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没有任何一条街能像湘春路一样。
厚重的历史在这条1.4公里的街道打了个褶,在众人面前展开来的,却是一幅融合古今的奇妙画卷。
在这条充满老长沙情怀的街上,不乏湘春酒家、矮子粉店这种人尽皆知的网红。
各种文化的交汇,也让这条街的面貌变得丰富多彩。
坐标湘春路345号的新籽记,来自香港却扎根长沙,用一碗萝卜牛杂,给这条老街增色万千。
长沙美食花样众多,琳琅满目,用江湖二字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新籽记从来到长沙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用一碗牛杂打江湖。
落地长沙三年,但老板依旧没有褪去在香港时的习惯,这一点在店内的装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寻常小店不重装修重口味,正是因为如此,置身店内,才更有闪现八百公里外的香港街边小食店的感觉。
烹煮牛杂的方式各家大相径庭,要说能更加讨好长沙人的胃口的办法,无疑是要往浓厚香醇的牛杂里加一点辣。
除了牛杂,辣椒酱也是店里的特色,一位来自香港的老板,带着香港街头最受欢迎的牛杂小吃,是如何用辣椒酱搭配牛杂,拴住一票人的胃口?
我母亲是长沙人,因为比较喜欢长沙文化,选择在长沙读的大学,然后就一直留在长沙了
有了长沙姆妈作为技术指导,自然能在本地这帮叼嘴巴的心中立足。
虽是烈日当空的高温天气,却丝毫阻挡不了牛杂档口已经沸腾得热闹的大锅,食材已经在卤水的包围中渗透入味。
说起这锅卤水,别看它的样子平平无奇,实际大有来头,这一点,来自香港的老板有话要说。
之前在香港拜师学艺,这锅卤水就是从香港带过来的,卤水本身已经有十八年,是师父送给我出师的礼物
牛杂曾经是风靡全港的小吃,来到长沙后,老板将其改良成长沙人更能接受的口味。
老板大力推荐的招牌,逗霸妹忘记点了都还再三推荐的纯牛腩。
据说在店里卖得最好,逗霸妹和通姐吃完后,齐刷刷竖起大拇指直呼好吃!软烂!
在注重原汁原味的粤式料理中,食物的鲜香往往被最大程度保留,这碗纯牛腩或许能很好地诠释这一点。
牛腩油脂虽少,但每一丝煮得透烂的肌理纹路中,所渗透出的牛油香气是骗不过鼻子和味蕾的,这种带着一丝丝奶香的独特味道,令人难以抗拒。
相比纯牛腩,由牛肚、牛心、牛膀、牛肺...组成的牛杂,新奇的体验又大大增加了。
吃牛杂的乐趣就在于,多种多样的组合搭配,让你完全想象到不到下一口你会吃到什么,感官又将获得什么样的新奇的体验。
牛肚还是我们认识的的那个牛肚,弹嫩有嚼劲是它能在这满满一大碗牛杂中脱颖而出俘获逗霸妹芳心的制胜武器。
牛膀是逗霸妹此前没有涉猎过的新奇口味,牛膀是粤语里才有的叫法,是牛的胰脏,吃起来粉粉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的口感。
带着浓郁海南风味的椰子冻也阴错阳差地成为了店里的人气产品,来自哪里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真的很适合长沙热到爆炸的夏天。
细腻清甜的椰子冻邂逅香脆的黄金椰粒,两种口感融合进这一盅椰子里,一勺下去,感觉可以在长沙再过几个夏天了。
店里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牛杂都有粉面的选择,更照顾长沙人的饮食习惯,如果想体会更正宗的港式风味,一碗牛杂车仔面或许也能让你熨帖不少。
香港到长沙,844公里的距离在庞大的地图上看起来不过短短一截,但不同的气候和文化却造就了两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迥然相异的饮食习惯。
从小接受两地生活氛围熏陶的老板,既中意香港市井文化中的繁忙劳累,也渴望长沙老街饮食店的轻松随意。
这样的小店在长沙还有很多,其实本地人早已熟悉家楼下的人间至味,能短暂移情别恋已是皆大欢喜。
人们之所以觉得小店温情就在于,对于他乡人来说,这里不是冷冰冰的连锁,而是带着同乡人手艺温度的家乡食堂。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