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迷蒙访就中纺地是哪里(烟雨迷蒙访旧踪指浙江嘉兴哪)

时刻小站 244

中国多个城市都有南湖,但其中最有名的非嘉兴南湖莫属。

大年二十九到的嘉兴,稍事休息,就直奔南湖而去。

嘉兴南湖历史悠久,汉代文献对其已有记载;三国时期称陆渭池;唐代始称南湖;北宋以后,湖畔渐有园林建筑。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用疏浚河道挖出的河泥在湖中筑岛,始有湖心岛;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乾隆帝下江南临幸嘉兴时,多次登临烟雨楼。1921年8月3日,中共一大的最后议程在靠泊于湖心岛的一艘游船上完成,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当天的天气不很理想,飘着细雨,气温也很低。游客中心里几乎没有游客,只有几个紧裹着棉衣的工作人员。我担心去往湖心岛的游船不会开,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我:应该没有问题。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循着路标,我们在空无一人的景区里前往上船的会景园码头。

游路需要穿过一条很短的隧道,隧道两侧墙壁上分别嵌有用锻铜工艺制作的《南湖赋》《鸳湖曲》和历代名人有关嘉兴南湖的诗作。《南湖赋》的作者是元代的陈世昌;《鸳湖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伟业。

诗作中最有名的当属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烟雨楼》:风吹明月堕鱼梁,读罢残书倚绿杨。湖上藕花楼上月,踏歌惊起睡鸳鸯。

在望湖楼台附近,终于看到有其他游客,看样子我们今天并不孤单。在码头附近发现一块中国红色之旅标志碑石,立刻让女儿给我拍了张纪念照。这次春节江南之旅本没有嘉兴的行程,但在参观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后,我马上决定:追寻当年中共一大代表的足迹,去嘉兴,看看那艘革命的红船。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有好多位,非常认真地接待着我们这些零零星星到来的游人。还好,等待了大约有20分钟,船舱里已经聚集了近40位游客。看不出来这些游客是当地人,还是我们这样的外地来客,但能在紧邻春节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冒着风雨和低温来游览嘉兴南湖的人,一定是对它充满了感情和向往。

湖域面积比我想象的要大,游船从会景园码头到湖心岛码头走了大约10分钟。

下船的码头离烟雨楼的大门很近,但游客们大多选择先去岛东南瞻仰中共一大红船。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矗立在湖边的歇山卷棚顶方亭,亭匾告诉我们,这是访踪亭。亭匾的题写者是时任国家主席。亭内立有一通石碑,碑阳刻有中共一大代表、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1963年4月5日来嘉兴南湖时撰写的一首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过访踪亭不远,就是那艘象征中国革命从这里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发的红船。根据董必武、王会晤等中共一大亲历者的回忆,当年的会议是在一艘丝网船上召开的。所谓丝网船是一种以丝网罩住窗户以防蚊蝇的较大型游船,时称灯船或画舫,在当时应该是游船中比较高档的。中共一大南湖会议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出了中央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李汉俊、陈公博及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因故未能出席南湖会议,而陈公博请假的理由竟然是和新婚妻子去杭州西湖度蜜月。或许此时,中国革命的大浪淘沙就已经开始了,那些被革命洪流带起的泥沙,终将被抛弃!

在丝网船的后面还系着一条小船,这是当年会议的操办者、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妻子王会悟用于交通和警戒的小船。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在一艘有十一位须眉男子秘密集会的大船旁,一条小船上的一位巾帼女性正用她警惕的目光扫视四周的湖面,为她的丈夫和同道者们充当守护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王会悟应该是中共行政事务和安全保卫工作的最早开创者。有人曾经为中共一大没有女性代表参加而感到遗憾,但王会悟在整个会议的筹备、选址、交通、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中国女性在中国革命的这个重要时刻并未缺席!

