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不得而知是什么意思

时刻小站 116

写错字闹笑话的事儿,并不鲜见。比如,曾经有个学生于作文中写道:在城市干净的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坨牛粪,我大吃一斤……老师阅后忍俊不禁,在此句后批道海量啊海量!

很多名人也写过所谓的错字,历史上最著名的有五例:

康熙御笔亲书的避暑山庄牌匾,避中的辛下部写了两横;

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鱼,繁体鱼字本为魚,康熙御笔将四点写为三点;

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侧所挂风流宛在牌匾,流中的一点跑到了在中,即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出自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

南京明孝陵乃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在其保护碑上,明孝陵写作眀孝陵。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写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作眀;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楹联,传说由清代纪晓岚所书。上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的富字没有点,下联的章中最后一竖破日而出。

康熙、纪晓岚、刘坤一等名人,还都是大学问家,写出的所谓错字就堂而皇之挂着示众,被大家群嘲?且慢一步,嘲讽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证一番,这些错字是否真的是贻笑大方的错字?

避暑山庄中多一横之避,古已有之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占地560余万平方米,面积是颐和园的2倍之多。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原名热河行宫,后因康熙帝御笔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而得名。康熙还为避暑山庄内三十六景分别予以四字命名,同时留下大量诗作,使避暑山庄成为当时与英国白金汉宫、俄国圣·彼得堡齐名的皇家园林。

康熙所书避暑山庄中多一横的避字,如果真是错字,那这脸面可就丢到国外去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题字时,其身边的王公大臣以及大文化人等,不是每个人都看不出来这是错字,只是觉得康熙金口玉言,其御笔亲书错的也是对的。言外之意是说,康熙创造了这个多一横的避字,可谓佳话。这实在是大谬不然。

之所以康熙题字时没有任何一人提出疑义,或许是因为当时有学问的人都知道多一横的避古已有之,更不是什么错字。唐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李玄靖碑》,元代赵孟頫《汉汲黯传》等作品中,避字均多一横。

因此,康熙在题写避暑山庄牌匾时,所书多一横之避绝非笔误,而是知其出处而故意为之。康熙当时只是写了一个异体字而已,却被如今很多人笑话,甚至穿凿附会到错亦是对。康熙和身边的文士们若能听到这一观点,恐怕只能哭笑不得。

写作三点之魚,并非只因四点之魚被烤

花港观鱼中的三点之魚,有人认为康熙信佛,崇尚好生之德。在汉字中,四点为火容易致鱼死亡,三点为水可保鱼之生存,于是康熙将魚改为三点之魚。此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康熙本意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是三点之魚绝不是康熙生造出来的字。

在《说文解字》中,对鱼的解释为: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段玉裁标注曰: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从火也。所以说,鱼字中的四点并非指火。三点之鱼,在古代也很常见。如东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北魏《邢峦妻元纯阤墓志》、唐代抄录张衡《西京赋》中,鱼下皆为三点。

康熙饱读诗书,历史积淀和文化素养非一般人可比。鱼下四点非火,他大概率是知道的。为什么故意少写一点?首先这绝对不能算错字,更重要的是,他借用三点之魚这一生僻字,或许就是为了表达他的好生之德,向相信鱼下为火的臣民们彰显其佛心。这何尝不是康熙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呢?

少一点之流,多一点之在,并非刘坤一原创

据说,刘坤一写风流宛在匾额,是为了追念扬州曾经的风流太守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扬州当太守时,在其身上发生过不少风流韵事。刘坤一题写这一匾额,对欧阳修当年的不检点行为提出委婉批评,同时还时刻劝诫后人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当然也有人认为,刘坤一让风流中的点飘到在中,表示这才是真风流,凸显了其对欧阳修名士风流的推崇和赞叹。

以上两种解读,在民间看来各有道理,也更容易被采信。很多人估计还会伸出大拇指:错得如此有哲理!实际上,有点文化常识或从事书法行业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在他们眼中,这样的书写本就司空见惯,绝非刘坤一原创。

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形变化过程中,流字均有加点与不加的两种写法。流字少一点,实乃古籍写本与刻本中不胜枚举之字。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寅《落花诗册》中,都有少一点之流。在字加点,是书写者为了驻笔收锋,并无任何寓意。刘坤一在书写风流宛在时,将在字加一点,可能仅仅是出于书法的布局和美感考虑,使其与右边三字相呼应。

日之明写作目之眀,有经典做依据

如果去明孝陵旅游,可能会有导游出于趣味性,给游客解释为什么明写作眀。一般会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朱元璋死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孙子,他怕有人造反,故意把明写作眀,意思是即使他死了,也会睁着双眼看着天下,试问谁敢造反?其二是清朝文字狱很厉害,对明字很忌讳,于是就睁眼写错字,将明写作眀。

其实,我国很多带明字的景点都写作眀。比如济南大眀湖、青岛眀道观、成都武侯祠正门眀良千古的匾额、南京市眀城垣史博物馆等。还有一些书法作品中,明字亦写作眀。比如东晋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唐代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宋代苏轼《宸奎阁碑铭拓本》等,不一而足。

如此看来,从古至今频繁出现的眀字绝非错字。明代《正字通·目部》一章,将明解释为:古皆从日月作明,汉乃从目作明。因此,很多书法作品以及景点碑刻中,将明写作眀就不足为奇了。

无点之富,破日之章,曾经均为规范书写

一般认为,无点之富寓意富贵无顶,代表富贵永无止境;破日之章寓意文章通天,代表文章永为翘楚。纪晓岚仅用二个字,就说尽了为何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很多人听到此种解释,恐怕都会连呼妙哉、妙哉!至于二字是不是错字,反而不再关心,或者从内心深处认为错得其所。

且慢错得其所,这无点之富,破日之章本就是二字的规范书写,何错之有?无点之富,早在1500多年前就出现在北魏《崔敬邕墓志》上,唐代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北宋米芾的《参赋》中,富亦无点。

至于章,民间所传立早章实为误解。在《说文解字》中,章,乐竟为一章,从音、十,十,数之终也。可见,最初对章的解释是音十章,其为音乐术语,之后才指文章。

破日之章,在古代书法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东晋王羲之《集字普觉国师碑》、宋代米芾《诸遂良摹兰亭序跋赞》、蔡京《跋唐玄宗鹡鸰颂卷》、元代赵孟頫《真书千字文》等作品中,均出现过破日之章,恐怕这些大家们都没有想到过其有文章通天之意。

结语

文字的解说,有根据原始字形的正解,也有依托变异字形杜撰或想象的俗解。二者相较,正解的影响力未必大于俗解,深入人心者也往往是俗解。而正是由于俗解的存在,才让有些汉字或者依托这些汉字的景点更加为人所知,这也正是汉字的趣味和魅力所在。

然而,不能因为俗解流传更广,就忘了正解,以致以讹传讹,那就丢失了汉字的严肃性。只有追求汉字严肃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文化而不显呆板、有趣味而不闹笑话。

END.

我是@果然经典,致力于写出果然经典的文史类好文,感谢点赞并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