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以特有的电影风格,在其六部作品中塑造了意蕴丰厚的男性人物。
姜文的电影以男性角色为主要对象,其中既有英雄形象、又有反派角色,例如,具有超我人格的马大三,暴虐成性的朱潜龙等。
以下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姜文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特质进行深度分析。
突破本我自我的超我英雄形象
姜文在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比如为村民报仇的马大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马小军等等。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对英雄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我自我超我共同作用下英雄人物的成长转变。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只有将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保持平衡,才不会导致人性走向偏颇。
姜文作为一名优秀的电影人,他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英雄气质的男性形象。
本我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处于第一层,它代表着人类最初的欲望,以快乐的准则处理事务,趋利避害,让个体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快乐。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与小伙伴一同成长,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英雄梦。
青春期的马小军与朋友们翘课玩耍,不受父母的管教,每天自由自在地在北京胡同里游走,甚至撬锁偷窥别家的家庭环境,每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这时马小军处于本我的英雄阶段,它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不受道德的管束。
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点,自我在本质上受意识的控制。
马小军在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时,被警察抓住并予以教育,这时马小军的本我受到自我的规范,不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时的马小军内心自我意识觉醒,使他遵循着社会的法则行事。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拍摄最早的电影,电影中马小军这个少年英雄还只处于英雄梦的阶段,尚未突破本我自我,走向超我。
2000年的《鬼子来了》是姜文唯一的一部黑白电影,也是姜文最喜爱的电影之一。
尽管有抗战的宏大背景,但是姜文并没有将其拍摄成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抗战电影。
传统影片运用视听手段渲染军队的强大,正面描写战士们英勇善战的场面。
《鬼子来了》则避开描写军人光辉的一面,反而注重表现山村里愚昧无知的农民,在面对残酷的战争与死亡威胁时候的纠结冲突,人性挣扎以及不屈的抗争。
电影将马大三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雄叙事是姜文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表达电影人物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的途径。
《鬼子来了》中的英雄形象区别于以往的超级英雄的塑造,影片中马大三只是一个愚昧的农民,他老实憨厚,恐惧暴力,畏惧杀人。
面对外来侵略的日军,他没有反抗,反而跟老弱妇孺一起选择了苟且偷生。
愚昧的他以为白纸黑字的契约文书可以阻止日军的残暴行径,可以变成护身符。
然而日军不仅撕毁了还粮契约,还残忍地进行了屠村,轰然醒悟的马大三放弃了之前可笑的契约文书,拿起手中的斧子砍向了日军。
在人格发展中,自我扮演着最难的角色,既要遵循本我快乐至上的原则,又要符合代表了道德的超我要求,自我在两者之间构成平衡的关系。
所以对自我的力量要求很高,如果自我一旦失守,本我与超我将失去平衡,或许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鬼子来了》中,马大三受逼迫接受了看守日本人花屋小三郎和汉奸董汉的任务,这两个俘虏打破了马大三原本平静的生活。
这时他的本我开始起作用,本着快乐至上的原则,他想婉拒这件棘手的麻烦,但黑衣人拿枪指着马大三的脑袋,马大三受到了威胁,此时自我调节机制起了作用,权衡之下,马大三不得不看守这两个俘虏,为他们送饭,甚至还要接受他们只吃白面粮食的无理要求。
后来为了保护全村人的性命,需要杀死这两个俘虏,谁也不敢杀人,于是采用了传统的做法——抓阄,结果却戏剧性地被马大三抓到,但是懦弱的马大三没有胆量杀人,只能假装杀了俘虏,实则把俘虏藏在一个黑屋里,后来被村民们知道,想利用俘虏来换取粮食,结果招致屠村的惨剧。
超我是在道德伦理与社会观念的碰撞中产生的,是人们理想中的自我,超我的存在让一切行为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因为超我遵循着道德的原则,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但超我的存在太过于理想化,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很少人能让超我占据主导地位,在经历本我与自我的磨炼后,方能达到超我。
当马大三看到村民们被残杀,他心中的超我将良知唤醒,他举起复仇的斧头,奔向日军集中营,为村民们报仇。
导演将马大三塑造成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形象,他懦弱不堪,愚昧无知,他有着世俗化的欲望,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
但是在最后关头,他突破了本我自我,拿起斧头手刃仇人,他的报仇行为符合了伦理道德的要求,他变成了超我的英雄。
当人的内心欲望得不到完全的满足,且与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等客观因素相冲突时,这种内心的欲望就会被压抑至无意识,这种过程就是潜抑,是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
在《鬼子来了》中,无论是基于对杀人的畏惧还是对于神秘人的恐惧,都使得杀死俘虏的欲望被暂时搁置,但这种长时间的欲望压制使人心理出现问题。
伴随着潜抑的发生,需要寻找一种将内心欲望与伦理道德保持平衡的一种方式,让内心欲望的释放符合伦理道德的发展,这是在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升华。
而当神秘人迟迟不来提人,被潜抑的欲望又迸发出来,而马大三产生了借刀杀人的想法,这即是升华的过程。
