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

时刻小站 112

7

2.0分

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正确答案是B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 观点、 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 课程内容是学习的对象, 它源于社会文化, 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目前在我国, 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三部分组成。 综上所述, B 项正确。A、 C、 D 三项,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故本题选 B。

9

2.0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做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正确答案是B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 为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而对学生学习进行测验的评价。 题干中, 档案袋评价又称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它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收集起来, 进行分析, 进而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 进步状况等, 属于形成性评价。 综上所述, B 项正确。A 项, 诊断性评价, 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前, 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能力发展的评价。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C 项, 总结性评价, 是指在教学活动后, 为测验最终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D 项, 为干扰选项,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故本题选 B。

3

2.0分

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

A.人本主义学习观B.行为主义学习观C.认知主义学习观D.建构主义学习观

正确答案是B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指出, 正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 通过施加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该反应发生的频率。 题干中, 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现了正强化。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内容。 综上所述, B 项正确。A、 C、 D 三项,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故本题选 B。

16

2.0分

晓军上中学后,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反应的是晓军自我意识哪一方面的发展?( )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物质自我

正确答案是B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心理自我是指从青春期到成人, 个体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 世界观, 具备独立的人格特征,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 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观念来行动, 自我意识已经确立, 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题干中, 晓军上中学后, 自尊心越来越强, 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 全面, 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这反映的是晓军心理自我的发展。 综上所述, B 项正确。A 项,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是指对个体身体、 生理特征的认识。 生理自 我在 3 岁左右基本成熟。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C 项, 社会自我是指 4 ~ 15 岁, 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处于社会自我阶段 的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原则性、 批判性迅速发展。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D 项, 为干扰项,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故本题选 B。

17

2.0分

高三学生志强认为,做事应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常常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调整他的情绪,该教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理性-情绪疗法B.系统脱敏法C.强化法D.来访者心理疗法

正确答案是A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 又称合理情绪疗法, 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 他认为, 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 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 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 不稳定的情绪。 题干中, 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学生不合理信念来调整学生的情绪, 属于理性-情绪疗法。 综上所述, A 项正确。B 项,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 是指当个体对某些事物、 环境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反应时, 在个体身上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 使个体对原本可 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 不再产生敏感应。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C 项, 强化法是建立、 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 也称 操作条件疗法, 指一个行为发生后, 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 这个行为就可能再次发生。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D 项,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通过帮助来访者认识现状 (多数来访者自己不能正确认识和处 理当前环境的现状, 拒绝感受当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病态焦虑), 进而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 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故本题选 A。

22

8.0分

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8分)

纠错

文字解析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体体现在:意识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目的性,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 母猴教小猴爬树是一种学习现象, 而不是教育现象。 故上述观点说法错误。【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先判断正误,抓关键词教育,以此来分析题干内容的正误。

23

8.0分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8分)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中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接受科学精神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 形成良好的品德, 是学校进 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除了思想品德课, 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以及校会、 班会、 周会、 晨会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故上述观点说法错误。

24

8.0分

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8分)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 按照迁移发生的方向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顺向迁移不一定就是正迁移。 故上述观点说法错误。

25

8.0分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8分)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思维定势, 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而引起的心理准备状态。 如果情境不变, 思维定势有利于快速解决问题, 但如果情境发生改变, 已有的经验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故上述观点说法正确。

26

10.0分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0分)

参考答案: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1) 教育具有传递、 保存文化的作用 (传递功能);(2) 教育具有传播、 交流文化的作用 (融合功能);(3) 教育具有选择、 提升文化的作用 (选择功能);(4) 教育具有更新、 创造文化的作用 (创造功能)。

27

10.0分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影响;(4) 建立学生档案;(5) 操行评定;(6)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7) 个别教育工作;(8) 班会活动的组织;(9) 偶发事件的处理。

28

10.0分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0分)

参考答案: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分, 主要体现在智力上。 就全人类而言, 智力分布呈正态分布。(2) 能力类型的差异。 人们在能力的不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知觉、 记忆、 言语、 思维等方面。(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有的人很小就显现出突出的才能, 也有的人年龄较大时才逐渐显现出卓越的才能。(4) 能力的性别差异。在性别上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智力分布上, 男性在两端的比例大于女性, 女性多属于平均智力, 即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的男性多于女性。 另外,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 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29

10.0分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紧张状态下产生的 情绪、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 情绪耗竭, 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 身心疲惫, 完全丧失工作热情。(2) 去人性化, 刻意与工作对象保持距离, 对工作对象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3) 个人成就感低,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消极评价, 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材料题共2题,共36分

材料一:

周老师教高一五班数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她决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对学习基础较好的6位学生,周老师特别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和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作业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对于其他学生,周老师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0

18.0分

问题:(1)周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8分)(2)结合材料对这些教学原则加以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1) 材料中周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2) 首先, 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 运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则。 材料中, 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产生直观体验, 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其次, 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 主动学习, 自觉地探究、 掌握科学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 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 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当学生产生困惑时, 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 让学生自己动脑、 动手,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再次,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从学生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针 对性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材料中, 周老师对程度不同 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知识,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最后, 量力性原则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 教学的目标、 任务、 内容、 方法等均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材料中, 周老师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制定较高的要求, 使他们经过努力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作业, 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 对于其他学生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 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材料二:

下面是一位学生给老师的求助信。许老师,您好!我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上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让我很沮丧,越来越不自信,现在一提到考试,我就浑身不自在,怀疑自已到底能不能把成绩提高?在平时学习中,我都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并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也认为我的能力较强,常常推荐我参加一些学习竞赛,但我都推辞了,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想我能行吗?我能考好吗?我是不是再也考不出好成绩了?老师,我特别希望改变我目前的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学生:海波3月31日

31

18.0分

问题:(1)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0分)(2)如果你是许老师,应该如何帮助这位学生?(8分)

参考答案:

(1) ①自我效能感, 是指对自己是否可以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一行为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态度, 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量, 影响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材料中, 海波同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长期考试失利导致的自我效能感不足。②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 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 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同时, 个体归因方式也会影响成功经验对效能的期望。 材料中, 海波同学进高中之后成绩不好, 并且近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 这几次的失败经验导致他很沮丧, 自我效能感降低。 同时他将考试失利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 面对考试时总是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考好, 他的这种归因方式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③情绪唤醒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 去判断是否可以做好。 材料中, 海波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想 我能行吗? 我能考好吗?, 心理上产生了对考试失败的焦虑和恐慌, 从而导致在自我评价时, 效能感下降。(2) 如果我是许老师,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这位学生:①一般来说, 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反, 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 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平时教学中设置难度适当的内容, 使学生逐渐获得成功的经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②为其提供正面的替代性经验, 当个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任务中取得成 功时, 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增强, 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 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③进行言语劝说, 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 改善其认知, 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真实的自我现状。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鼓励学生把取得好成绩归因于自身的努力, 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 对其表现出的进步行为, 及时进行强化, 例如表扬、 激励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