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才什么意思(惜才相关句子)

时刻小站 106

导读:

自古以来,人们评价曹操都会说他爱才惜才,唯才是举,这是因为他懂得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需要人才

这张曹操图很霸气呀

曹操在革新政治类奏议《陈损益表》中讲道:

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

他强调国家强盛的关键除了经济、军事,就是用贤任能。他在《短歌行》中也写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两句诗中可以体会出他十分渴望贤能之才的到来,诗的最后他表明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见曹操希望像周公一样,广揽人才,进而助自己实现政治抱负。他的荐举良臣类奏议就是这种思想最好的展示。所谓荐举就是曹操针对自己以外的他人进行推荐、举荐。这主要体现在曹操迎帝都许后的重用人才策略,当时,他需要通过招纳贤才,巩固权力和改变相对弱于人之势。

因此曹操荐举良臣类奏议也有很多,而且从这一类奏议可以看出他受才惜才、唯才是举、重用贤能的一些举措。

1.重用旧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因荀彧所建立的功劳,向皇帝上了《请爵荀彧表》为其请功。

荀彧是曹操身边的重要谋臣,主要在政治、军事两方面为曹操谏言献策,多次使曹操的境况转危为安,助其取得很多决定性的胜利。

荀彧尚书令

在吕布要攻打兖州之时,苟或为曹操积极筹划,巩固兖州防御,并冷静面对前来试探的郭贡,使其撤兵离开,为曹操战胜吕布等人创造了机会。

接着在与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中,曹军与袁军进入紧张的相持阶段,曹操因军粮不足,打算先退守许昌,但是荀彧则建议趁双方都疲敝之时,突发奇兵制敌,最后曹操将袁绍大军补给粮草悉数烧尽,袁绍军队兵力衰微,大败而走。

打败哀绍后,荀彧又建议曹操莫失良机,应乘胜之势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平定袁氏父子所盘瞩的河北,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坚实基础。对于苟彧这样有能力的旧部,曹操请示献帝给予封赏,于是作《请爵荀彧表》 :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于平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彧之功业,臣由以...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 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文章首语言简洁顺畅、逻辑严谨。首先说理,明确谋臣的重要性,又列举姜尚、曹参的例子进一步佐证。接着过渡到谋臣苟或身上,讲述他的品行和功劳,最后表明荐举意图。

曹操与荀彧聊天

后来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又上表增封荀彧, 《请增封荀或表》有两种版本,二者文字虽稍有不同,但是内容、行文顺序和风格都基本相同,较之《请爵荀或表》的两篇文章,差距较小。曹操再次请求增封萄彧,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多年跟随的这位旧部。

在此次表文中,曹操将荀彧在其与袁绍一役中的表现和功绩详细道出,指事造语,目的是为了增封有功之臣荀彧,并就官渡之战大捷和平定四州来说明萄彧的不可或缺。为了增强说理的严密性,又假设没有荀彧献出的计谋,所带来的后果不堪想象。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荀彧的功不可没,最后援引先帝指挥作战的思想,进一步为荀彧加封立据。逻辑严密,说理充分,言语之间透露出曹操对于旧部荀彧的欣赏与赞扬。

2.招揽新秀

建安元年,曹操迎帝都许,正是用人之际,渴望贤才,于是写信招揽荀攸共谋军国大事。荀攸本在蜀汉之地留住,未参与时事之争,但是内心渴望明主,希望有一番作为。

军师联盟中荀攸剧照

遂成为了曹操重要谋士之一,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尤其是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有攸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在官渡之战后,袁绍实力大伤,待及袁绍死后,袁氏兄弟又因为相互不满,内心不和,互相攻击。长子袁谭因不敌其弟袁尚的攻击,被围困在平原,于是派人到曹操处求救。

当时,曹操预攻打刘表,因为很多部将都认为刘表实力更强,应先攻之,以绝后患,袁谭、袁尚乃袁绍残余势力,不足为惧,故而不同意救援袁谭。荀攸则力劝曹操援谭攻尚,认为刘表胸无大志,暂且不会威胁曹操,而袁氏兄弟承其父亲功业,根基深厚,若兄弟和睦,凭坐拥四州的实力, 将再难以谋取,如今他们兄弟的反目,正是逐个击破的大好机会。曹操接受了苟攸的建议。

次年,曹操攻下袁尚军队所守邺城,促使袁谭基本消灭了袁尚势力。后又在建安十年,消灭了袁谭势力,平定了冀州。对此,曹操认为荀攸起到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遂上表汉献帝封赏荀攸,作《请封荀攸表》 :

军师苟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做之谋也。

此表文贯彻了曹操务实通脱的奏议文风格,简单流畅地说明了荀攸的辅佐之职,以及他所立下的功劳,道出荀攸的谋略过人。

荀攸

对于这位在迎帝都许后才招纳的新秀,曹操大方地给予了称赞,最后苟攸被封为陵树亭候。从言辞之间所表现出的骄傲自豪之情,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能臣能够毫不吝啬地表现出自己的欣赏与厚爱。

