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五笔怎么打(辉五笔怎么打)

时刻小站 230

冉姓发源地:山东济宁

冉姓总体概述:

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寻根溯源:

冉姓来源有六:

1、 出自高阳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地址不祥),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3、 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今济宁邹城),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5、据汉陆贾《冉氏源流考》载: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始定居菏泽之阳。

6、出自他族。汉时西夷冉 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得姓始祖:

冉季载。名载,字季。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最少。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诸侯,将其少弟封于冉。因季载有善行,成王时被举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室的重臣,他辅佐成王,广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领导。他的后代,以其封国为氏,称冉姓,并尊冉季载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古冉国所在地有众多版本,有说在今湖北荆口,有说在今湖北荆门,也有河南平舆、河南开封、四川茂县之说。虽众说纷纭,但我们通过冉姓在周初得姓之后的当时史料判断,整个冉姓家族却主要是活动于现在的山东境内。在春秋时代,至圣先师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并称圣门五贤。他们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个个出类拔萃,千古流芳,而且他们五人统统都是鲁国人,是故后世冉姓郡望有东鲁之说。历秦汉以降,冉姓人逐渐由山东播迁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大地,并有一支山东冉氏家族播迁到湖南的溆浦等地繁衍,后昌盛为当地大族,古代此地属武陵郡,故后世冉姓有以武陵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今河北临漳的冉姓也呈现出族大人众的兴旺局面,昌盛为冉姓魏郡郡望。其中在十六国时期建立过魏国的冉闵便是此一郡望之杰出代表。另据《华阳国志校注》所载,夔州、开州西南夷首领多冉姓。唐宋之际,还有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冉实、冉祖雍父子以及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冉安昌见诸史册。唐末五代时,有重庆之冉姓播迁贵州。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迁于今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以后的湖广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迁于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北、河南、山东之冉姓闯关东进入东北。 如今,冉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两地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另贵州、河北亦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冉姓约占全国汉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郡望堂号:

冉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东鲁郡,泛指今山东济南、泰安、济宁等地;

2、武陵郡,汉代置郡,治所在义陵(故城在今湖南溆浦南),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

3、魏郡,汉代置郡,治所在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武安以南,涉县以东,山东冠县以西,河南滑县以北地区。

堂号:南面、武陵、迎圣等。

宗族特征:

1、冉姓分出了沈姓,沈姓又分出叶姓。

2、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两代冉姓进士共计十四名,其中四川、重庆两地有六名,河北三名,贵州两名,河南三人均为中牟人,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今冉姓分布之特征。

冉氏名人:

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冉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

冉雍: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出身贫寒,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敏于学。勤于问。

冉瞻: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石虎养子。有勇力,骁猛善战,以功累迁为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冉闵:冉瞻子,十六国时冉魏建立者。幼果锐,善谋策,勇力绝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龙死,他利用石氏内乱,夺取后赵政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三年后,为前燕所败,被俘而死。

冉安昌:巴东(今重庆奉节)人,唐代大臣。隋末据巴东,高祖初归唐,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

冉实: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唐代官吏。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因倡饮省中,被赐死。

冉琎、冉璞: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 安抚四川,筑招贤馆以礼士,兄弟俩遂去进见,为画筑城钓鱼山之策,后果赖之。

冉通: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进士,官兵科都给事中。面折廷诤,颇有直声。好学问,读书不辍。

冉觐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学者。康熙二年乡试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进士,授检讨。有《四书五经详说》、《阳明疑案》、《正蒙补训》等。

冉文俦: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莲教徒。嘉庆元年起事,聚众数万,为通江蓝号元帅,转战川东、北。三年后,在一次突围中阵亡。其侄冉天元继为元帅,继续反清,部众盛时达十万以上,攻杀清军猛将朱射斗,与诸部首领大会南充,威震一时,后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于成都。

冉氏家族简介:

