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家庭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
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
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的这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你心地好,会给后代子孙好的影响,有好报。
我们中国人骂人时,说这个人很坏,快要完了,就说他恶贯满盈。贯就是跟铜钱一样地串起来,满盈就是像电脑资料库装满了,装不下了。到了这时候就开始报应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为什么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却没有好报?
不过中国也有人怀疑这善恶报应的问题,司马迁就说过,中国人讲报应是真的吗?他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就讲到,我看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都没有好报,天道说福善祸淫,是真的吗?司马迁讲这话,当然是很愤慨的。其实这个中间也有个道理。
中国又有句话说:天将厚其福而报之。譬如一个坏人,他坏事做得很多,不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更春风得意。因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恶,做坏事的本钱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点把坏事做满,做绝,好接受报应。也就是西洋人说的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时候你感觉用心机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报之。你的福气好,上帝还要再加一点给你,因为加一点以后,你就快一点把福报消耗完了,好快一点接受报应。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样,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坏人还没有受到恶报,是因为他恶贯没有满盈,等到坏事做得满盈,如拉弓一样,啪的一声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个道理的,也就是为什么好人没见到好报,坏人也未见恶报。西方人也说,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中国人则说,天将降大祸于斯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所以有时候得意不是好事,上天可能是要毁灭你,不然不会给你这么好的福气。
人生也是如此,年龄精神,觉得越来越好,但要注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有时候,有些人觉得自己有工夫,身体特别好,便体力透支,一倒下来就完了。这也是西方宗教所讲的: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自己忘了自己,更是容易毁坏。
我们读中外历史,看到许多成功人物,成功得太偶然了,例如大家熟悉的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故事。项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短短的几年之间,达到了天下侯王一手封的风光。他自称西楚霸王,比起西方人崇拜的英雄拿破仑的威风大得多,可是,一下子就玩完了。这也是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再看世界上的人情、物理,许多事物,当上天要毁灭你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反而觉得老天爷帮忙,很多机会都让自己占了先。中国有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事如果碰上,常常不止一件,几件会接连碰上。例如被车子碰倒了,刚爬起来,又被那边的来车碰破了头。祸事常接连而来,好事则很少是接连而来的。
自己认为一切很满意了,高兴了,这是灭亡的一个先兆。所以一个人很得志,自己认为了不起了,那当然是灭亡,那不必问了。等于西方基督教的话,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也是真理啊!要毁灭一个人就使他先疯狂。中国文化只讲一句儒家的道理,天将厚其福而报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
所以世界上有些坏人比一般人发财,运气更好,因为上天要使他报应快一点,所以多给他一点福报,故意给他增加很好的机会,使他昏了头,他把福报享完了,报应就快了,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最得意的时候,就要见微知著,警惕失意的来临
老子所讲到的,都是人情、物理可怕的一面,不是教人去使用计谋手段,而是讲因果律,教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大象。当你最得意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失意的来临。比如今天精神特别好,便去多玩一下,又逢大热天,已经玩累了,又多吃一些冰淇淋等;到了明天,或者就伤风了,又碰上感冒流行,结果在医院躺了一个月,这都是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的道理。
我们如果懂了这个道理,便了解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谓微明。从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来,这就是从微而明。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只知道埋怨运气不好,埋怨老天爷不保佑,埋怨上帝不灵验,埋怨菩萨不加被,几炷香都白烧了。
殊不知人生过程中的现象,如果检讨、反省起来,我们明天有什么事发生,从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就会知道,用不着神通。自己身体的情形,对不对劲,是否会病倒,自己心里都会有数,有感受的。可惜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微明。《老子他说(初续合集)》
编辑 | 小舟 监制 | 南北
《天香桂子落纷纷——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纪念集》(南怀瑾学术研究会)【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天香桂子落纷纷——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纪念集》
本书60余万字,内容翔实、资料珍贵。作者百数十位,来自不同阶层、各行各业,或生前亲近过南怀瑾先生,或是南怀瑾先生的忠实读者。
书中文章或发言长短不一、体裁多样,或反映先生之风,或追忆交往故事,或自述学而时习之的体悟,或通过解读先生及著述,表达了对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先生精神的发扬。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