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片】
念妇贤医院由民国巨绅刘铸伯独资建设,一为纪念此生至爱的妻子,二为拯救乡民疾苦。医院建成于1916年,是民国时期宝安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医疗机构。
该医院坐北向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述昌街上,距离火车站不及百米。医院为三开间二层砖木结构瓦面大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2001年6月,念妇贤医院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熙熙攘攘的平湖火车站附近,有一条小道,叫述昌街。
日光倾泻,微风扑面,人流如织。偶尔有旅人驻足,看着不起眼的建筑,念妇贤医院五个字苍劲有力,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昭示着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医院。
100多年前,平湖籍香港巨绅刘铸伯独资建成念妇贤医院。这所中西医兼有、门诊住院皆备、妇科产科齐全的医院,是当时宝安(今深圳)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医疗机构,亦是宝安最早的医院之一。
毫无疑问,念妇贤医院开启了宝安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篇,让惠东宝地区不少病人都得到了有效治疗。
历经沧桑百年的平湖念妇贤医院。
痛失平生至爱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在新平湖建设计划有条不紊推进之时,刘铸伯的妻子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刘铸伯悲痛不已,决心建设一所医院,既拯救乡民,又纪念妻子,还可达成妻子的遗愿。
多方奔走助力平湖设置火车站、规划建设新墟和守真园……清末,时局动乱,刘铸伯并不受影响,始终活跃于平湖,一是因为母亲伍氏和妻子潘氏时常来平湖,她们所在之处便是最温暖的家;二是因为年少时所读传统文化书籍以及母亲的叮嘱:达者兼济天下,要回报祖国和家乡。
就在计划有条不紊推进之时,妻子潘氏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痛失至爱,对于刘铸伯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往后的岁月,他从未忘记妻子,也没有人能取代她的地位。
在青奇坑刘家别墅和香港的家中,他常常思念着妻子,也回忆着久远的往事——
从中央书院(后改名皇仁书院)毕业之初,刘铸伯被香港天文台台长聘任为翻译,生活仍十分拮据。一位潘姓高级警官赏识刘铸伯的为人和才能,将掌上明珠嫁给了他。此后,他与潘氏相濡以沫近30年。不管他初婚时薪水多低,也不管他突然跳槽到完全陌生的商业领域,抑或是他到处做慈善……妻子始终支持他,无怨无悔。
潘氏悉心操持家务,为刘铸伯生下四个聪颖乖巧的儿子,还对伍氏十分贴心,婆媳二人相处和谐、亲如母女。因为妻子贤惠,刘铸伯甚少操心家里的事,一心在外打拼。20世纪初,他活跃于香港政、商、卫、教、慈善等领域,可谓是叱咤风云、风头无两的华人领袖。
妻子一直以刘铸伯为傲,他何尝不是把她当成人世间最温暖的依靠?
一边是失去妻子的痛苦,一边是家乡百姓病后无处求医,妇人生产无处接生,以致夭折甚多。思及妻子此前看着自己规划建设平湖新墟时提出建设一所医院,又想起妻子四次生产的艰难,刘铸伯决定独自捐资建设医院。这样的话,父老乡亲病了可以求医,尤其是产妇婴孩的死亡率将大幅降低。
念妇贤医院旧照。(资料图片)
关注华人健康
投身医疗卫生建设
建医院的想法一旦形成,刘铸伯马上付之行动。毕竟,此前他已在香港医疗卫生慈善界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为在港华人生命健康付出颇多,其中包括担任东华医院总理、主席及广华医院倡建总理。
于刘铸伯而言,在家乡建设一所医院并不是太难的事。因为此前十多年里,他在香港医疗卫生慈善领域积攒了很多成功经验。
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也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处于社会底层的华人面临双重伤害:疫情带来死亡恐惧;当局针对华人的政策相当严苛,如病者被送入医船及玻璃厂隔离,并禁止回内地就医等。华人处境雪上加霜,一度对相关政策十分抗拒,不仅有人染疫不报,还有人逃回内地。
1899年,刘铸伯被委任为洁净局局员。该局专责港岛及九龙地区市政卫生环境事务,属半官方咨询机构。看着当时鼠疫横行的香港,刘铸伯必然想起了曾经因时疫仓促离世的父亲,他特别能理解底层华人的处境和心情,因此,他十分注意倾听底层群众的意见。他向当局建言灵活施策以减少扰民,直至消除华人所受之苦;对不利华人的法例规章和做法,据理辩争,引起当局重视,议定了能将就华人而无碍于办事则可矣的防疫消毒原则。实践证明,由于得到民众支持,1904年之后香港鼠疫基本得到控制。
