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核辐射有什么危害

时刻小站 148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事件,核泄漏所引发的致癌危机引起了全球的恐慌,我还记得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传言,最可笑的就是什么多吃盐能抵抗辐射,一时间超市里的食用盐都脱销了。

那会儿,无论是门诊、病房,还是微博、网络上各种关于辐射致癌的提问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也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辐射这个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手机辐射会不会致癌?

很多人对辐射的概念本身并不是很清楚,只是道听途说地认为,只要是辐射,那就是不好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包括手机、电磁炉,甚至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是有辐射的。

我们人体每天都在吸收辐射,但是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那么就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一方面在吸收着辐射,另一方面我们体内的辐射物质也会随着衰变减少或者被排出体外。

出现这种一提起辐射就恐慌的局面,原因一方面与科学知识的普及不到位有关,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经常能在一些报纸上或者手机新闻上看到什么类似于手机辐射导致脑部肿瘤、拍胸片致癌的报道,不禁感慨这些传媒为了吸引眼球,真的是什么伪科学都能写得出来、编得出来。所以我也觉得,是时候也有必向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了。

其实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其中电离辐射会破坏正常生理组织,产生具有累积效应的伤害,是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的,核辐射就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

而非电离辐射主要以传播热能的形式作用于物体。那些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家用电器,像电脑、空调、洗衣机等等所产生的辐射,就属于非电离辐射,只会产生热效应,而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所以,遇到跟我抱怨自己长时间打电话头晕、健忘的患者,可能是因为电磁波对神经递质产生干扰导致,还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证据表明这个会导致癌变。

二、你要小心的是医疗检查辐射

而大家非常关注的医疗检查,像X线、CT、PET-CT这些所产生的辐射,是属于电离辐射的。医学诊疗学把检查分为5个方向,代表了5种检查手段:X光片、CT、磁共振、B超、核医学检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没有电离辐射,剩下的3种检查手段,按照辐射量的排列,从低到高分别为X光片、CT和核医学检查。

拍一张X光片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做1次核医学检查里的PETCT,吸收的辐射量比CT还高,也在1个毫希伏以上。

由于普通人每年接受辐射的有效剂量不应超过1毫希伏,而CT或核医学检查会有超过的现象,这就要求患者在做检查时不能滥用CT,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5亿人次接受X线检查,而有20%的检查是无临床意义的。所以,这就需要一方面,我们医生对于检查的必要性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患者们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

我在门诊通常能遇到两种极端的病人,一个极端就是对医生不信任、过度紧张,什么检查都不做,好像我给他开检查单子,就是为了自己赚钱一样。另一种则过分疑病,尤其是一些老年女性,有一点咳嗽啊、不舒服啊就非要拍胸片、做CT。

在这里也向大家呼吁,看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不会为了赚那么一点小钱就弃患者健康于不顾,我们所做的每一个临床决策,都是切身为患者考虑、权衡利弊之后的最佳选择。

三、电离辐射是如何致癌的?

在我们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分子,这些分子内的原子通常都是通过化学键连接的。电离辐射之所以有害,就是因为它能破坏这些化学键。但是,这种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会致癌。只有当被破坏的分子太多,超过了可以自我修复的极限,这些累积的错误分子才会最终启动癌症的程序,使细胞发生不可控制的复制,形成癌细胞。临床上最常见的与长期过量辐射有关的,就是肉瘤和皮肤癌,白血病也不少见。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呢?其实目前来说,医疗检查相关的电离辐射是普通人群所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就诊于正规医院,医院本身加强器械、环境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进行X光、CT检查时,在非照射部位覆盖含铅衣物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防护措施。

很多医院里的放射科医生或护士,都会随身佩戴一个记录辐射剂量的胸针,一旦剂量累积到一定数目,就会让从业人员放假休息或者转到其他科室轮转,这样,就能将所接收到的放射线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剂量衰减减少后,再开始工作。

除了医疗检查相关的电离辐射,建筑材料是另一类普通人群所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所以,当我们进行家庭装修时,不要为了省小钱、贪小便宜就去买一些劣质材料,新家装修后也要做好空气流通才能入住。

我们不追求阅读量和转发量

我们只发布对您有用的健康好文

30余位顶级专家与您分享健康

微信ID:yihaojiankang

连医生都在看的健康平台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