3.奖励有功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载《庚申令》说: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无战之士。

曹操认为论功行赏才能治理好国家,明君应从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在征讨乌丸途中,将田畴请来,给他任命官职,以示重视。田畴本就痛恨乌丸残暴,早就有征讨乌丸之心,所以未去就任,仍在在曹操的军队中工作。征战乌丸之际,正值多雨季节,军队处于沿海低注地形之中,雨水积聚,道路阻塞,不得行进。于是田畴就建议曹操返回,从卢龙塞再出发,走另一条小路直通柳城,袭击乌丸。最终敌军未能及时察觉,曹军大败乌丸。

田畴

曹操论功行赏,给献帝上表《表论田畴功》。表中首先就写:

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于抚下,慎于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

夸奖田畴的才能、品德,称赞他在北征乌丸一战中的精彩表现,劳苦功高。于是封他为享候,食邑五百户。但是田畴却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封赏。这是因为,早年田畴在幽州牧刘虞麾下做从事,在他被派去长安之时,刘虞被公孙瓒所杀。田畴下决心要为刘虞报仇,但是他自己没有实力去杀公孙璜,于是十分自责。

他认为自己不能为先主报仇,是没有资格接受封赏的,认为受封有愧,故而不接受封爵。

曹操当时下了《听田畴谢封令》 ,以示应允。后来曹操思来想去,认为同意田畴辞让封赏,只是助成了他个人的高尚节操,但是却违反了论功行赏的制度。为了严明法度,做出榜样,在建安十四年,以大局为重的曹操又下了《爵封田畴令》 ,虽赞扬了田畴的高洁之志,又重申了他的功劳,但是认为自己任意田畴让封是错误的,应当遵循论功行赏的国家制度,仍将前表所得封赏授予田畴。最后田畴依然态度坚决,不肯接受。

故而朝内有人提出应以法为重,不能让田畴肆意妄为,主张治田畴之罪,但后来曹操在曹操所写的《决议田畴让官教》中,并没有对田畴多加苛刻。这体现了曹操虽注重法度,赏罚分明,但是对于贤能之人的也有宽容之心, 十分惜才。

而且对于武将,曹操无论出身优劣,更是注重论功行赏。曹操继承先秦法家韩非的思想,认为精兵良将之才需经过历练,多出于行伍之内。遂提拔战功卓越但出身下级士兵的于禁、乐进,又大胆启用有能力却身为投降之将的张江。而且还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向汉献帝上表《表称乐进于禁张辽》道: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文中称赞他们在战场上有勇有谋,谨遵军令,忠君报国,所向披靡,是值得托付和信任的良将。使得他们三人都被封为将军。

张辽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曹操在《表论张江功》中说:

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曹操在此文中目的性明确,就是为了封贯张辽,简单流畅地介绍并夺赞了张辽立下的赫赫战功,文章词句豪迈大方,突出张辽值得被封为荡寇将军。

张辽属于归降者,曹操能两次上表嘉奖张辽有功,这是对曹操唯才是举,论功行赏最好的证明。

4.悼泣贤才

郭嘉,是荀彧向曹操推荐的人才,是其重要谋士之一。在曹操与袁氏父子的斗争中,他能够冷静深刻地分析双方军事力量与形势,揣摩敌方的心理状态,为曹揀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计谋,助曹操平定袁绍集团的割据势力。但是在建安十二年,郭嘉跟随曹操北征乌丸,胜利之后,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就病死于归途。曹操失去了一位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贤能之臣,为此,曹操十分痛惜郭嘉之死。于是给献帝写了《请追增郭嘉封邑表》以悼哀思,此篇荐举追封之文,曹操最为动情。文中评价郭嘉:

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夸赞郭嘉品德高尚,智慧超群,性格通达,而且善于处理重大事件,实为难待的品行优厚之才。文中还讲述了许多郭嘉与曹操在共事、生活等方面的亲密关系表达了曹操对于郭嘉的感情深厚,后又将郭嘉征战时的功劳悉数呈现,感叹他的能力、智力出众。赞美他的为人,爱惜他的才能,惋惜他的早亡。

郭嘉

最后还将郭嘉比作霍去病,叹其英才早逝,足见曹操十分看重郭嘉,满文尽是哀伤、痛惜之情。请求追封,是曹操对于像郭嘉这种人才的怀念,也是对后来人的期望。

结语:

靠着这些贤才,曹操的势力逐渐强大。这些功臣、旧僚、降归等有才之士,也为曹操取得了爱才惜才、宽容待士的好名声。

曹魏在三国时代,能够平定北方,成为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甚至最后一统三国。

曹操爱才惜才的这种性格功不可没!

全文完

图素材来自网上,侵立删!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