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分几级)

时刻小站 128

分级制度来源

国际核和辐射事件分级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8年制定的,其目的在于以统一的方式将核和辐射事件的安全意义传达给公众的一种适用于全球性的工具。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采纳此分类法。

下面,

由疾控君为大家详细介绍分级明细

分级明细

上述分级系统,从厂外影响、厂内影响、对纵深防御的影响三方面影响将事件分为7个等级:较高的级别(4~7级)被定为事故,较低的级别(1~3级)为事件。不具有安全意义的事件被归类为分级表以下的0级,定为偏差。与安全无关的事件被定为分级表以外。

国际核和辐射事件分级表基本结构

级别

厂外影响

厂内影响

对纵深防御的影响

7特大事故

大量释放:大范围的健康和环境影响

6重大事故

明显释放:可能要求全面执行计划的相应措施

5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有限释放:可能要求部分执行计划的相应措施

反应堆堆芯/放射性屏障受到严重损坏

4无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

少量释放:公众受到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

反应堆堆芯/放射性屏障受到明显损坏、有工作人员受到致死剂量的照射

3重大事件

极少量释放:公众受到规定限值的一小部分照射

污染严重扩散/有工作人员发生急性健康效应

接近事故,安全保护层全部失效

2事件

污染明显扩散/有工作人员受到过量照射

安全措施明显失效的事件

1异常

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事件

0偏差

无安全意义

分级表以外的事件

和安全无关

分级表适用范围

实际上此表分级并不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设施(包括研究堆、未辐照核燃料处理设施和废物贮存场所)发生的可能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事件。此分级表不对工业事故或其他与核或辐射作业无关的事件进行分级。

部分分级实例

本分级表为事件发生后即刻使用设计。

1

2011年福岛核事故,事故等级7级:事故释放了3.7~6.3×1017Bq的碘-131等效释放量。

2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7级:事故释放了放射性物质总活度约12×1018Bq,包括6~7×1018Bq的惰性气体,碘-131为2×1018Bq,铯-137为9×1016Bq,铯-134为6×1016Bq。

3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5级: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惰性气体释放量为9×1016~5×1017Bq,放射性碘的释放量约为6×1011Bq,放射性氪释放量约为1×1018Bq,放射性氙释放量约为8×1010Bq。

*参考文献:苏旭.《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

供稿:放射卫生防护所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我请给我好看!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