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处于不能克服无法避免的痛苦中时,就会爱上这种痛苦,并将之看作幸福。
——弗洛伊德
电影《小丑》
还记得2008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所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本片凭借着极富深度的剧情,宏大的动作场面,流畅的叙事节奏,凝重有力的背景音乐,尤其是小丑这一反派角色的重新塑造,一举赢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同时将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拉升到了一个突破商业电影范畴的新高度。
该片更因此诞生了一句电影圈的名言,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关于蝙蝠侠这部漫画的全新版本——《小丑》上映,并成为该年度最受瞩目的一部电影,无论是对于普通观众还是专业的影评人,再次引发了空前的热烈讨论,话题焦点聚焦于其漫改人物的另类塑造以及剧情的晦暗与压抑,几乎都让人们忘了这是一部关于DC的漫改电影。
《小丑》2019版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其实也算小有名气,曾经执导过喜剧《宿醉》系列,而这一次的出手也让人们看到了其不俗的编剧与导演功力。
对比以前的蝙蝠侠影视剧,本片绕过了老爷这位主角,而将重点放在了小丑这一经典反派角色身上,剧情也全都是围绕着一名普通人是如何变成小丑的这一核心所展开,与其说是一部漫改超英电影,不如说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剧情片;名字虽然叫《小丑》,其实更准确的应该叫做《小丑前传》亦或者《小丑:我的前半生》。
杰昆-菲尼克斯所饰演的小丑
另外就是关于前文所说希斯-莱杰再无小丑,对于这句话看过本片的观众大概都会觉得过于绝对了,又或者说是不太准确,应该更正为希斯-莱杰之后再无邪恶到极致的小丑。
而本片的主演杰昆-菲尼克斯通过其精湛的演技(男主为了塑造角色整整减重52磅,变得形销骨立,与希斯-莱杰的封闭训练有的一拼)给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位癫狂到极致的小丑,前者让观众又爱又怕,而后者让人心生怜悯却又存有畏惧。
馆主之所以说这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剧情片,概因本片如果抛开所谓的DC漫画《蝙蝠侠》的各种标签,诸如哥谭市、阿卡姆、韦恩庄园等等,它仍然框架完好且剧情完整,换一个名字同样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作品。
全片围绕着主人公亚瑟-弗莱克的一系列悲剧性的人生遭遇所展开,讲述着他如何从一名普通人一步步走向犯罪之路并逐渐变成哥谭市传奇性的犯罪领袖人物的,这其中包括了其详细的心路历程,整个剧情如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齿轮,不断地在多种外力的作用下咬合并转动,最终形成了连锁反应,催生了一名恶名昭著的大反派。
接下来小编会详细梳理一下本片的故事脉络(并给出大量的细节分析),来看看这部电影为啥更像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剧情片。
亚瑟-弗莱克被小混混欺负
▍犯罪背景(小丑的前身)
《小丑》开篇就能看到,人到中年的亚瑟-弗莱克无疑是一名彻头彻尾的loser。
本来有志成为一名脱口秀喜剧演员的他现在只能在一家破败的小剧团里打工,就算如此也没有多少上台的机会,更多的是被外派到大街上扮演小丑举招牌,更不幸的是还要被小混混欺负和暴打。
形同行尸走肉一般的他回到家,只能陪着体弱多病的母亲观看《默里-富兰克林秀》来缓解自己的郁闷,那也是他一直所向往的舞台。
亚瑟的特制名片
回家的公交上,他好心逗小孩子开心,可是换来的却是孩子母亲的苛责。尽管他给那位母亲看了自己的特制名片,可是依然得不到一点点的温暖,包括坐在周围的人,他们的眼神是无动于衷般的冷漠。
其实这里也算给了一个小伏笔,为啥以往种种的蝙蝠侠影视剧里,小丑这一角色总是喜欢无故发笑或者是癫狂式的发笑,本片给出的罕见神经类疾病的解释其实还算合理。
但是也要说明的是,编导给出的设定也是相当恶毒,因为看过正片的观众都有这个印象,这种疾病发病时往往都是男主人公悲伤或者倒霉的时候,越是悲痛的时候反倒会大声发笑,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笑中有泪。
