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
立是开始、建立的意思,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显著减少,空气趋于干燥,土壤含水量减少,蛰虫等其它冬眠的动植物已经进入休眠状态。
在此节气前后,北方气候比较寒冷,甚至已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而南方相对来说,气温下降的慢,多在15度左右,还处于秋季的范畴,此后也会慢慢向冬季过渡。
立冬有补冬,吃饺子、祭祀等习俗。谚语道: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立冬这一天,农民会放下手头的活,准备一些丰盛大餐,用以犒劳自己和家人的辛苦劳动。祭祀,则是纪念祖先,同时也在祈求上天能带来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2、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22或23日交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大致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雨水遇到寒气,受冷凝结成雪。虽然有些地方下雪了,但这并不是一年中降雪量最大最多的时候,故称之为小雪。
小雪只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不一定会带来降雪,但可以反映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在此节气前后,寒潮、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我国北方气温偏低,有些地方气温已经下降至零下,寒风呼啸,漫天雪花了,河流也随之冰封。随着冷空气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向南移动,届时,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会明显降低,多在5℃左右。
最后再说一些和小雪有关的习俗,比如吃糍粑、吃刨汤、腌腊肉等等。
其中吃糍粑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祀牛神的贡品,感谢牛神的同时,也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人们又以此来纪念战国时期的将军——伍子胥,寓意着家庭和睦、团圆幸福,以及对万事万物的美好期许。
3、大雪
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12月6—8日,它的到来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这里的十一月指的是农历。
虽然大雪节气已经来临,但不代表所有的地方都会下起大雪。它只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的是在此期间的气温与降水量变化。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比如华南地区,在大雪节气期间,那里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还在5摄氏度左右,不是太冷,几乎不下雪。有些地方的气温甚至更高,可以达到20度左右,如福建、海南等地。而华北地区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在大雪节气后,日平均气温通常在0度或以下,有些地方此时已经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了。
农事活动方面,有句谚语这样说道: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其中被字指的就是雪,当雪落在麦苗上,就相当于给麦苗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还可以冻死田间害虫,当雪融化的时候又可以滋润土壤,为小麦苗的返青生长提供水分。
正所谓瑞雪兆丰年,这是来自农民的心声,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殷切盼望着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4、冬至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四十八节之一,又是中国民间传统祭祖节日。可以说,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其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
冬至又被称作日南至。
时至冬至,太阳黄金达270度,直射点行至最南端,位于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黑夜时间最长,白天最短,南半球则与之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渐渐变长,黑夜变短,南半球则与之相反。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就是说,冬至这一天,阴寒之气达到极致,是寒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虽然此时寒气最为旺盛,但却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往往是在冬至过后的小寒、大寒节气,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九、四九这个时间段。而冬至这一天就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为一九。
其实,古人的数九寒天并不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的,而是在冬至过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算起,比如,古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总的来说,冬至过后,我国各地的气温都将进一步下跌,即将进入到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
5、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可以反映出各地气温的冷暖变化,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1月5一7日。它的到来,预示着气温进一步下降,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民谚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可见在这个时节,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悬殊,北方一般在小寒节气时最冷,而南方则是在大寒以后。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说明此节气中虽然寒冷,但不是最冷的时候,故曰小寒,这也是小寒名字的由来,其特点就是寒冷。
在小寒节气期间,冷空气将会变的更加活跃,时不时的向南方入侵,届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处于冷空气的控制之下,给人一种寒风刺骨的感觉。
小寒节气的习俗有冰系、腊祭、吃腊八粥、吃糯米饭等等。
其中,腊八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吃过。其最早是来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在庆贺当年的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在祈求风调雨顺,来年继续丰收的美好愿景。
6、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可以反映出气温冷暖程度的变化,此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冷,交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1月20或21日。
常言道:大寒三尺雪,冰封万里路。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大寒的寒冷之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大寒正处于三九四九的数九寒天中,为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
在此节气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冷空气的控制之下,经常性的会出现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河流结冰甚至冰封断流等景象。同时,大寒的到来也代表着冬季已经接近尾声,将要结束,一个新的四季轮回即将拉开序幕。
节气的习俗有做牙、扫尘、祭祀等等。其中做牙分为头牙和尾牙,头牙在年初,尾牙(尾牙祭)在年末。
做牙原本是古人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主要意义是祈求神灵保佑,万事如意。后来,历经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做牙习俗的举办方式也随之而改变了。比如,现如今所流行的年会、公司举办的尾牙宴等等,就是从尾牙发展而成的。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