从红船系泊的地方可以看到湖心岛最主要的建筑烟雨楼的正面,楼前红色围墙上嵌有钓鳌矶绿字刻石。这方刻石是时任嘉兴知府龚勉在明万历十年(1582年)题写的,意在祈盼嘉兴能够多出独占鳌头的栋梁之才。

也许是巧合,转过年,嘉兴就出了一位新科状元朱国祚。朱国祚曾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龚勉这一钓就钓出个状元,让钓鳌矶从此成为远近学子的膜拜之地。钓鳌矶刻石前面的新月形小池称荷花池。

清晖堂是许瑶光在同治六年(1865年)为乾隆帝南巡将要临幸南湖而修建的门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面阔三间,硬山顶,现在是进入烟雨楼景区的正门。门北侧墙壁上,嵌有一方烟雨楼刻石,题写者是清代书法名家冀应龙。

同治十二年(1837年),许瑶光在清晖堂左右各建若干厢房,南侧称孤云簃,北侧称小蓬莱,又叫菱香水榭,均用来招待文人墨客,品茗览景,望湖赏花。

烟雨楼面阔三间,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二层檐下的烟雨楼匾额由董必武书写。

楼下正厅内悬分烟话雨匾额,两侧梁柱上挂木雕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匾额的书写者褚辅成为嘉兴本地人,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匾额中的雨字明显是少了两点。关于书写者故意少写两点的原因,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希望多雨的嘉兴能少下一点雨,减少洪涝灾害。对联的撰写者是董必武,联、书俱佳,颇见功力。

二楼正厅内悬篆书湖天一览匾额,题写者是著名书画篆刻家王个簃。两边有联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烟雨比南朝多少楼台归画里;宛在水中方舟最乐湖波胜西子无边风月落樽前。

楼内四壁密布郭沫若、刘海粟、陈叔通、沈钧儒等名人为嘉兴南湖题写的诗文作品,文采飞扬,蔚为壮观。该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因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现存建筑为嘉兴知事张昌庆在1918年会绅募款重建。烟雨楼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与烟雨楼原构同庚,树龄已经超过450年。

在烟雨楼西南和东北各有一座御碑亭,西南的这座亭为单檐攒尖顶,东北的这座亭为卷棚顶,两亭内石碑上分别刻有乾隆帝前四次下江南在嘉兴南湖留下的诗句。

西亭碑阳是一首七律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明湖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这首诗写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是乾隆帝第一次来嘉兴南湖。

东亭碑阳也是一首七律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写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诗中的滮湖原为现在南湖的一部分,近代以来把这一带的湖面统称为南湖。

烟雨楼后是一个基本为方形的花园,林木巧立,山石纵横。这里叠筑假山的太湖石多数来自嘉兴王店镇的吴园,据说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宋代花石纲遗物。吴园又称惟小园,始建于明代,后为吴源起所得,精心营造,成一时名园。吴源起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曾官至礼部、兵部主事及给事中。雍正初年,惟小园落入直隶总督李维均之手。李维均因年羹尧案下狱死亡后,惟小园被长期荒废。至乾隆年间,园内仅存残损假山。最后,这些假山残石流落到烟雨楼花园里,可谓是命运多舛,时乖命蹇。

在花园西侧的碑廊里嵌有大量历代碑刻,识辨其中,颇有收获,亦得乐趣。在这里可以看到清末知名书法家、曾经担任过四川按察使、布政使的陈璚临摹的苏轼《元祐三年春帖子词》《夫人阁》、米芾的《拜中岳命作》、蔡襄的《谢宋丈诗帖》和黄庭坚的《苦笋赋》。这些临帖虽然没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但气韵不输,很得章法。

