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是哪一天(复活节最早和最晚来临的日子分别是什么时候)

时刻小站 186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世界各地有很多独特的历法和纪年方式,从中能感受到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首先明确一下历法的定义:

历法是以日为基础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很多朋友会把星期、纪年、节气、世纪、年代什么的和历法混为一谈,但是这些分类项目只是历法中包含的不同时间元素(单位),是历法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已。

本文主要搜集了一些文明古国制定的历法,简单阐述一下。

一、起源

大约在1万年前,先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地上摆放石块,以此标记天象变化,或者通过刻画符号,记录时间流逝。在澳大利亚的Wurdi Youang遗址,人们发现了一系列有规律摆放的石块,学者认为这些石块可以反映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太阳起落点。在苏格兰的Warren Field,考古学家发现了约1万年前的12个圆坑,这些凹坑可反映月相的变化,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历法。

澳大利亚的Wurdi Youang遗址圆坑和月相关系示意

在古人眼中,太阳和月球是天空中最明亮,运行最规律的的两个天体。在太阳和月球的指引下,人们有了日期和时间的观念。地球赤道与公转黄道有着夹角,随着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昼夜长短的消长和一年中季节的循环。

世界各地的远古先民们都意识到了这种周期性现象,产生了年的概念。

中国的先民们把阳光直射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的日子,定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统称两分两至)。以此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就称为太阳历,或阳历。季节这个时间单位在世界各地都是不一样的,主要依据每年的气候来决定,古埃及依据一年中尼罗河的泛滥和水退制定了三个季度,欧洲南部古人有两季或者三季的区分,印度游六个季度的划分,非洲赤道地区和东南亚按照一年中的雨季来决定季节:雨季和旱季。

伊朗历法(波斯历)和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也称阳历

随着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而复始阴晴圆缺,每过大约29.5天,也就是一个朔望月周期,人们重复目睹一次完整的月相变化。根据月相变化而制定的历法,就称为太阴历,或阴历。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现今的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

为了兼顾地球与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使月相能和四季变化协调,融合了阴历与阳历,就有了阴阳历。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印度历希伯来历也是。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历法,都属于这三种之一。

一个历法系统会为每一天设计一个历法上的日期,若一个系统为一年内的每一天都标上名字,但却没有标别年份的方式,这也不能算是完整的历法系统。

最简单的历法系统是以某一参考日或时间为准,计算经过了多少个时间单位,像儒略日就是这种系统,在时间单位不变的情形下,唯一可能的变化是更改参考日或时间,计算历法系统只需要加法及减法,整个系统可以周而复始循环计算。

元前5000-4000年,这个陶罐出土于克罗地亚的武科瓦尔,象形符号则代表着猎户座腰带、太阳、月球等

有些历法会主要计算年和此年中的第几天:例如ISO 8601的顺序日期表示法。历法系统也会包含更多复杂的时间周期,比如中国、印度、玛雅文明等文明古国,会有比年还大的时间周期单位来计算整个系统,典型的比如中国古代先后使用过岁星和干支纪年,分别是12年(实际为11.86年)的木星运行周期,以及60年一周期的干支纪年。

古埃及人的立法中有个1460年的天狼星周期,每隔1460年天狼星会和太阳同时升起,这个周期被古埃及人称为天狗周期。美洲玛雅人有着更长的周期,后面会详细说一下。

大部份的历法系统基本单位是年、月和日:包括公历(及在公历以前,相当类似的儒略历、伊斯兰历、农历、太阳回历及希伯来历。

常常有历法系统会包括一个以上的周期,或是同时有周期内及不在周期内的日期,像法国共和历的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五天或六天不属于任何一个月。世界各地常用的一星期七天周期,已使用超过几千年。

二、主要的几种历法

按照发明创制以及继承的时间顺序,人类有过的主要历法系统如下:

1、 苏美尔历-巴比伦历-犹太历

大约50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了两河流域、也可能是整个世界最早的成文历法。之后的巴比伦历法、希伯来历法乃至穆斯林使用的回历都深受苏美尔历法的影响。