如果上溯冉氏起源,据说源自周文王十子,从姬姓,传十七代,封为曹叔(负责治理今山东菏泽地区的行政长官,有待考证),封地在冉,自此取冉为姓。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十多人师从孔子,最著名的五人,他们分别是冉耕(字伯牛、长门祖)、冉雍(字仲弓、二门祖)、冉求(字子有、三门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长子)、冉季(字子产,冉雍次子,笔者二世祖),另外还有冉孟(一说冉猛、冉雍长子)、冉烈等,他们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儒家学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自此,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结缘。在过去,人们根据儒家典籍和有关历史记载,将儒家学派的先人这样描述:最高层次:孔子;第二层次:四圣,颜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是子思的学生);第三层次:十二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贡、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参、子张,十二哲包括四圣中二圣,其实是孔子学生中最出色的,他们是儒家诸多典籍编写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过去文庙中列孔子左右。第三层次:二十四贤,也就是比较著名的儒家弟子,对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分别被后世统治者追封过先贤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产被封为先贤冉子。这些人多被后世统治者追封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为临沂侯,明代追封为公爵。他们位列十二哲之后,居文庙东西庑。第五层次:有名者七十二人,其实近百人,分别在典籍中或历史资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配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所以,冉氏家族的祖庙中多有这样的对联: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

冉氏族谱跟孔氏族谱一样,是至今保留最为完好的族谱之一,每一代男性后裔全部入谱,除了少数因战乱迁徙或者因灾避难无法取得联系的之外,没有任何的间隔和遗漏,辈分一点不乱,并且明确规定冉姓后裔决不允许通婚,包括冉姓子孙因出继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详细记载。

因与孔氏家族和儒家学派的源缘,冉姓各堂长门多次随孔孟曾颜几大家族被统治册封,到清代为世袭五经博士、翰林学士,至今河南夏邑一支还保留有皇帝封赠的杏黄旗一面,出视该旗可以免征皇粮和不拉兵车、不出徭役,据说在解放前还可用,强梁好汉见了旗子也不敢下手,民国初期,一带土匪横行,到现在流传着其他姓氏借旗之说。

冉氏后人在全国任何一个省份都有,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长门冉伯牛后裔多南迁,四川冉姓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众多;二门冉仲弓之后多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三门冉子有后裔多在山东、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过,由于太多原因,冉姓各堂子孙散居全国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经说不清自己的堂号和世系,最近一个多世纪,海外冉姓后裔也不少。

冉姓子孙为了保持姓氏的纯正,冉姓所用任何杂役仆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样随冉姓,所以,冉姓不象其他姓氏一样有太多的杂支。在历史上,冉姓曾遭两次重创,其一,由于冉姓后裔多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闵所帅部队多为家乡子弟兵,而且在那个时代姓氏的号召力相当重要,冉姓子弟参军太多,失败后自然遭到杀戮过多。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冉氏后裔总人数不是太多,近一百万人。

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

同为败落贵族后裔,同是鲁国人,为冉氏父子跟孔子历史性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冉伯牛和冉仲弓应该跟孔子年龄几乎同龄,学术上的差别让他们走进孔子学生的行列,两人性情敦厚谦逊,虚心好学,修为高,所以,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他们两人比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众多文献典籍的记载中,孔子很少把他们当学生看,对他们的一些学术见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众多弟子中间学术造诣很高,这是历史记载中认定了的,而且,孔子让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足见孔子对他的器重。子孺和子产作为三兄弟的后辈,自然比孔子小许多,但是,由于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品行,他们也成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交往事例如下:

典籍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看重)

典籍载:子曰:雍者,简也。(褒扬)冉姓二门称为敬简堂。

典籍载:孔子把学术分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问答子有最佳。(曲阜孔子精华苑有载)

典籍载:颜子可以举一反十,子孺可以举一反三,樊迟只能举三反一,由于子孺天资聪慧,又爱好睡觉,就出现了一个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庙孔子一生活动简介石碑载:子产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博学多闻,品德高尚,威信相当高,人们很尊重他,虽然他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很尊重他,由于他三十多岁就死了,孔子很悲伤,亲自撰文和主持仪式祭奠他,并且伤心和痛苦很长时间。

