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带雨晚来急的下一句(“春潮带雨晚来急”的下一句是什么)

时刻小站 217

01

好久没有写精读《唐诗三百首》的文章了,写精读文章,一则要查阅些文献,二则要有自己的体悟思考,极耗心力。查阅文献还好,只要自己有书,无非是花些时间翻翻,当然有时身边的书不够,也只好作罢。

最难的当然是体悟思考,好多好诗,由于自己的体悟不够,也就写不出文章来了。读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极好的诗,很想写一篇文章,最终都没有写成。

然后,就跳到了今天的这篇——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并不是说我对这首七绝有多深的体悟思考,但总有了一些想法,可以勉强「凑」出一篇文章来,与大家分享。

02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生,一作「行」;上,一作「尚」)

独怜:唯独喜欢。黄鹂,黄莺。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我独自漫步在西涧边上,尤其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枝叶茂密的树上,有黄莺在那里鸣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春天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向晚时分,春天的潮汐夹着急雨袭来,荒野的渡口,小船无人看管,随着潮汐随意漂浮。

03

这首诗在赏析上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这首诗到底有没有寄托。

宋人谢枋得说:「幽草、黄鹂比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这样解诗,死板得很,全无诗味了。清人沈德潜不客气的说:「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以言诗。」元人指的当不是谢枋得,但批评的就是谢枋得的这种解诗方法。

别一种观点则认为,此诗有寄托,但并不是谢枋得所指的那样死板。倪其心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赏析这首诗时认为,幽草安贫守节,黄莺高居媚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两句傍晚水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然而此时小船却无人看管,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还有一种看法是,这就是一首写景之作,并无寄托。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就说:「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

谢枋得的评鉴,肯定是不合理的,倪其心教授的赏析则比较中肯,不过,小楼读此诗,却不在意它的寄托,只在乎它的诗境。

古人讲,诗言志,于是凡诗总要找出点寄托。寄寓明显的诗,那当然要读明白,但有的诗,其实只是隐约似乎好像有点诗人的寄托,这时我们还要去追寻诗人的寄托,我认为是大可不必的。

对于诗人寄托的追寻,往往会使我们抽离了诗境。如果寄托能丰富诗的内含,那自然是好的,但是明明是一首写景精妙的诗,但我们却在追寻诗人的寄托,而错过了诗境中那美好的艺术享受,最后找到的却是寄托了诗人淡泊的情怀,失意的情绪。

讲真,哪首山水诗中找不出淡泊的情怀,哪个想当官没当成的人没有失意的情绪?

诗言志,固然是中国传统诗人最常见的抒情方式,但是,诗的本质是美,读诗最重要的享受是审美享受。

04

所以,我们回到这首诗的诗境,体味这首诗诗境中的美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人为什么独独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因为长在涧边的幽草,因为水源丰富,所以长得更好,更幽。再加上涧边树上黄莺的鸣叫,幽静的感觉沁入心灵。所以这两句诗营造了一个「幽静」的意境。

不过,这首诗的妙处不在「幽」上,后面两句的意境与前两句的意境全然不同,清人沈德潜甚至说:「起二句下半无关。」其实此诗的妙处恰在这种意境的转换之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傍晚的时候,突然涨了春潮,来了急雨,这样一来,幽静的意境立马就被破坏悼了,春潮一涨,涧边的幽草自然被淹没了,急雨一来,黄莺自然也得躲雨,没法自在飞鸣。

不过,诗人并没有着眼于此,而是将目光转移到无人看管的野渡上。荒野中的渡口,没有人看管,雨来水涨,渡口的小船随潮水漂浮。「野渡」与「舟」是荒,「无人」是寂,第三句是一个转换,第四句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荒寂」的意境。

一场急雨,「幽」变成了「荒」,「静」变成了「寂」,在两种意境的转换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内在力量,感受到了别的山水田园诗中没有过的美的享受。

韦应物的这首诗,没有对自然深切细微的体悟写不出来,与其追寻他的胸襟情怀,不如仔细体味诗境中的美感,这种美的享受,比情操更令人心醉。

以上拙见,探讨很欢迎,骂街请随意。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40:韦应物《滁州西涧》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