苏美尔人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历,和中国农历一样。一个月的长度为29或30天,以符合大约29.53天的朔望月周期,每2到3年,苏美尔人会增加一个闰月,以使月份符合四季的变化。不过,苏美尔的历法比较原始,闰月设置随心所欲,各城邦之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月份名称,这给考古学家、历史学者制造了很多麻烦。

据说是苏美尔人的星图

苏美尔人一般将约30天的一个月划分为2或4个大致相等的时段,这可能就是今天使用的星期的源头。苏美尔人将一天划分为12个小时,白天和夜晚各6小时,发展至今,就成为24小时制。苏美尔人是根据太阳和星辰的移动来确定日夜时间的,因此在不同季节,白天和夜晚的1个小时长度也会不同。苏美尔人各个城邦的历法都有不同的细节,这种粗放简陋的历法,和他们当年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密切相关。

公元前21世纪,新来到两河流域的阿摩利人灭了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古巴比伦王国,他们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化传统,并在乌尔历的基础上,发展出巴比伦历。从汉穆拉比时期开始,巴比伦历将春分作为一年的开端(岁首,也就是新年的开始,更早的萨尔贡王朝以秋分为岁首)。早期的巴比伦历置闰规则比较随意。为了将岁首固定在春分,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历采用了19年7闰的置闰周期,略早于希腊人发现的默冬周期。

巴比伦历的月份名

巴比伦人首创黄道12星座,他们用神的名字命名了1年的12个月,将其与每个星座对应。同时还创造了60进制的概念,我们现在的分秒和角度单位都是按这一传统划分的(中国古代将圆周分为365.25度,1度差不多对应1天,对于天文计算来说,比较方便,但进行纯几何计算时就很麻烦)。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历法以日落为一天的开端,以第1次看到新月(约相当于农历初二、初三)为月份起点。对于炎热的中东地区而言,这种习惯有助于在夜间确定时间,方便旅行。每月第7、14、21和28日是祭拜神灵的日子,这一传统可能被犹太人继承下来,成为严格遵守的安息日。

据说巴比伦人也制定过1年12月,1月30天,1年360天的历法,不过应该用的不多。

苏美尔-巴比伦历的传承千年之后,被犹太历继承。犹太历一般认为是在西元前359年由希勒尔二世的学者所制定,当时犹太人受波斯帝国统治。犹大王国约于BC586亡于巴比伦后而成为巴比伦之囚,在受巴比伦的文化影响下,所制定的正式历法揉合了巴比伦历的太阳历法。以往犹太历是根据月亮周期而定,在吸收了巴比伦历的太阳计法后,犹太历的月份就按月亮计算,而年份就按太阳计算,结果就成为一套阴阳合历的历法。

犹太历各月的名称基本与巴比伦历相同,同样采用19年7闰的置闰周期。犹太历的岁首有两种划分,一种称寺历,以春分所在的尼散月为元月,据说可追溯至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代,一种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之囚时代,以秋分所在的提斯利月为元月,称民历,这也是今天以色列国和各地犹太人通用的历法。

犹太历各月的名称基本与巴比伦历相同

和中国农历相比,犹太历是一种相对原始,需要靠经验来不断调整的阴阳历。犹太人以日落为1天的开始,以两个日落的间隔为1天的长度,因此每天的长度并不相等。为了避免赎罪日落在周五或周日,避免大和撒那日(犹太传统在这一天举行求神赦免的祷告)落在周日(安息日,这一天啥活都不能干),就需要按照观测以及复杂的规则调整历法。

全世界的犹太教徒都依据犹太历计算犹太教的节日。

1178年,犹太神学家迈蒙尼德(Moses ben Maimon)在《律法新诠》中将公元前3761年9月30日定为纪元的开端。他认为上帝创世的第一天是以禄月25号——创造的存在、时间、物体、黑暗和光脱离虚空,相当于公元前3761年9月30日;第六天,提斯利月的第一天,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被创造出来,称为创世纪元,而公元前3761年10月7日就是希伯来历的起始日。