亚瑟的日记
在与社会福利署一名职员的交谈中,我们能看到很多重要的细节。
当下的哥谭市贫富差距很大,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交流,尤其是人们交往之中的彼此尊重都很匮乏,这就导致普通的市民阶层普遍都存在一种沮丧的生活情绪;亚瑟的日记中存在着大量的女性裸体的贴画并伴有暴力的因素,这就潜在的说明亚瑟的内心深处暗藏的犯罪想法;亚瑟在言语中透露出更多消极的想法,作为一名几乎是最底层的边缘人,他始终都在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存在的意义,或者是自己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这也是他会在日记里写到这句话,我只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一句话,活着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一步步迎接死亡。
令人心酸的背影
亚瑟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位单亲妈妈索菲,二人的相遇似乎都产生一丝好感(其实是男主的幻想)。
好心的同事兰德尔给了他一把左轮手枪让他用来防身,却不料在一次医院的表演中摔落在地,为此剧团的老板借机炒了他的鱿鱼。
通过以上的剧情和细节我们就能看出,亚瑟-弗莱克在第一次犯罪以前的生活背景和种种遭遇是多么的糟糕透顶——长期单身,工作不可靠(最终失业),与体弱多病的母亲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得到的社会救济杯水车薪,因为自身的神经类疾病受人歧视,时不时地受到欺凌,内心暗藏有暴力或者犯罪的因子。
一句话,亚瑟的人生除了悲剧还是悲剧,几乎是没有一丝阳光和温暖的存在。
而此时失业的亚瑟坐在地铁上真的叫一个失魂落魄,而不远处的三名年轻人有意地点燃了小丑犯罪处女作的导火索。
亚瑟的第一次犯罪
▍犯罪经过(恶因的释放)
接上文,亚瑟被炒鱿鱼以后失魂落魄地坐在地铁上,不远处有三个醉酒调戏良家妇女的华尔街社会精英,他们嘴里哼唱着Send in the clowns(让小丑出场)——此首歌出自斯蒂芬-桑代姆于1973年创作的百老汇音乐剧《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出现这这里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他们对亚瑟拳打脚踢,慌乱中亚瑟开枪杀死三人,并仓惶逃跑。
亚瑟杀人以后的独舞
接下来的一段戏可谓是本片的转折点,杀人以后的亚瑟经过短暂的惶恐以后在一所废弃的洗手间里独自起舞,舞姿扭曲而夸张,此刻的他内心的暴力因子在苏醒在释放,他在享受这一刻。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亚瑟的进一步向小丑的转变呢?
原来母亲一直在给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写信,亚瑟无意中才得知了信的内容,原来自己竟然是哥谭市首屈一指的富豪的私生子(后来的剧情证明并不是,这只是母亲的妄想)。
于是亚瑟找到托马斯韦恩去验证,结果不出意外地遭到了更加严酷的羞辱——至少在他看来是赤裸裸的冷漠与羞辱。
托马斯-韦恩的电视演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的蝙蝠侠影视剧里,托马斯-韦恩往往出场很少,而且大都是比较正面的形象,而在本片里为了加深各方面的矛盾,将他的形象改成了典型的商业大亨且野心勃勃,更充满了政客的虚伪与冷漠。
亚瑟在病房看到了电视里的自己
现实的沉重打击接踵而至,母亲中风住院,自己在酒吧演出(并不成功)的视频被偶像默里拿来当作笑料在节目中反复播出,那一刻电视里的他真的是一个出糗的小丑。
漫画里知名的阿卡姆精神病院
对于母亲病情存有怀疑的亚瑟来到阿卡姆精神病院寻找答案,夺走母亲病历档案的一刻注定了以后彻头彻尾的悲剧。
也就是在此时,导演对亚瑟的前半生做了一个清晰的描绘——出生就是弃婴,被患有妄想性精神病的母亲潘妮-弗莱克收养,从小遭受养父的家暴,并有理由怀疑那时的他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以至于现在的他神经系统都有后遗症(比如无故发笑)。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于自己的童年几乎是没有记忆的,或者说是选择性的隐藏在意识深处。
抱着病历的亚瑟此时涕泪横流,精神彻底崩溃!