旁边还有一组碑刻,那就是时任嘉兴知府许瑶光在同治九年(1870年)赋写的嘉禾八景诗和其好友吴县画家秦敏树依诗所作的嘉禾八景图刻石。这是一组全面反映嘉兴南湖风光和历史文化的诗画作品,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来许亭名为亭实为面阔三间、卷棚顶的敞轩,是嘉兴各界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纪念嘉兴知府许瑶光而建造的。来许意为希望许瑶光再来嘉兴做官。同治三年(1864年),许瑶光就任嘉兴知府,前后历时十年,为官清正廉明,在嘉兴颇有政声,百姓感念。许瑶光卸任到京述职后,皇上特例允许他二次到嘉兴上任,成为嘉兴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知府。

亭内布置有许瑶光事迹展。亭南北两面均有亭额,南面的题写者是俞平伯,北面的题写者是程十发。俞平伯是著名散文家、红学家,还是清代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俞樾的曾孙;程十发是著名海派画家,亦工书法,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来许亭匾额即为一例。

在来许亭东墙外侧走廊上,镶有一方《故明龚公祠田记》。这里所说的龚公是指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曾任嘉兴知府的龚勉。龚勉在嘉兴为官期间,为当地做了许多实事,民间口碑不错;去任后,即有人在烟雨楼荷花池畔为其建祠纪念,官府还曾拨给祭田。清初,祠毁于战火。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烟雨楼时,在钓鳌矶东南重建了龚公祠,并收回了被占的祭田。这篇《故明龚公祠田记》就记载了龚公祠的演变及祭田流变的有关情况。

鉴亭是许瑶光第一次离任时提议修建的,建成于光绪元年(1875年)。当时,许瑶光对嘉兴百姓的爱戴,特别是为其建来许亭的举动深感不安,在临别时提议建一座鉴亭,来提醒包括自己在内的为官者,要心系国家,不忘民众,恪尽职守。许瑶光还亲自撰写了《鉴亭之铭》,刻碑置于亭内,以昭后人。铭文碑两侧有联:此水接古吴流域慨风潮冲散谁为西浙荡余氛;斯楼与我栝同名看烟雨空蒙几把南湖认故土。题写者是民国时期的知名书法家、收藏家徐则恂。

在观看《鉴亭之铭》碑的时候我就纳闷,该碑为什么不是立在空地的基座上,而是镶嵌在墙壁里。转到亭后,我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原来《鉴亭之铭》碑是通双面碑,碑阴上刻的是米芾手书的唐高宗《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的前几句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从碑文后部的几行小字里我们知道,米芾的这幅真迹是许瑶光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得到的,也就是他第一次离任嘉兴的那一年。

宝梅亭在花园的北部,是一个东西两端贯通的小厅,因里面保存着两幅梅花图刻石而得名。据《嘉兴府志》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有晚清三杰之誉的彭玉麟来到南湖,应许瑶光之请,绘下了一横、一竖两幅梅花图。为表达对彭玉麟的崇敬,许瑶光约请嘉兴秀才钟沈林将两幅画作镌刻上石,镶嵌在特意修筑的宝梅亭亭壁之上,以示永久珍存。彭玉麟作为晚清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一生之所以独爱梅花,据说与他青年时爱上一位梅姓姑娘而终不可得有关。横幅梅花图上有一首彭玉麟的自题诗:作别孤山处士家,又来鹤渚泛轻艖,风流太守多情甚,笑索梅花向水涯。横斜乱写两三枝,难肖林逋月下诗。寄去鸳鸯湖上去,年年岁岁系相思。应该是他心迹的真实表达。

在宝梅亭内还保存有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的作品《风竹图》刻石。吴镇号梅花道人,其作品入藏宝梅亭实乃恰如其分。

观音阁在花园的东北角,也称大士阁,为面阔三间、硬山顶的二层楼阁,始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咸丰年间毁圮,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1937年又遭日寇炸毁,1986年再次重建。1937年以前,观音阁曾经供奉有观音菩萨等神祗,现在用作展厅,展示嘉兴名胜古迹的老照片。阁匾的题写者陆俨少,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与李可染并称南陆北李,曾任浙江画院院长。

湖心岛虽然只是一个仅有十七亩大小的小岛,但绝不是一个缺少故事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