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陈列
1. 单元导航系统。在单元教学的任务页面,教材直接提出了两个教学任务:其一为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其二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任务中自带两个关键词:感受与 创造。感受,更多是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在对文本的接触、模仿、延伸等认知过程中产生;创造, 更倾向于自身的思维活动与单元学习结果的综合展示,是本单元学习的终极目标。同时,任务页面还引用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此话应为单元教学时时刻存有的理念,是对想象意义的重要认定。
2. 单元内容系统。本单元由以下内容构成。单元首篇是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取自日本作者高楼方子的同题绘本。绘本在出版之初就备受关注,备受好评。编者选取其文本故事,编入教材,足见编撰思路中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意识。此文适合进行关于想象的教学与启迪,有益于思维品质的提升。第17课为顾鹰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故事充满着离奇且富有童趣的美妙想象,正是落实单元语文学习目标的优质范本。同时,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张晓楠的获奖作品《一支铅笔的梦想》与儿童文学作 家卢颖的《尾巴它有一只猫》。特别要注意这两篇例文,它们都是成年人模仿儿童的想象,基于儿童的认知,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口吻创作,但并非小孩的作文。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单元习作三个内容,最终意在写出习作《奇妙的想象》。
3. 单元助力系统。本单元的随文提示、批注、课后练习等,都在助力学生发挥想象,表达创意。例如《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课后提出小真说她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对原文的复述与模仿。又问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这是鼓励同伴交流,在同一话题的表述中,比对想法的奇妙与有趣。这一类型的口语表达训练,在《我变成了一棵树》中也有。例如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此外,在习作例文中也设计了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一类的问题。足见,本单元的学习助力系统集中指向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与回忆,聚焦对原文精妙想象的重复认知与模仿,这有助于学生自我想象与创造的顺利表达,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编排特质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与其他的阅读单元有相似处,都属于文选型编排体系。但作为独特的习作单元,也存在着较多的区别,体现着习作在这一单元中的重要存在价值。因此,在编排上呈现出以下四种特质:
1. 任务提示有所差异。单元导读页面陈述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对学习给予要求与提示。习作单元的任务前,标注有一支笔,这是习作单元的特殊标志, 提示教师和学生注意区分,明确地告知学习写作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单元任务遵循从感受到创造,符合习作从模仿到创生的过程,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能完整经历习作全过程。
2. 选文意图更加集中。本单元不论是选编的经典课文,还是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等版块,编撰意图都是明晰且集中的——服务于 学生最终能自由、自如地写出《奇妙的想象》。叶圣陶所倡导的自能写作,不待老师讲,也是本单元学习的能力目标。围绕目标,选文给予了可供感受的内容,学生能学习他人对想象的表达。习作例文让学生在与自己认知水平与表达方式相似的文字中,在欣赏奇妙的想象世界里,再次强化对想象的感受,同时习得方法,树立习作信心。服务目标的选文意图,始终恒定不变。
3. 习作例文理性回归。习作单元选编了两篇习作例文,这是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之前人教版旧教材中习作例文的理性回归。让学生看到更为亲切、 适合的例文,一来有益于他们从文中借鉴方法,甚至产生超越例文的愿望;二来有益于写时模仿,提升写作成功率。例文既符合学生的需要,又不是张志公先生说的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而是作家的优质作品,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与回归。
4.语文园地适时隐退。什么都想要的贪多求全,只能带来什么都得不到的悲剧结局。编者明确知道本单元学习任务应集中在习作的完成,因此语文园地这一板块没有编排。这是富有良心与智慧的安排。语文园地在本单元的隐退,在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也让学生更能集中力量确保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三、目标设想
1.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统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本单元正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契机。同时,《课标》还对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落实这些目标,就要结合单元中对课文与例文的学习,要因文而感,随文开悟,学文得法。基于对《课标》的研读,对教学阶段目标的定位与参解,结合单元教学任务,我们对单元教学目标做如下分解与设想。