耶稣在上帝创世后3760年诞生,2020年9月19日为犹太教希伯来历5781年的开始,并于2021年9月6日结束。

2、埃及历-罗马历-公历

大约和苏美尔人同时,埃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不同的是,埃及人主要使用太阳历。古埃及的历史相当悠久,历法几经转变,且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说法。古埃及人分昼夜各占12小时,从日出到日落为昼,从日落到日出为夜。但在一年之中,昼夜的长度并非固定不变,因此一小时的长度会随着季节变化,白天的一小时和晚上的1小时,很多时候并不一样。

每月固定有30天,没有大、小月之分。将1年分为3季(对应尼罗河的泛滥、退水和枯水),1季4月。古埃及并没有给月份命名的习惯,直到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才在波斯的影响下,根据每个月的庆典制定了月份的名称。一年共有3季,每季4个月,因此名义上一年只有360天。

Kom Ombo神庙中的浮雕,描绘了古埃及的月日符号

但每年新年前都会加上5天,叫做Epagomenal Days,在这5天,他们会举行宗教仪式庆祝新年。按此计算,一年的天数便为365日。他们使用10进制,至迟在公元前21世纪的第10王朝时期,埃及人就已经将1个月分为三旬,1旬10日。

除了太阳历,古埃及也有一种太阴历或阴阳历,主要作为宗教用途。

古埃及的历法是根据天狼星早晨与太阳同时升起的那天(约相当于公历的7月10日)来确定新年岁首的,他们没有闰年的概念。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需时 365.25 日,没有了闰年,4年后日历就会比实际天象(例:黎明前看见天狼星东升)早一天;1460年后便会提早整整一年(又会和实际天象一致)。这1460年,古埃及人称为天狗周期,天狗就是埃及人眼中的天狼星。

埃及古历影响深远,今天埃及的科普特人、埃塞俄比亚和亚美尼亚使用的历法,以及公历的祖先—儒略历,都受到了埃及历法的深刻影响。

最早的罗马历法以传说中的罗马创始人罗慕路斯命名。这种历法可能来源于古希腊或伊特鲁里亚传统。

古罗马城是由罗慕路斯于大约前753年建立。初期是承继古埃及阳历的传统,采用了某种希腊历法,在前738年实行罗慕路斯历法。将1年分为10个月,1个月30或31天,一共304天,每年最后的六十多天是无名称、无定期、无归属的冬日,总之,这是种很奇葩也很混乱的历法。

古罗马历复制品

罗马人历法十个月的拉丁语名称分别是 Martius、Aprilis、Maius、Junius、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 及 December。

罗慕路斯历可想而知的积累起来大量误差。公元前713年,第二任罗马统治者努马·庞皮里乌斯在历法中加入了两个月,将1年的长度延长至355天。为使年份契合回归年的长度,努马下令每隔1年,就要在2月Aprilis之后加入1个22或23天的工作月(又称为 Intercalaris),这种历法被称为努马历,可以看作是种阴阳历。

只要稍微有点历法常识的人就能看出,这套历法系统依旧混乱无比,极其不合理。

到了前46年,罗马历的应用情况已经非常错乱,古罗马独裁官儒略·恺撒要在 Mercedinus 的特别月里加入90日,才能恢复符合季节的月份排列。古罗马人实在是受不了了,凯撒大帝根据埃及亚历山大的天文家索西琴尼建议,修订古罗马历而制定儒略历

儒略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规定单数月为31日,双数月为30日,通常二月是29日(平年),每四年设置一闰年,闰年的二月加多一日成为30日。因此平年有6*31+5*30+29=365日,二闰年有6*31+6*30=366。四年里总共有365*3+366=1461日,平均每年日数为1461/4=365.25,较准确回归年365.2422相差0.0078日,即是每128年会有一日偏差。

