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开国元勋们在商量一件事,大明王朝应该分为多少个行政省份。会议上老朱一句话都没有说,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谁都看得出来朱元璋不高兴了。
显然是行政省份的划分,让朱元璋非常不爽。刘伯温和李善长都停下了嘴,等着朱元璋发话。朱元璋清了清喉咙,只说了一句话:朕只读了秦朝以前的历史。
1、开天辟地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所有臣子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是这么一个心思。刘伯温和李善长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打了个冷颤,老朱这是要搞分封制啊。
自从西汉恢复分封制度开始,历朝历代实行分封制的,没有哪个不吃足了苦头的。比如说西汉王朝,汉景帝七国之乱,吴楚联军差点就打下了西汉半壁江山,他们都是西汉的诸侯王。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明史》东汉末年,老刘家的藩王成为各地的州牧,以刘焉为首的一帮老刘家的子弟,几乎瓜分光了大汉的疆土。刘焉占据益州、刘表占据荆州、刘繇占据扬州、刘虞占据幽州。结果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人人自保,压根就没有拯救东汉王朝的想法。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八大王全都拥有地盘和军权,所以他们发动了八王之乱,结果导致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几乎是生灵涂炭。
所以自隋唐以来,包括宋朝,都没有再搞什么分封制度。基本都是以秦始皇的郡县制,作为蓝图,实行行省制度。
李唐王朝和赵宋王朝实行这一制度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藩王作乱的情况。可见这一制度是有其天然的优越性的。
可是老朱在推翻了大元王朝以后,居然又要恢复分封制度,难道老朱就不担心大明王朝的诸侯王们再次发生混乱吗?
2、朱元璋当然读过西汉历史,他也深知分封制的危害。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他本人虽然没怎么读过书,可是他喜欢学习啊。所以很快就开始认识字,每天又能够听刘伯温讲解自古以来的历史故事,所以朱元璋也属于学富五车的那种人。
所以他肯定是了解过西汉的历史的,吴楚之乱的可怕之处,朱元璋没有理由忽略。西汉刘邦最初搞分封制度,把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好兄弟都分封为诸侯王。
结果问题来了,这些诸侯王相继选择造反。无奈之下刘邦废除了异姓王的制度,宣称非刘家人不得封王。这么一来,分封的对象就只能是老刘家的后代了。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明史》不过老刘家也是有很多后代的,因此也分出去了大片土地归诸侯王自己管辖。这件事对西汉来说打击实在是不小,西汉政府一度根本没有能力去管辖诸侯王们的事情。
尤其是汉景帝时期,诸侯王用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全国通货膨胀严重。汉景帝无奈之下才会选择削藩,结果差点搞亡国。
朱元璋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他只意识到了前面刘邦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异姓王的问题,所以朱元打死也不封异姓王。徐达这种拥有通天之功的功臣,也只是在他死了以后才被追封为王,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吸取了西汉初期的教训的。
至于汉景帝时期的教训,朱元璋丝毫没有考虑过,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这是汉景帝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他所封的诸侯王都是他朱元璋的亲儿子,而汉景帝时期的诸侯王虽然都是姓刘的,可并不都是刘邦的子孙,这里的吴王刘濞,其实就是刘邦二哥的儿子,而当时的楚王刘戊,其实是刘邦四弟刘交的孙子。
表面上看,都是老刘家的人,其实全都不是亲兄弟。所以朱元璋认为汉朝之所以出现吴楚之乱,其实就是因为不是亲兄弟所以才会这样。
而他所分封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儿子,彼此之间,共享一个爸爸,难道还真的会反了天不成?所以朱元璋执意要搞分封制。
3、朱元璋没有意识到,搞分封制是在开历史倒车。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分封制度,特地想出了一个推恩令,这才化解了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要不是这样,这些诸侯王压根就不可能服从汉王朝的诏令。
而早在隋唐时期,其实就已经不再实行分封制度,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到了宋朝,皇室后裔可以被国家养着,但是他们只有花钱的权力,并没有掌兵或者收税的权力。
可是朱元璋的分封制,完全恢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模样。他把自己的所有儿子都分封到了全国各地,这些儿子在自己的封地,完全就是土皇帝。
