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 2月23日,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五猖馆的大院里,锣鼓震天,号乐齐鸣,艺人们正在认真地跳着自己的步伐,用独特的一招一式演绎着不一样的年俗。每年农历春节,男女老少都会用这样传统的民俗方式为大家祈福。四年前,跳五猖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记录了他少时在家乡绍兴看到的五猖庙会的经历。当时的东关五猖会,是全县最盛大的赛神活动,那里建有五猖庙,供奉五猖神及五位太太,但他对庙会的内容介绍得很少,大致是信众抬着五猖神像出会游乡。图为村民捧着面具等待表演开始。
江南一带,流行五猖信仰和五猖会的远非绍兴一地,只是多已失传,唯安徽郎溪和江苏高淳两县交接的胥河两岸,至今仍留存下来一种大型民间祭祀舞蹈,被称为跳五猖。其中安徽郎溪县梅渚镇定埠一带的跳五猖规模盛大。图为梅渚镇跳五猖活动现场。
在梅渚镇 跳五猖的方阵里,一个身穿便衣的长者显得尤为突出,他就是周国平,今年57岁,是这里五猖会的会长,现在负责每一次跳五猖的总指导。图为一个老人将跳五猖活动的服装道具放在竹筒里保存。
自1991年起,周国平就和一个百岁老人正式拜师学起了跳五猖。这个文化传统早了,源于西汉时期,在朱元璋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传统文化曾经一度失传过。周国平介绍。图为村民在祈福。
跳五猖,又称为跳菩萨,有时也直接称五猖会。五猖神即金、木、水、火、土五方神灵,关于他们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中以祠山神帐下诸神将的说法最为大众接受。图为村民抬起轿子绕场一圈,答谢村民。
五猖会关系到皖南、苏南、浙北一带对治水神张渤的信仰。张渤是西汉人,先世曾辅佐大禹,被派到皖东南的广德治水。《广德州志》等地方文献记载了他开凿长兴荆溪河,泽被广德田地的事迹,后被奉祀为祠山大帝,受到地方百姓的崇敬和缅怀。图为村民穿着古装戴着面具,进行跳五猖表演。
在五猖馆大门上方,悬挂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两块金光闪闪的牌匾。 这是我们的骄傲,跳五猖拿到国字号荣誉,我们终于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了。图为一个表演者坐在桌子面上,接受祭拜。
说起传承,周国平指了指在场跳五猖的年轻人说,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有几岁的孩子参加。传承并非易事,有时候还得做工作,逼着年轻人学。我们有信念坚持着跳下去,为家乡祈福,为在外打工的老乡们跳,这就是我的信念。周国平笑着说。图为表演者在巡游表演。
而每到春节,周国平都坚持演出,从乡亲们中间挑选合适的人出演,没有演出费,但每一次观众都人满为患。春节时,在外打工的老乡都回来了,他们喜欢看,我们就跳。在这里,在每一个返乡人的心里,只要看到跳五猖,就意味着回家了。图为整场活动需要一百多位村民进行配合。
2014年,跳五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时至今日,周国平仍旧为此自豪。消灾降福阵,双行五谷丰登阵,单行双边龙门阵,八卦阵……孩子和年轻人不停地旋转将所有人又带入了那悠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图为现场的表演吸引了附近很多村民前来观看。 甫寸/摄影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