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个同学聊到,宁波是副省级城市,不是地级市。该同学学识渊博,立即指出,地级市是行政区划级别,而副省级城市,是行政级别。
听上去听拗口是不是?少了区划俩字儿,到底有啥区别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较大的市,以及地级市,分别是啥含义。
四个概念中,最简单的,其实还是地级市。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级别分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本号的前文讲过,宁波市是由宁波市、宁波地区地市合并而来,所以为地级行政区,下辖的宁海县、象山县和余姚市、慈溪市,就是县级行政区。所以,其实所有的省会城市,也都是地级市,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并不矛盾。
说到计划单列市,可能就相对比较难以理解了,并且内涵丰富。它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标准定义为,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计划单列市在行政上依然属于省级行政区,但是国家在计划下达、经济管理权限中,给予省一样的待遇。从具体措施来看,包含以下内容:
1、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有关部委下达省、直辖市的中长期年度计划中,于所在的省、市的名义下,列出市的指标,并直接下达,统计数字也照此办理。
2、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省、直辖市参加的会议、其他专业会议,均邀请这些城市参加。
3、发给省市文件,同样发给这些城市。
4、对这些城市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
在这些措施中,大家最为关心、讨论最多的,是计划单列市财政收入问题。5个计划单列市中,除厦门外,其余4市的财政收入直接对接中央,中央的各项专款,也不经由所在省份财政厅,直接到达计划单列市财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购买的多数商品中是含有增值税的,如果买了东西开了发票,就会发现其中有增值税的金额。而增值税是一种中央、地方共享的税种,在2018年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增值税的75%归中央财政,25%归地方财政,地方各级财政在增值税的25%中进行划分。2018年营改增之后,由于营业税原来是地方税种,故增值税中央、地方分成比例调整为50%、50%。
计划单列市的意义在于,在交完给中央的50%的增值税后,剩下的50%就可以由自己进行支配,省级财政不会在剩余的50%中参与分成,这就增强了计划单列市的财政实力。
当然,计划单列市并不意味着和省级财政完全断绝了关系。由于省、地级市在财权、事权上存在一定交叉,所以两级财政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补助和上解的关系,所谓单列不脱钩。以下就是宁波民生e点通里,市财政局对于网友关于为何市财政向省财政上解资金的答复。
而在宁波市财政局网站中也能看到,2017年市财政上解66.57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计划单列市与省级财政还是有所来往的。
宁波于1987年设立计划单列市。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宁波的计划单列市的取得,和包玉刚在香港回归上的贡献,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不过综合考虑宁波优越的港口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当时国家政策,宁波也完全有资格成为计划单列市。
目前,5个计划单列市都是副省级城市,部分省会城市也是副省级城市。那么,副省级城市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副省级城市是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主要特点为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副省级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职务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其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目前我国一般地级市市长、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为厅局级,而副省级城市的主要领导干部比普通地级市高了半级,这样就更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15个副省级城市
目前我国还有15个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前身其实也是计划单列市,在1994年,原来的14个计划单列市和济南、杭州共16个市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随着1997年重庆升为直辖市,自动取消副省级城市地位,由此形成了目前15个副省级城市的格局。
较大的市,则是一个法律概念,非省会地级市一旦获得较大的市地位,就拥有了地方立法权。国务院一共批准过19个较大的市,加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我国一共有49个较大的市。宁波于1988年获得较大的市资格。不过在2014年,全部设区的市,都有了地方立法权。由于重庆升为直辖市后自动丧失了较大的市资格,目前较大的市有18个。
一旦有了地方立法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如果没有地方立法权,就只能制定政府规章,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显然要低于地方性法规。
以上,就是四个概念的内涵和联系,大家懂了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