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明史》他们可以收税供给自己,也可以招募兵马,基本就是裂土封王的状态。好在朱元璋的儿子里,只有朱棣稍微有点雄心壮志,如果换成康熙的那些儿子,可能大明王朝早就分裂城若干份了。
所以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开历史倒车。分封制度是奴隶社会所残留下来的糟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得人心的私欲无限放大,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任何所谓的后果。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制度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可是朱元璋再次将其捡了起来。
4、其实朱元璋开历史倒车的情况还有一个,那就是殉葬制度。
奴隶制社会,王族去世以后,一般都会让自己身边的小妾或者侍女们陪葬。有些能力强大的女性,也会让自己宠爱的男宠陪葬。大王去世,总会让自己后宫的妃子们陪葬。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几乎是违背人道的。早在秦国秦昭襄王时期,他的母亲宣太后,就已经废除了人殉制度。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明史,后妃传》此后虽然也少有殉葬的出现,但是基本上都是以陶俑代替活人参与殉葬。这样保留了无数活人的性命,这才是人道主义。
可是朱元璋上台以后,宣布恢复殉葬制度。他后宫的妃子,但凡没有给他生孩子的,全部都要跟着他殉葬。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已经是1398年,中国文明已经在此前的宋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可是当江山落在了朱元璋手里的时候,一切又开始恢复到从前的模样。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要毁灭过去打造的辉煌。只有文明相对落后,似乎他才能更好地管辖这个帝国。
5、晚年的朱元璋,私欲已经达到了极点,可悲可恶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喜欢杀功臣,那他为什么杀功臣呢?因为他最合适的接班人太子朱标死掉了,他要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
那些曾经跟随他一起打天下,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基本全部被他诛杀。为了孙子的皇位,他对曾经的兄弟丝毫没有留情的意思。
那么他对自己的儿子又怎么样呢?他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各路诸侯王。每一个儿子都能够享受皇帝的待遇。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朱元璋的私心太重,这些都是他亲生的儿子,所以他当然希望这些儿子都好。至于孙子,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
能够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就已经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了,他不希望孙子朱允炆再去插手他叔叔们的事情。
可是这种想法难道不是非常可恶的一件事吗?如果皇帝无法管辖各地的诸侯王,那要这个皇帝有什么用?还不如给朱允炆一个诸侯王当当算了。
当朱允炆询问朱元璋,如果叔叔们造反的话,那该怎么办的时候,朱元璋不说话了。因为他没有考虑过这件事,他只顾着自己爽,却没有想过爽过之后该如何负责。
他宁可冒着大明王朝会分裂的危险,也要让自己所有的儿子都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这难道不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吗?这种表现不仅可恶,而且可怕。
总结:朱棣收拾了朱元璋的烂摊子,朱祁镇废除了人殉制度。
结果真的如朱允炆所料,他的叔叔们相继造反。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打下了南京城,夺走了朱允炆的皇位。
这个时候的朱棣,其实依旧面临老爸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不管是谁来做皇帝,都必须要收拾这个烂摊子,否则他根本就做不好这个皇帝。
所以朱棣开始对诸侯王的权力实行限制,他不允许任何诸侯王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走出自己封地的所在城池,也不允许诸侯王擅自募兵。甚至连税收都要收归国有,而他们只能享有少部分田产,王朝总部再根据人口发点工资给他们度日。
这么一来诸侯王的问题,基本上是被朱棣给解决了。因为他手里有强大的军队,所以没有哪个诸侯王不服气的。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情况又发生了转变。朱祁镇彻底废除了人殉制度,这是对祖宗规矩的一种挑战,也是朱祁镇本人的觉悟。
自此,朱元璋开的历史倒车,基本都被子孙给开回来了。从明英宗以后,大明王朝才算是正式成为了强大的封建国家。
参考资料:
《明史》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