因为1月1日是罗马执政官上任的日期,故其被订为一年的开始日。

罗马帝国内部一直存在着拉丁语西方和希腊语东方的区别,两者都采用了儒略历,却使用着不同的纪年方式和岁首。

古罗马人以罗马建城之年(公元前753年)为纪元的开端(AUC),同时也有以执政官年份确定的纪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年号)。为了便于计算复活节的日期,6世纪时,基督教僧侣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推定了耶稣生辰,以此为起点,发展出了主年纪元(Anno Domini,缩写为A.D.主年之前记做Before Christ,缩写为B.C.)。8世纪的英格兰史学家比德(Bede)在《英吉利教会史》中使用了主年纪元,此后,主年纪元逐渐成为天主教(以及新教)国家最普遍的纪年方式。

俄罗斯圣像画,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

而在希腊语的东部帝国,人们将儒略历的月份名转写为希腊语,以儒略历的9月1日为岁首。东部帝国采用创世纪元(Anno Mundi)为开端。这一纪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世纪基督教学者对希腊语版本的圣经七十子译本的解释。经过数百年的修正,7世纪时,僧侣格奥尔基奥斯(Georgios)正式提出这一说法,并将上帝创世的时间定为公元前5509年9月1日。

天主教会东西分裂之后,拜占庭帝国和东部教会采用了创世纪元,而西部的罗马教会则采用了公元纪元。拜占庭灭亡之后,俄罗斯继续使用着拜占庭历法和创世纪元,直到1700年,彼得大帝才将历法改为儒略历,将纪年改为主年纪元。至今,在一些宗教场合,人们依然使用着创世纪元和拜占庭历法。

拜占庭--东罗马艺术

现代学者为了淡化主年纪元的宗教色彩,将其改为公元纪年(Common era,缩写为C.E,公元之前记做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B.C.E.),不过A.D.和B.C.的表示方式依旧很流行。

儒略历4年1闰的修正,还是与回归年的长度存在一定误差。长时间观测后,人们发现,大约每128年,春分点就会往前提前1天,之后的复活节也因此而提前。到了14世纪,无论是在拉丁语的西部,还是在希腊语的东部,人们发现当下的复活节日期已经和最初相差了近10天。许多人都呼吁教皇修改历法,提高计时的准确度。

由于累积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教皇额我略十三世于1582年颁行了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所制定的历法,变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公历。主要的变化是对闰年的加入进行了不同的划分,规定只有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才可增设闰日,如此便在400年中减少了3个闰日,使平均回归年精确到365.2425天,更接近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决定的365.2422天的回归或太阳年。

最早的印刷版公历之一

为了调整累积性误差,1582年的10月一下子被扣除了10天。按平均回归年计算,公历每3300年误差1日,总之,要比之前的儒略历准确多了。

公历很快便被各天主教各国采纳,但新教和东正教国家则依旧我行我素。实际上,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包括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从儒略历改用格里高利历。在公历推行过程中,在英国为了弥补和天主教国家11天的日历误差,1752年的9月被扣除了11天。一些愤怒的民众认为,自己莫名其妙的损失了11天,伦敦和布里斯托尔都发生游行,抗议者们高呼:还我11天!

各地采纳公历的年份

直到20世纪,希腊、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才改用公历,而沙特阿拉伯更是直到2016年才使用公历。

如今包括俄罗斯正教会在内的东欧各东方基督教社群在计算宗教节日时均仍依据传统的儒略历,除此之外现今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3、 中国农历

除了苏美尔和古埃及之外最古老的历法,当属中国农历。由于中国农历相当于整套天文历,描述了太阳、月亮以及五大行星等运行情况,因此非常复杂,基于实际观察结果需要频繁进行调整,由此革新重制的次数比较多。

传说上古的黄帝创造了历法,因为只有神话传说而无考古实证,因此我们能够确定最晚在商代时期,中国已经有了详尽的天象记录以及历法。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安排宗教节日,御用天文学家必须不断地观测天象,以修正历法。距今4700年的陶寺观象台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后世圭表的初样,说明陶寺先民们已经知道了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存在。