2. 建构学习任务群的分级目标模型。此单元编撰的重点在于落实习作。我们可以将这个单元的学习看作一个相对集中的、微小的学习任务群,将写出习作,写好习作列为终极目标,视为核心任务。在塔尖确定之后,夯实塔基,将终极任务的完成,分解为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第一阶段任务感受。通过文本阅读与学习,感受作品中想象的魅力,感受他人的想象智慧。最先应实现此目标,教学时让学生更多亲近文本,更多自由交流,呵护想象之处的美好心流;第二阶段任务理解。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想象之妙,解构作家表达想象的技法。随文学习时,可以着力实现此目标,让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琢磨品评,注重对写法的探索,注意吸收、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形成写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第三阶段任务实践。通过自己想一想同伴说一说动手练一练等方式,进行写作前的预热练习。三阶目标分步实施达成后,最终实现完成习作的总目标。很显然,整个学习过程,都指向实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的理想状态。
四、教学实施
1. 关于课文的教学指要。
针对本单元选编的两篇课文教学,宜用赏读。这是对《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注重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的落实。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可赏的指向:
(1)赏形式。例如《小真的长头发》与《我变成了一棵树》中,都有大量的对话。而且,课文中的对话喜欢采用一句一行的形式,这一形式在学生作文中比较少见,但在出版的文学作品中属于常态。可以结合教学,让学生关注对话的呈现形式,并对形式予以模仿练习,鼓励今后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2)赏创意。《小真的长头发》一文创意极佳,长头发能够变成钓鱼绳、套牛索、暖身被,作家的创意是非常丰富的。长头发如何清洗?有什么用?最终还能成为小鸟、小虫子、松鼠等的聚会场所,这些精彩的创意都值得好好欣赏。《我变成了一棵树》中,不想吃饭的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窝,还邀请小兔子、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甚至是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创意也是让人惊叹的。大可以与儿童的创意比一比,看谁的创意更精彩。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读、议、比、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大胆想象所带来的新奇审美体验。
(3)赏构思。两篇课文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按照故事写作的经典三步构思法来进行创作的:第一步,在现实中发现问题;第二步,在想象中解决问题;第三步,回到现实存有美好念想。教学时,应让学生感受这一构思的规律,搭建自己的写作框架,建立熟悉的写作模板。例如《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小叶、小美对自己头发短的嘲笑,这意味着问题出现了。接下来,小真用想象为自己解困,自己的头发能长多长?能有什么用?该如何清洗?小真对诸多问题做出了有趣的妙答。最后,回到现实中,小叶与小美听得入迷了,对小真产生了羡慕,送给她美好的祝福。这是原文想象的基本框架,更是学生作前极为需要的构思体系,教学时应让学生关注与欣赏,以便于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运用。
(4)赏语言。这两课的语言有三个共同的优点。第一为真言,通篇是富有儿童真性情的童年真言。作家模仿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借助儿童的言语表达模式,遵循儿童的言语表达规律,创作出童言稚语,读来亲切、可爱、温暖。第二为心语,在书写想象的文学作品中,较多应用了自我表达的形式,即写心里话。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心独白、自由畅想的部分,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大胆运用,写好想象的萌芽——心里话。第三为逻辑,即便是想象,在表达时也需讲究逻辑,这样读者才能有效欣赏到作者的想象。例如《小真的长头发》中,作者表达长头发的功能时,语言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这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因为有助于与学生创作时的有序表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段落中先写想成什么,再写想象有何妙用,最后写出现的美好结果,三者有密切的逻辑关系,教学要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叫大胆想象 + 合理表达。
2. 关于习作例文的教学指要。
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习作例文,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自读并非放任自流随意读读,自读也是分层次、分步骤实施的。
(1)配合批注自读。编者为两篇习作例文,在写作秘妙处都做了批注,指明了作者的创作技法。例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中,批注部分为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把铅笔想象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这一批注,显然在引导学生关注想象的自然与合理,这是创作想象类作文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批注再读原文,可以看得清楚。又如《尾巴它有一只猫》中,批注为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这一批注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反过来想的方法,感受逆向思维的趣味。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创作想象类作文时,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让习作瞬间与众不同。
