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可以组什么词(刮胡子的刮可以组什么词)

时刻小站 110

作者:阚宝林

——源自作者所著《合肥方言》一书

方言里的动词,经千百年自然酿造,有着醇厚的表达力。现今普通话里的一个动作,在方言里可用多个单音词表示。其语义的形象、明晰与丰富性,非今日语言所能比。

以涂抹义为例,与其相关联的方言单音动词,大致有以下几个:

【点】用颜料在某物体上点画一下。动作的范围不大。

【掸】描色。强调动作的快速、简单。如:在脑门高头~毫红。

该词还表示简单接触即脱离,如:掸一下火(用火燎一下)、掸眼一看、掸绒(家禽交配)。还表示裹抆、沾染、占便宜等义,借指迅速地从别的物体上抆取、攫取一部分。

方言有掸尘一词,说的是用掸子拂去灰尘。

【搽】用手在脸上、身上涂抹化妆品、药膏等。表明是一种均匀的擦抹动作。

【搨】先将对象物挖挑到另一物体上,再涂抹。可指用指尖抠一点香脂、药膏等半流质物质点在脸或身上,再进行局部涂抹。

也指用泥搨子等工具前端,将泥浆、混凝土等先填塞进物体的缝隙或表面,再抹实刮平。还指用模子制作土坯,如:~土子。

引申指褪去污垢等。如:~狗脚(jué)子。意思是搓去身上的泥垢。

【抹】此为入声,近似读若末。抹平、涂抹之意。

【淖】将液态物涂于物体表面,尤指在身上涂抹药膏等。有时指给物体上漆的动作。非正规用法。

【油】指上油、上漆的动作。同类词有:上、漆、刷、光(撗)。

【噗】借音字。用口含水喷成雾状于物体上。旧时农村请裁缝来家做衣服,常见师傅在布料上噗。

【抆】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沾、抹上某种粉状或颗粒状物质。旧时指用糖稀、炒米泡子、花生、芝麻等抆制糖果。引申指沾染、弄脏。如:

这霞子太废,到门口玩一刻就~一身灰。

这个碗摆到那个碗,吃一餐饭要~三四个碗。

【敥】读若方言厌(yìn)。一般指在患处覆撒细粉状药粉,或小面积敷、点膏状或液状药品。或通壅,读若应,指用土、炭渣垫潮湿之地。

【埿】方言读米的去声。其本意是泥,引申为涂泥状物于物体上。如:搞毫水泥把锅台~一~。《康熙字典》释埿:涂也。

【撗】读若guàng ,俗作光。指用瓦刀、抹泥刀将泥浆等湿软材料搨入墙缝并抹平。也指刮胡子、毛发。喻指批评,如:~胡子、把他~一顿。也指上漆、上色。

【滚】表面沾上。如:麻饼上~一层芝麻。喻沾染上。如:小伢在地下爬,~之一身上溏鸡屎。此词疑似抆的音转。

最忆是巢州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