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介绍(淮河入海水道的简介)

时刻小站 116

淮河在古代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四条单独人海的河流之一。而现在的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在江苏北部注入洪泽湖,然后水分四路,一路通过高邮湖,邵伯湖南下进入长江,另外三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新沂河进入黄海。其中水量最大的入江水道占总水量的60%~70%,某种意义来说,淮河似乎成了长江的支流,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探寻。

淮河起源较早,在商朝甲骨文和周的钟鼎文里就有对淮的记载。《尚书·禹贡》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也就是说淮河发源于桐柏,向东流去,有泗水和沂水汇入,最后东流入海。可见淮河起初的确是中国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

九州四渎

据考证,南宋以前古淮河在江苏盱眙以西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转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淮安市涟水县云梯关入黄海,直到南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

淮河古河道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高宗赵构遣宇文虚中奉表至会宁,对金称臣,请求和议。金太宗完颜晟下令扣留宇文虚中,拒绝议和,继续进兵伐宋。杜充作为开封守将,为阻止金兵南下,采用以水代兵的计策,在河南滑县李固渡 (今滑县南沙店集三里许) 的西侧挖开黄河河堤,让黄河顺势东流, 在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注入泗水, 再由泗入淮,形成一道自然屏障。

金章宗明昌五年 (1194年) 黄河在阳武(河南原阳)决堤,大水冲灌村庄及农田。随后经阳武, 封丘、长垣、砀山、丰县至徐州,通过泗水长期夺淮入海。黄河巨大的泥沙含量逐渐淤积了淮安以下淮河下游河道 ,这样一来,淮河中上游的来水就无法进入了,于是在淮安以西的地势低洼的地方积雪蓄积起来,把原来的一些浅水小湖连接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从此,淮河干流从东流入海变为南流入江,通过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成为长江的支流。

元时期的洪泽湖

但是淮河南下进入长江,并未减轻淮河流域的水患压力,由于洪泽湖南边的出口没有闸坝,入江水量无法得到控制,且入江水道行洪能力不足,从洪泽湖下泄的洪水在高邮宝应等苏北湖区漫流,受灾面积非常大,每遇大水就会淹没近湖地区的田地和人民的住房。

到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乡改道北流入渤海,虽不再侵害淮河流域,但是淮河下游已被淤积成地上悬河,淮河无法重回故道,还是要靠从从长江入海。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止日军西侵郑州,蒋介石命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以阻挡日军,黄河再次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进一步加剧了淮河流域的水患灾害。

1950年淮河又发生严重水灾。面对灾情,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作出治理淮河的决策。在9月,国家组织入海水道查勘团赴苏北,历经30多天的实地考察和地方意见的征求,编写出《淮河入海水道查勘报告》,提出了淮河入海水道方案:修建苏北灌溉总渠。

1951年11月2日,横贯淮安、盐城两市,全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开始动工。修建苏北灌溉总渠,苏北人民特别是盐城人民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来自淮阴、盐城、南通、扬州四地区民工,计118.9万人次,在总渠工地上洒下了汗水。

盐城专区负责自窑头河到扁担港口长91.75公里的工段。1951年冬天至次年春两期施工,动员滨海、阜宁、建湖、盐城、东台、大丰、射阳、淮安8县民工58.8万人次,实挖土方2595万立方米。1953年2月底,射阳县动员民工万余人,对总渠下游工程扫尾,开挖近3公里长的引河,并切除挡潮坝埂,完成土方30余万立方米。当年5月建成的六垛南闸放水,发挥其工程效益。淮河有了第一条入海通道 。

苏北灌溉总渠经过多年的排涝、行洪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淮河上游地区排洪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农田的灌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当时经济及技术条件限制,苏北灌溉总渠未能很好解决淮河洪水入海的问题。1991年的江淮大水,苏北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损害。

199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在‘九五’期间建设大型淮河入海水道。

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其走向和苏北灌溉总渠基本一致,在总渠北侧开建。国家静态投资41亿元,动态投资47亿元。淮河入海水道预计开挖163.5公里河道,土方工程1.36亿立方米,全部实现机械化施工,最多的时候4000台套设备同时施工,用工1.3万人。

与苏北灌溉总渠施工中的人工修建相比,机械化施工效率高,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半完成。2003年6月28日,在滨海枢纽举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通水仪式。2006年10月21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

这样淮河借助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通道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开挖的新沂河排洪道入海,形成了一河入江,三河入海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