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老舍为什么要跳河)

时刻小站 95

我们知道,怀念一个人总是有理由的,不是强迫的。任何别人都无法强迫我们喜欢一个人,或崇拜一个人。

所以尊敬、怀念一个历史人物,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情,是最真实、最动人的一种情感。很多人对鲁迅先生的喜爱和怀念就属于这种情形。

提起鲁迅,我们会想起他的优美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会想起那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藤野先生》,会想起那篇描写细腻的小说——《一件小事》。

其它还有那些寓意深刻、感情深沉的作品,像《故乡》《祝福》《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等等。

在很多人眼里,鲁迅的作品,文白交杂,思想、情感比较隐晦,但只要读过鲁迅的作品,人们一般都会对这位作家留下深刻印象。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对一个文学家及其作品,留下长久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时过境迁,很多作家的印象往往就比较模糊了,但鲁迅的作品,并非如此。

鲁迅的成就,在中国现代作家群里面,是出类拔萃的。可惜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对鲁迅的作品已删除很多,只留下极少数篇目,像《纪念刘和珍君》。但凡上过学的都会相信,只要学习过鲁迅的作品,就不会忘记他。

鲁迅为什么经常被人提起?他的作品为何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一,鲁迅的思想在中国现代文人里面,是最深刻的。

中国现代作家,星光灿烂,名家辈出。如茅盾、老舍、巴金、郭沫若、郁达夫、张天翼、萧红、张爱玲等。

但就思想深度而言,鲁迅的作品在中国现代作家群里面,是首屈一指的。

因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立场最鲜明,批判力度最大,最引人反思,让人震撼。

比如鲁迅塑造的很多小人物,他们的思想性格已经成为民间流传的文化符号,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和熟悉。

诸如,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阿Q,清高自傲、迂腐懦弱的孔乙己,勤劳朴实、命运悲惨的祥林嫂,少年阳光、中年困顿的闰土。

鲁迅写的这些小人物,既不出身名门望族,也不是达官显贵,他们代表了旧中国最普通、最平凡、最真实的小民百姓。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及命运,也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边缘人物。

在中国现代作家里面,极少还有像鲁迅这样的作家,能够把旧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存和挣扎,写的如此真实,如此令人发人深省。

可以说,阅读鲁迅的作品,就是了解旧中国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

这些小人物思想落后,观念守旧,经常被别人看不起,甚至遭受别人的压迫、奴役,但他们却深受迫害而不自知,甚至还想办法欺负别人,如阿Q。

还有那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的旧知识分子,他们愚昧懦弱,喜欢卖弄清高,如孔乙己。

还有一种可怕的受害者,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一直遭受封建礼教的迫害,终于有一天发现,封建礼教的本性就是吃人。

鲁迅笔下的这些小人物,是受欺凌和迫害的小人物,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普通人,他们是旧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牺牲品。

读过鲁迅的作品,我们就会想,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占中国总人口这么多的普通农民、小知识分子,饱受欺凌而不觉醒,中国何时才能实现独立和解放?普通百姓何时才能摆脱水深火热的状态?

所以鲁迅的写作,感情深沉,用心良苦。他大声呐喊,犹豫彷徨,都是和当时旧中国的封建落后状态有关,和饱受奴役和压迫的小人物命运有关。

鲁迅批判封建文化以及国民劣根性,表面上看似冷酷、苛刻,实则出于人道和同情之心,其拳拳爱国之意,让人感慨不已。

从此意义上说,鲁迅的作品及其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骨气,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道德良心。能够在这一点上和鲁迅相提并论的,应该只有老舍先生了。

二,鲁迅所批判的文化劣根性,仍没有完全消除。

我们都知道,鲁迅的作品,批判性很强。有一句话很多人都知道,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从不向一切反动势力低头。

鲁迅作品的批判精神,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即否定封建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如科学、自由、民主。

不仅仅是鲁迅,其他许多现代文学家,像老舍、巴金、郭沫若等人,同样批判封建旧文化,提倡新思想。

和其他现代文学家相比,鲁迅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描写普通小人物的生活,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边缘人物。像《药》中的华老栓夫妇、华小栓、康大叔。

这些普通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处境不同,性格各异,生活的无声无息。但他们却构成了旧中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忍辱负重、视野狭窄、自我满足等。

从写作心态看,鲁迅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鲁迅极少描写风花雪月,或儿女情长,也很少描写充满阳光的浪漫情调。

鲁迅始终关心底层民众的生活,批判社会文化的奴役和压迫,揭露封建文化的劣根性。这种写作主题,和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明显不同。

有许多人喜爱周作人的散文,认为周作人的散文很美,叫美文。因周作人喜欢描写知识分子的闲情逸致或生活情调,如观鸟赏鱼、品评香茗,浏览山水。显然,周作人文章的恬淡、超脱之气,在鲁迅作品中极少看到。兄弟两人的创作倾向差别很大。

从社会意义上说,鲁迅是旧中国社会受压迫、受奴役者的代言人,他始终替无产阶级代言,替劳苦大众说话。所以鲁迅的作品,姿态最低,批判性最强,也最具进步意义。

鲁迅所批判的文化劣根性,已经完全消除了吗?恐怕没有。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孔乙己的自命清高,祥林嫂的迷信,华老栓夫妇的愚昧。诸如此类现象,恐怕仍存在于一些人的脑海里。所以了解鲁迅的作品,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应该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