导演也在此后通过快速剪辑,向观众展示了更加残酷的一面,亚瑟很可能也患有一定的妄想症,之前与那位单身母亲索菲的种种暧昧与温情原来都是想象与幻想。
亚瑟精神崩溃以后闯到了索菲的家
淋着大雨回到公寓的亚瑟闯进了索菲的家,并且对着惊恐万分的索菲做了一个爆头的动作,尽管电影里没有明示亚瑟做了什么,但是很大可能他杀死了索菲母女二人,不然索菲多半会报警处理,亚瑟也不可能若无其事的回家。
此时的亚瑟可以说已经由人逐渐变成了小丑,心里的善念在消散,恶念在疯狂滋生。
亚瑟来到医院杀死母亲的宣言
▍犯罪升级(小丑的变身)
亚瑟来到医院在母亲的床前说了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心态转变的明示,明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可是现在的他已经无所顾忌,他要彻底的释放自己的天性将人生活成一场喜剧。
接着他就用枕头几乎是面无表情的杀死了母亲。
小丑在家里杀死了兰德尔,放走了盖瑞
本片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一场戏开始了,亚瑟一个人在浴室起舞,表情陶醉又癫狂。
在他化妆的时候,前同事兰德尔和盖瑞前来探访,亚瑟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残忍地杀害了兰德尔——这位借枪给他的好心人!但是他却放走了侏儒盖瑞,此刻说明他还是存有一定的理智和善念。
小丑在楼梯上疯狂起舞
接下来的一场戏大概是网络上出现最多的名场面了,变身华丽小丑的亚瑟在天天经过的楼梯上疯狂起舞,以前是步履蹒跚意志消沉,如今是舞步轻快神采飞扬!
小丑在地铁躲过了警探的追捕
小丑为了躲避两位警官的追捕逃进了地铁里,此刻车厢里已经挤满了小丑——那是因为之前小丑犯下地铁枪杀案所带来的后果,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将小丑视为对抗精英阶层或者是上流社会的一个偶像,纷纷效仿并频频聚众游行和抗议。
那些打扮成小丑的人们将两名警官围殴成重伤,小丑亚瑟也就顺利脱身,他要去参加默里的脱口秀,他也准备好了上演自己的电视处女秀!
小丑在录制现场与默里对话
▍犯罪领袖(小丑的新生)
亚瑟在后台化妆室等待上场的时候,告诉默里介绍他的时候请叫他小丑,我想此刻他已经决定了将自己的形象真正地展现给哥谭市的大众。
在舞台上,小丑承认了自己就是地铁枪杀案的真凶,并反复指责默里就是一个人渣,并且在咆哮中开枪杀了他,那一刻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惊!
小丑看着街上的小丑们在暴动,会心一笑
小丑被警察逮捕,透过车窗他看到很多扮作小丑的市民四处打砸抢烧,并对他打招呼致敬,那一刻他真的在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开心。
小丑的诞生
警车在经过路口的时候被撞,开车的司机仍然是一位小丑的崇拜者,小丑们小心翼翼地将车里的小丑放在前盖上,小丑慢慢的苏醒,此时围拢在他周围的小丑们尽情欢呼。
托马斯-韦恩夫妇被枪杀
与此同时,与小丑的被拥戴相对比,托马斯-韦恩夫妇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又叕叕被杀了,只不过这次导演将凶手换成了小丑的一名狂热的拥趸。
小丑缓缓站起,眼中含泪,缓缓地将嘴角的鲜血向两颊勾抹,经典的小丑形象出现,这一刻小丑接受者众人的膜拜,这一刻他正是成为哥谭市地下世界里的神与领袖!
小丑获得新生以后的彻底转变
电影的结尾,小丑在羁押病房里接受询问,神情气质与以前早已是判若两人,此时的他尽管更像是一位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但是眼神中暗藏了很多令人猜不透的想法。
随着美国著名男歌手、音乐人,格莱美获奖者Frank Sinatra的著名单曲《Thats Life》想起,残忍杀害女官员(可以看到小丑的脚印沾满了鲜血)的小丑在走廊里再次跳起了自己独特的舞步……
而这首歌曲与本片的剧情,小丑的遭遇莫名地相合,这里也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歌曲《Thats Life》中文歌词
小丑的全新形象
总的来说《小丑》这部电影算是给了观众一次巨大的惊喜,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对小丑这一人物进行了解构和重塑,使这一经典反派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所以经典和难忘,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要将整个社会逼疯,而杰昆-凤凰的小丑则是被社会所活活逼疯,二者各具精彩不分伯仲。
如果说诺兰的电影将超级英雄电影拉升到了有深度有内涵的专业高度,那么本片又进一步将超英电影提升到了文艺片的殿堂级水平。
小编在这里也期待导演的下一部精彩的作品。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