据平湖街道办事处四级调研员陈建平介绍,1904年,刘铸伯因热心慈善被推举为东华医院总理,这所医院以治疗贫病华人为主,兼负收容救济滞港难民,后来发展为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服务最多元化的华人慈善团体,刘铸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09年,刘铸伯当选为该医院主席,在医院右方另建栖流所专门安置难民,同时大力开拓院务,兴建物业,募集善款赈灾;改革东华义学规制,使贫苦子弟充分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1907年,港九华人领袖倡建广华医院,何启担任倡建主席,刘铸伯、韦宝珊、何甘棠等为倡建总理。院址选在油麻地,定名广华医院,与东华医院相呼应,意为广东华人医院。其时,天花痘症在港肆虐,华人面临夭亡危境,1909年,刘铸伯主持召开董事局会议,讨论筹建九龙油麻地痘局并募集善款。两年后,油麻地天花痘症医院开工兴建,成为广华医院的一部分。1911年10月9日,医院落成,当时有病房8所、病床80张,使九龙、新界民众可以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1931年,东华医院、广华医院、东华东院合并为东华三院,规模大增,服务更广,为香港的医疗卫生和慈善及社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成现代医院
怀念妻子守护乡亲
念妇贤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住院齐全,是民国时期宝安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医疗机构。广东、香港一众大员、名流出席落成典礼,广东要员致辞并高度评价刘铸伯。
时任香港华商总会主席、香港定例局局员的刘铸伯给广东大员的禀札中说明了建院原委:复以敝乡村人贫苦,若遇疾病,苦无良医为之调理,并妇人生产亦无练习接生,以致夭折甚多,残乖天道,故复独自捐资,建设医院一所,名曰念妇贤医院;一则拯乡人之疾苦,一则念故室内助之贤,亦以示不忘之意。1915年,平湖第一所医院开工建设,选址于述昌街,距离平湖火车站不及百米。
1916年12月31日,念妇贤医院举办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刘铸伯携母亲和子孙到场。医院坐北向南,为三开间二层砖木结构瓦面大房,面宽17.2米,进深11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门前筑有围墙。
广东要员乘花车到场致辞:刘君铸伯,经商于香港数十年,洞悉中外情形,于我国文明力图进步,为当时开风气,为人类造幸福,生平于振兴商业外,如兴学校、设医院、救灾济贫等事,罔不惨淡经营,踊跃从事,其进取之勇敢,固令人惊叹,而爱国之热忱,尤人所难及……又竟其亡室未逮之志,创为念妇贤医院,合中西医法,以行其施赠之实惠;盖刘君之夫人素好施舍,刘君即圆其心以成其志,博施济众,本于推爱妻之心以爱物,可谓善推其所为者矣。
据1917年1月3日《香港华字日报》刊登的《平湖医院学校开幕纪事》所载,省中政界大员,港中中西巨子,到会者济济有众。上午十点半钟,朱省长乘花车而至,同时有政府一众要员,大绅何东(香港开埠后的首任首富)及夫人,华商总会、东华医院各同仁等二百余人之多。至两点半钟,由刘铸伯君举行开幕礼毕。
念妇贤医院落成之后,由刘铸伯长子、28岁的刘德谱担任医院董事长。医院每日有四五名医生坐诊,只看病不留医,刘铸伯和儿子还时常从香港请来名医为乡亲们免费看病。因病人反映无法住院,刘铸伯又立即拍板在隔壁建设了周马氏留医所。
后来,医院陆续有所增建和改建,中西医结合,门诊、住院齐全,成为民国时期宝安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医疗机构,也是宝安县最早的医院之一。惠东宝地区不少病人寻医到此,也让产妇的死亡率降低了许多。
医院运行需要巨大的开支,且贫苦病人免费看病,经费方面如何解决呢?据了解,刘铸伯指定份属兄弟的刘彭年代为收取自己所建平湖新墟店铺租金,用来维持念妇贤医院正常运转。
乐善好施牌匾与刘铸伯手书念妇贤医院。
见证百年风云
医卫事业飞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巨大进步。1958年,念妇贤医院原址成立平湖公社卫生院,人们仍习惯叫它念妇贤医院。
念妇贤医院和周马氏留医所里都是香港来的医生,设有西医、妇科、儿科,非常专业。年逾八旬的平湖本地人刘任武仍记得大半个世纪以前,父亲几度跟他说起念妇贤医院,医院距离火车站不到百米,建成后,我们平湖人和平湖周边的人看病都很方便。
1958年公社化后,宝安县各公社都设立了公社卫生院,平湖便因地制宜在念妇贤医院原址成立平湖公社卫生院。在当地百姓口中和心里,仍习惯叫它念妇贤医院——不管它改了怎样的名字,依然是寻医问药的好去处,依然守护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念妇贤医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
2001年,念妇贤医院作为龙岗区的重点文物古迹被保护起来。
2019年12月,深圳政府在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微信公众号这样说:最早的平湖医院——念妇贤医院,是深圳最早建成的医院之一,在当时的宝安县(深圳的前身),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如今,崭新的平湖医院(深圳大学平湖医院)接过它的衣钵,将有效解决平湖片区近60万人口的就医难题,继续守护平湖人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健康。
100多年过去了,平湖乃至整个深圳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所大医院崛起,社康实现全覆盖,人们不再缺医少药,而且得到了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均大幅提升。
在这样的环境中,平湖人不仅有着脸上的自信与骄傲,还有发自内心的幸福与满足。
刘铸伯的初心,想必早已实现。
(参考资料:《刘铸伯传》·刘中国,《重新认识刘铸伯》·陈建平,《话说平湖》,《百年平湖书系》,《龙岗特色村落》)
龙岗融媒记者 欧阳玉美 文/图
龙岗融媒编辑 邱绮珊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