升华的过程是复杂的,是需要人的本能欲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弗洛伊德曾说:潜抑是存在的,但不可能是长久的,必定会有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解除潜抑,这种方式就是升华。可见,潜抑与升华是互为一体的,只是前后出现的时间点有偏差。
这都是在马大三成为超我英雄前所不断做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马大三的超我英雄形象做准备。
在人格结构理论中,英雄形象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成长,在经历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历练后,马大三不再是懦弱的农民形象,而是实现超我的英雄,影片的主题也得以升华,故事也得以展开,观众也沉浸在导演构建的影像世界中。
姜文运用人格结构理论赋予了英雄形象更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姜式电影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价值。
受力比多俄狄浦斯驱使的反派形象
姜文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反派人物形象,例如暴虐成性的朱潜龙,《让子弹飞》中的黄四郎,《一步之遥》中的武七等。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力比多与俄狄浦斯情结分析姜文电影中的反派人物,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反派形象的内在心理动机。
在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理论中,他认为:‘力比多’就是‘性本能’,它是欲望的本能形式。力比多的力量推动人的行为发展,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得到身心的满足与愉悦,是人出生就有的欲望,也是人的生命力量。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说:每一个神经症都是一个人‘力比多’固着的表现,都是一个人的发展停留在某个阶段上的表现。从而可以看出力比多的力量作用于人的生存过程中,它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与推动力,是生命的本能力量,主要表现为追寻性欲的满足。
例如,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大片,姜文用他的雄性荷尔蒙撑起了充满感官刺激的英雄画面。
同时,影片中多次描写黄四郎的手下荒淫无道,冒充张麻子的手下强暴女性,压榨百姓钱财,视人命为草芥,做出了种种罄竹难书的罪行,表现了反派形象力比多的欲望发泄。
弗洛伊德认为男性群体会有一定程度的恋母情节,即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在童年时期,男孩对母亲的眷恋。
电影《邪不压正》中的反派人物朱潜龙带有俄狄浦斯情结,他杀师欺女,并且迷恋上成熟女人唐凤仪。
叛徒朱潜龙为满足私欲投靠了日本人,师傅因不愿在山庄种植鸦片得罪了日本人,被朱潜龙无情杀害,他假情假意地给师傅铸造神像,污蔑师弟李天然杀了师傅一家,李天然被铸造成一条狗的铜像,跪在师傅脚下,表现出朱潜龙诡计多端的小人嘴脸。
而朱潜龙与唐凤仪的关系也是畸形的。
在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露骨镜头,展现了唐凤仪的性感,撅起的臀部、无意间漏出的胸部、魅惑的笑容使她凤仪万千,她具有成熟女人的特征。
不仅如此,她有学识,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一席旗袍着身,举手投足之间都展露着女人独有的韵味,是集智慧与性感于一体的现代女性。
而朱潜龙父母双亡,连师母也被他残忍杀害,而根据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性驱动的对象总是缺失的,所以男性会将性需求转移到其他女性身上,且俄狄浦斯情结在男性中具有普遍性,男性在潜意识中对母亲都具有占有欲望,从而产生弑父心理。
朱潜龙自小失去母亲,他的人格结构扭曲,他将性需求转移到了其他女性身上,唐凤仪就自带女人的魅惑感,她落落大方,既性感又亲切,是最好的伴侣人选。
影片中有大量朱潜龙与唐凤仪性的描写,表现二人的关系。
力比多是性本能产生的动机,使人不断地去寻找快感,释放内心的压抑,朱潜龙身为反派形象,他暴虐成性,没有任何交心的朋友,唯有通过力比多的释放,才能够释放内心的压抑。
朱潜龙是暴力的,他的暴力与残忍与他的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暴力的背后,是他深深的自卑。
他的师傅当年将他捡回练武,他一直得不到重用,使得他的成长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他便投靠了日本人,后来师傅将他逐出师门,他的人格极度扭曲。
朱潜龙想获得师傅的认可,想获得名声及社会地位,但是他却选择极端的方式杀掉师傅,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弑父,他将脏水泼到李天然的身上。
十几年过去,他不择手段地拼搏奋斗,成了高高在上的警察局局长,但他内心深处极度渴望被认同,他想让所有人都尊敬他,不能反抗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大男人,他在餐厅吃饭可以公开在饭桌上谈论情妇唐凤仪的臀部,他可以公开扇唐凤仪巴掌,利用侮辱女人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怒气。
同时他也是暴力的杀戮者,在力比多与俄狄浦斯情结的驱使下,朱潜龙走向歧途,最终死在李天然的手下。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
这也包括器官的快感,欲望冲动等等,并且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十分重要,驱使着人做各种本能的反应,如朱潜龙对于金钱地位的看重,对于女人的征服,对于权利的欲望等等。
而当力比多得到释放时,会获得快感,从而达到身心的愉悦。
例如,影片中展现朱潜龙与唐凤仪性爱的描写,这是性欲望的呈现,将一个重色重欲的反派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精神分析学认为,如果个人自身的欲望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这种欲望便会受到压制,造成错误的决定与痛苦的根源。
欲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人格发生极度的扭曲。
例如,朱潜龙自幼缺少母爱,爱的缺失导致他成年后一度暴虐成性,将人命视如草芥,同时荒淫无道,迷恋成熟女人。
所以姜文电影中反派形象的出现,除了衬托出英雄人物的豪侠仗义外,还提醒观众要合理引导欲望的走向,不要因力比多与俄狄浦斯情结的泛滥导致悲剧的发生。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