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现在算是火了。为什么会火呢?这和近两天北京的疫情形势有关:6月10日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西便门东大街居民楼内出现了1例新增确诊病例。该居民楼随即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对小区居民进行了咽拭子采集,最终330人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6月12日北京市丰台区新增2例确诊病例。这两人都是中国肉类综合研究中心的员工。目前通过追踪调查已发现这两人的密切接触者43名,现已转运至隔离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同时将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目前两人工作中去过的新发地牛羊肉交易大厅已暂停营业,其所在小区和单位也已进行封闭式管理。
6月12日北京市在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排查:采集了海鲜、肉类等食品及外环境涂抹标本5424份。在随后的样本检测工作中新发地市场发现了40件环境阳性样本。对新发地市场1940名从业人员进行的核酸检测结果有45人呈阳性,另外海淀农贸市场发现一例是新发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6月12日新发地市场在工商人员抽查中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目前北京的主要商超企业超市发、物美、家乐福等都已连夜下架全部三文鱼。6月13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了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一事。
现在我们能不能说一定就是三文鱼导致北京疫情出现反弹迹象的呢?在进一步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前实际上是不能的。新冠病毒尽管是一种我们目前了解得相对有限的新型病毒,但仍具有其他病毒所拥有的一些共性。病毒作为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是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的,一旦离开了宿主的细胞就会成为没任何生命活动且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所以病毒要进行感染是一定需要一个宿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是什么呢?它主要是存活于人类或其它动物的细胞组织中。
尽管病毒需要以人类或动物的细胞组织作为传播介质,然而不同的病毒所能感染的动物是不同的:登革热病毒主要是感染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还有一些病毒能感染鱼、虫或马等动物。造成这种特异性的原因是:在不同动物身上病毒需要的宿主受体不一样,所以只有特定动物的受体能让病毒感染细胞。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调查结果显示:它感染宿主的受体都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已相继在老虎、猫、狗等多种动物身上检测出新冠病毒,但并未在鱼、鸟、爬行动物身上检测出新冠病毒。
今年4月份《亚洲水产科学》杂志刊登的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而β冠状病毒属只会感染哺乳动物。5月1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的文章《预测SARS-CoV-2病毒可以与哺乳动物宿主的受体蛋白同源物形成稳定复合体,但同鱼类、鸟类或爬行类动物无法形成》中指出:新冠病毒在哺乳动物之外很难感染鱼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照此看来三文鱼自身似乎是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
当然目前我们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毕竟相对有限,所以我们只能说根据现有的调查而言:这种病毒主要是感染哺乳动物,但是不是一定不会感染鱼类等其它动物呢?我们曾以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最长不超过14天,然而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的认识与现实是存在偏差的。我们现在没在鱼类、鸟类、爬行动物身上发现新冠病毒是否就证明这些动物一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呢?之前的β冠状病毒属只会感染哺乳动物是否就证明新冠病毒仍会遵循这一规律呢?我们对这种病毒了解仍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我们今天认为正确的东西也许有一天会被推翻。
当然如果我们要推翻这种基于科学实证得出的观点,那么一定是要有确凿的实例证据出现才行。如果我们按现有的相关研究认定三文鱼不会感染新冠病毒,那么更大的可能性就是三文鱼从在深海被捕捞一直到被送上案板这个仓储、运输过程中接触过带有新冠病毒的人或物。我在上文说过病毒的传播需要依赖于人类或动物的细胞组织作为中间介质,那么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对电梯、门把手这些非生命物质进行消毒呢?按说这些非生命物质不存在人类和动物这样的组织器官,那么又怎么可能染上病毒呢?事实上新冠病毒的确不能存活于非生命物质内部。
然而这并不代表病毒不会附着在非生命物质的表面,只不过这种附着在非生命物质表面的病毒由于离开了人类或动物的组织细胞,所以是难以长时间存活的。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证明这点:人类或动物的尸体同样是能传播病毒的。理论上宿主的死亡的确会导致病毒一同死亡,但病毒的死亡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宿主一死就导致病毒立即死亡,所以尸体其实同样是可能传染病毒的。新冠病毒如果一旦脱离活体细胞之后能存活多久呢?事实上这是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如果是附着干燥物体表面的新冠病毒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失去活性,然而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却可以存活数周。
目前发现的最极端的案例甚至可以在温度适宜的状态下存活几个月。针对新冠病毒的实验显示:这种病毒对热是较为敏感的。新型冠状病毒在-60℃状态下可保存数年,在4℃合适维持液中为中等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使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必须达到一定温度且超过相应的时间才能灭活病毒。新冠病毒一般在56℃的环境中持续30分钟就会死亡,所以这是一种喜欢阴冷潮湿环境的病毒。我曾说过冻猪肉正是新冠病毒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之一,事实上三文鱼、龙虾等生食海鲜产品的储存环境同样也是适合新冠病毒存活的,因为这几种食品的储存环境都存在低温潮湿这一共同点。
低温只能是让病毒暂时失去活性休眠,但随着温度的逐步回升又会使病毒重新焕发活性。生鲜运输都是冷冻的,也就使病毒在低温状态下得以存活更久,从而造成异地传播。也许病毒并非来自于三文鱼本身,而是在整个整个打捞、加工、运输的过程中所接触过的用具和人员都存在嫌疑。在我国提到三文鱼也许有人最先想到的是三文鱼寿司,进而将其与日本联系起来。实际上三文鱼学名叫大西洋鲑鱼,原产地是北大西洋海域,主要分布在挪威、苏格兰、冰岛、格陵兰等地。我国的三文鱼主要就是从这些北欧国家进口的。
由于这些三文鱼大部分都是通过冷链运输来到我国的,所以如果真在运输过程中接触到新冠病毒是会在这种低温状态中存活相当长时间的。尽管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我国早已暂停外籍人士入境,但与国外的物流联系并没切断。在此之前美国、欧洲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就曾爆出过群体性感染事件。以前他们的媒体还对此进行报道,现在则根本就不报道了,因为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目前我国已率先在全球抗疫战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与此同时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进口物资的检疫工作,尤其是要守护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
尤其是像主要来自北欧的三文鱼、主要来自北美的龙虾等生食海鲜产品必须进行严格检测。如果做不到大规模全覆盖的检测,那么不妨考虑干脆暂停此类产品的进口。我们中国人是以粮食类食物为主食的,肉类中也是以猪肉为主,暂时不吃三文鱼这样的生食海鲜产品似乎也并不会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当然话说回来我们需要防备的又岂止是三文鱼呢?有关部门需要切实加强食品检疫管控,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用餐安全。至于我们个人在市场上买肉回家之后需要注意将肉类和蔬菜分开处理,同时肉类一定要彻底煮熟才能食用。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