论语和其他典籍中,冉氏父子五人的名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之一。

冉氏先人的妻子姓氏中,曾、颜、孟、孔出现频率相当高。

在清朝乾隆皇帝赐予孔姓三十辈辈分之后,曾、颜、孟、冉也先后被同样赐予相同的辈分(希言公彦承,宏文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凡祥,令德惟纯佑,钦绍念显扬),只是同样的辈分这几姓要低于孔姓的辈分,几家被同样赏赐世袭五经博士、翰林学士。

各地文庙的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冉耕(字伯牛、长门祖)、冉雍(字仲弓、二门祖、笔者正祖)、冉求(字子有、三门祖)和二十四贤塑像中子孺、子产的存在。

冉姓祖庙上的对联大多为: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

冉氏历代世系图

冉季(名载 周文王第十子)---子真 子元 子托 子敏 子毓 字猛 字辉 子煌---敏公子---冉耕 崇圣---灵通(崇圣公子)岐文 相国 圣启 冉横---冉文 仲达季友 祖祖 同吴---大周 建文 明字 德量 公选---子仲 子超 世恩 冉统 子禄选公子---冉弘 冉寥 冉瞻---冉智 冉胤 冉裕 ---冉定---道周(定公子)道传---冉珍 冉黎 安昌 仁才 (唐代附马)---冉宝---显邦 显宗 显朝--(十五世传至)--守忠---文杰 文献 文炳 文质 文雍 文宣---世荣 世昌 世华---胜宗 胜祖---维义 维德 ---恩通---贵迁---万友---载朝(乾隆年间迁居至湖北利川)---如龙---应良---兴祖---佐---廷---璋 瑾 璧---加烈 加进---敬喜---治表---必发 端发 久发---巨欲 巨保 巨春---维章 冉明 冉强 冉豪 丞宇 相宇 坤宇---君义 君兴 君受 君仁 君美---子珏 子信 子兴 子顺 子献 子能 子奇 子忠 子君 子拽---江海 湖海 汇海 澄海 灏海 潮海 世标 世昌---懋华 懋嘉 懋德 懋伟 懋伯 懋鹭 懋允 懋后---万亿 万介 万卷 万旺 万高 万珍 万铭。

《冉子世系谱序》

孔子至圣师表万世,历代帝王咸崇祀,典官其子孙,其族姓繁衍,谱牒分明亦已久矣!及门弟子,各分道德之续,垂不朽于世,子孙亦皆传世久远,与孔氏同休焉。山左冉氏其一也,冉氏系出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生三子,长冉耕,次冉雍,次冉求,盖同父异母兄弟也,而兖州州县县志又称一族三贤,与冉谱所载微异不合,大约事隔千年,鲁鱼亥豕舛讹不一,或有谱祥而志略亦未可知。余友金仁山曰:圣贤之功德垂万世而不朽,圣贤之子孙历万代而象贤。故居今志古当力为表章,至于传闻异词者,姑阙疑焉可也。

予辞官退居蓟门,适冉雍五十五代孙冉轩携冉求五十五代孙冉太冲携族谱求予订正,兼请序焉。按旧谱冉耕冉雍冉求三贤同居冉山后,名冉固,庙墓俱在,在三冉合为一谱志,本源也,五世后子孙繁衍散居四方,难以遍记,遂合族公议,各本其祖,别为一谱,有事则各执谱以相符焉,冉雍别在二派。

冉氏宗谱排行辈分

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佐廷君子世海茂万兴朝文武正大光明 {续派} 永裕广征瑞崇隆启孟昌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以上派行用毕后再依四川酉阳石柱各处续订字派增加之。

北方字辈排行

希言公彦承,宏文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凡祥。

令德惟纯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赐世续昌。

南方老派

守文世胜惟思贵,万载如应兴附山。

秀政文辅寅凝应,天奇之后各相连。

南方新派

永裕广祯瑞,崇隆启懋光。

(注:也有的排作文武正大瑞,崇兴启锡光)

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朝廷顺有志,国家英勤堂。

(注:家也有排作位)

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清嘉庆末年由鄂入川的冉氏字辈

中玉广祯瑞,崇宏以茂光。

盛进银成太,开元左运良。

祖德回召远,克少代必昌。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