(2)携同伙伴自读。既然是习作例文,就要更接近学生,要模仿儿童的话语写就。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更为大胆地组织学生进行同伴合作学习。针对例文的全篇或者重要的局部,通过讨论分享感受,感悟想象的美妙。在合作学习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组内自我表现,结合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拓展,表现独特的想象。在组内交流时,依然鼓励个体自由表达。
(3)结合畅想自读。通过例文学习,欣赏他人的想象,模仿优质的表达后,教师要设法激发出学生个体的独特想象。例如,通过组织竞赛、同题创编、思
维导图绘制、故事接龙等方式,让学生畅快表达。允许并引导每个学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象结果。可以是基于课文的模仿表达,也可以借助课文的拓展想象。总之,张扬个性,在这个时候需要得到保护。
3. 关于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教学指要。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两个版块虽然简单,但教学时不可走过场,这是习作前的预热环节,有助于文章顺利写就。既然定位为预热,就要在教学的着力程度上予以调试,不要过度。
(1)多读少写,重在知晓方法。例如交流平台中的三组对话,就应指导学生多读,结合课文,回顾旧知,明确认识到什么叫有意思的想象,什么叫奇特的想象,什么叫大胆的,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想象。读的时候,不断回扣原文,不断加深感受。
(2)多试少写,重在体验趣味。例如绘制指纹画的教学,就要让学生真正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之后借助语言表达,想象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在此部分教学中,学生的尝试要多样、要丰富,体验要充分,不要太急于写。即便是要写固定成果,也主张三言两语,写出最妙的创意即可。例如有老师在此环节设计了游戏,既满足了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欲望,又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激活作用,其大致的作文游戏设计如下:
A.指纹素描:每个小伙伴都观察一下自己的指纹,甚至还可以用简笔画将自己的一枚指纹画下来,作为作文的插图也是很特别的哦!在描写的时候,多对自己的指纹作些比喻:像箭靶、像漩涡、像眼镜片……怎么样?很有趣吧!
B.用途大盘点:请大家说说看,指纹的用途究竟有多少呢?请各自用上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将指纹的作用记录下来。也许你会感到惊讶,不起眼的指纹,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啊!例如:识别身份、代替签名、提供破案线索……
C.个体才艺展:出示一张指纹画引导观察,之后当场制作一张指纹画。鼓励学生观察后表达,叙述指纹画的绘制过程。
故事大拼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纹画,想象一个有趣的故事,分享这个故事。建议学生保留作品,今后可以给自己的文章做插图。
(3)多说少写,重在树立自信。这一版块还选编了两个有趣的开头,让学生学着接龙讲故事。这就是实实在在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特别提示不要急于让故事转化为文字,故事就是故事,故事就是用来讲述的。学生的写作需要动力,也有限度,初试身手部分消耗过多精力,反而不利于最后的单元习作完成。
4. 关于单元习作的教学指要。
本单元习作话题为《奇妙的想象》,只要之前的教学落实到位,此时的写作有水到渠成之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上好专业的写作教学课,依然可以分四步进行。
(1)自由选择,大胆想象。结合教材给出的写作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题目,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可以选择最好玩的王国,可以模仿写小树的心思,可以写躲在草丛里的星星,也可以写一本有魔法的书。当然,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总之,写作内容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教师不能也不需要干涉。
(2)构思先行,合理表达。写什么,不需要教。怎么写,好好教。让学生在单元课文中得法,在写作实践中用法。可以在作前,再次回顾单元课文学习,回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复习学习中学得的写作方法。如深圳田丽老师在执教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复现单元学习的结果,让写作构思可视化,辅助学生巩固可用的写作方法。如深圳的田丽老师在执教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复现单元学习的结果,让写作构思可视化,辅助学生巩固可用的写作方法。
学生选定素材后,应充分构思,借助经典的三步构思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突破格式,更加自由创作。提示学生:不论想象如何大胆,表达都要注重合理与规范,要让读者看懂,才能被读者欣赏。写作指导,要辅助学生处理好想象作文中最大的一对矛盾:大胆夸张地想,合理规范地写。
(3)按部就班,全程写作。建议让学生当堂完成《奇妙的想象》,利用两个课时,完成从构思预写,到起草,再到修改、校正的写作全过程。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适时提供帮助,在写作的节点上给予辅导, 实现教学相长,辅助习作顺利完成。特别是教材中要求学生做到写完后,互相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就是自评、互评的评改过程。教在想象思维,评在思维之妙,改则要让想象更加精彩。
(4)多方展示,推广成果。当堂写成后,教学并未结束。想象无极限,对想象的鼓励也不能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大胆想、自由写。同时,组织班级同学共享习作结果,在班级中开辟想象岛等习作展示的园地,对想象的成果予以推广和扩大。此外,还可以运用更多的方式进行交流。当然,还可以举办更多形式的展示与推广活动。例如:作文漂流、好文传递、想象接龙等,也可以组织投稿。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让精彩持续呈现。
(1. 福州教育研究院; 2. 福建省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