陶寺圭表的示意

华夏先民们最初是通过黄昏时分星宿的出没来确定四季的。《尚书.尧典》中以鸟、火、虚、昴四宿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黄昏时刻的中星。商代中国人就使用着综合太阳和月球运行规律的阴阳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农历

农历的月份长度以朔望月为标准,为了契合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每隔几年,就需要插入闰月进行调整。以甲骨文为证,商人将一年划分为12月,闰年13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已经和今天的农历很象了。

春秋时期,农历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人们采用19年7闰的调整周期,这要比古希腊的默冬周期(由巴比伦传入)早了一百多年。这一时期,人们还逐渐确定了主要用于农事的节气,到了秦汉时期,著名的二十四节气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汉代以后,中国的天文学研究主要局限于历法方面。古代历法除了需要确定年月,还要推算日月食、五大行星的运动、计算各地的昼夜长短、转换黄道、白道、赤道坐标系等。为了使历法符合天象,就需要不断进行观测,制定新的历法,比较出名的有:

①汉武帝时期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是中国最早根据实际观测而制定的历法,也是有据可考的第一部完整历法。

三统历,由西汉宗室、经学家刘歆编制,进一步完善了日月食和五星运行周期,成为后世历法的规范。在三统历中,为了推算日、月和五星的运动,刘歆设置了一个理想起点(历元)作为运算基准,从历元往上推,得出一个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时刻,这个时刻就称为上元。刘歆将这一23639040年的大周期称为太极上元,从上元到编历年份的年数称积年,通称上元积年。

授时历是欧洲历法传来之前,中国古代最为精确的历法。为了编订历法,郭守敬设计了仰仪、简仪、高表、景符等仪器。在元朝政府支持下,进行了世界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天文测量,彻底废除上元积年,改用百进位制,废除了繁重的分数运算。

近代之前,农历通行于东亚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各国。

元代以前,中国的历法主要还是以中国传统天文理论为基础。元代时,随着和中东的交流,伊斯兰世界的回历传入中国,并对之后的历法产生了一定影响。明代中后期,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以《崇祯历书》为标志,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计算方式逐渐从代数方法转为希腊式的几何学方法。

至于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先后使用过岁星干支纪年。岁星就是木星,古人以12年(实际为11.86年)作为木星运行的周期。使用岁星作为纪年标准,可以避免各国年号差别带来的混乱。岁星纪年起源于周代,流行于战国到秦汉之交,由于和木星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累积久了,就不符合实际天象了。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之前,流行于东汉之后,恰与岁星纪年法相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两相搭配,正好构成了60年1循环的周期。汉章帝元和二年,政府下令在全国推行,并一直延续至今。结合流行于干支纪年之前的岁星纪年,就可以得出从东周至今的历史年表。

清末,为了弘扬传统,塑造民族认同,经学家刘师培提出以黄帝诞生为纪年起点,革命党人采纳了这种意见,并以邵雍和皇甫谧推算的黄帝诞生之年(公元前2711年)为起点。武昌起义后,黄帝纪元推行至各省,民国时并行使用着黄帝纪元和民国纪元。

太平天国时期,使用过一种与众不同的太阳历,称天历。天历由冯云山主导创立,以节气为基本准则,1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共366天。天历的月份根据节气制定,不计朔望,不分吉凶,不设闰月和闰日,为了调整1年的长度,每40年设置一斡,除了斡年以外,其他年份的日数、月数,季数都很整齐,非常容易记忆和统计。

这套纯粹的阳历除了简单化、有助记忆之外,极少有可称道之处,太平天国在统治区仅仅实行了十几年,天历与传统的历法差别就越来越大,对江南地区的农事指导也失去了功效,甚至是历法比天象迟。因此这种历法政治意义大于实际功效,实行不到十几年,就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