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对武汉气候影响,三峡大坝泥沙淤积严重吗

时刻小站 176

提起三峡大坝,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是我国长江上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素有国之重器的美誉。自2003年初开始蓄水到现在,三峡大坝已经稳健运行了近20年,其在防洪、发电、渔业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近些年,三峡大坝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日益严重,对此,有些人认为,三峡大坝可以借鉴黄河的治沙经验,让抽沙船来带走泥沙,但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因为这个举措有可能会对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会破坏市场秩序。那么三峡大坝泥沙淤积究竟有多严重?三峡水库排沙量减少对下游江段的危害有多大呢?

三峡大坝:长江上的骨干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作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我国长江上最核心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重量级工程,被称为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程。1992年开始,三峡工程项目正式提出,并于1994年12月14日开始兴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

据众多专家介绍,三峡的主体工程就消耗了约2800万m³的优质混凝土,而且整个工程选用的原材料都是经过反复试验和对比的,属于高标准混凝土和一级粉煤灰。同时,大坝工程还采用了最先进的混掺引气剂、降低水胶比等方法来提升大坝在抗冻、抗裂、抗震、抗腐蚀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也就是说,根据水利部的资料显示,三峡大坝的施工标准是高于国内一级壅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150年)的。而且其工程理念是按照1000年一遇的洪水和10000万年一遇加10%校核设计的,其最大可抵御12.43万m³/s的实时流量。

那么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究竟有多强呢?我们以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事件为例,当时洪水的最大流量可达6.3万m³/s,而这跟三峡大坝12.43万m³/s的最大抵御流量相比,基本只相当于它的一半,这足可以说明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不容小觑。、

而且据三峡水库的设计方案显示,在175米水位以下,三峡水库的库容量可以达到393亿m³,如果发生洪水,其防洪库容量约为221.5亿m³。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三峡的库容量非常充裕,才让它成为长江防洪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定海神针。

当然,三峡大坝除了具有强悍的防洪功能之外,其发电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据数据显示,三峡水电站每年平均发电量可以达到约846.8亿千瓦时,其中2020年三峡发电站全年就发电达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世界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的最高记录。

同时,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在大坝上游,形成了一座长约600多公里,面积1080多平方公里的超级大水库,为长江内各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目前统计,三峡水库内鱼类可达14多种,其中还有很多珍稀的鱼类品种,比如:胭脂鱼、铜鱼、岩原鲤、厚颌鲂等,被誉为鱼类天堂、天然鱼库。

综上可知,三峡大坝自2003年下闸蓄水开始,其在防洪、发电、渔业等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的重量级工程。然而,近年来,三峡大坝库区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导致水库容量逐年递减。那么三峡大坝库区泥沙淤积到底有多严重?它会不会重蹈黄河三门峡的后路呢?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有多严重?

众所周知,三峡大坝位于我国湖北省宜昌市,处于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位置,而长江上游河段地势落差较大,水量充沛,所以自然而然就将上游大量的泥沙、碎石等携带入中下游的河段。再加上泥沙流经三峡大坝时,此处水面十分宽阔,自然就为泥沙淤积、滞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据了解,三峡大坝自1997年开始实施大江截流开始,到2003年6月下闸蓄水发电以来,大坝前水位大幅度升高,库内水流速度逐渐减缓,泥沙在水库尾部逐渐淤积,产生了明显的翘尾巴现象,让水库容量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

而且从2003年-2019年宜昌站、武隆站等水文站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16年的时间里,三峡大坝库区淤积泥沙总量已经达到18.42亿吨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年淤沙可达1亿多吨。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如今三峡的库区淤沙量已经达到20亿吨左右了。

而且从上图可知,2015年三峡的输沙量和入库沙量是最低的,而2005年,入库沙量是最大的,达到了约2.5亿吨。可每年的平均排沙则基本稳定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流入三峡库区内的泥沙有将近三分之二是淤积在库内的。

然而,从2013年开始的数据显示,三峡的入库泥沙量开始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基本每年的入库沙量都在1亿吨以下,但库区淤沙量则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从上游流入三峡库区内的泥沙在逐年减少。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三峡库区入库泥沙减少跟长江上游近些年建立的众多新型水电站有很大的关系。比如:2013年建成使用的向家坝水电站,2014年建成的溪洛渡水电站和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水电站除了发电和防洪以外,也具备了拦沙、拦蓄等功能。因此,也就导致了三峡入库泥沙量的急剧减少。

其次,近些年,随着环保和绿化意识的不断增强,长江上游沿线的植被覆盖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大大减少了长江沿线的水土流失量和土壤的侵蚀度。

这就是自2013年,长江上游流入三峡库区内的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了。然而,就算三峡入库沙量减少了,可库区内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却仍然存在,于是很多人猜测三峡大坝或许会重蹈三门峡的老路。对此,很多专家表示,这种猜测是不存在的,因为据模拟数据推测,如果泥沙要淤满三峡大坝,最少需要280年左右。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三峡大坝的时候,专家也充分考虑了排沙淤积的问题,所以,在三峡大坝的蓄水位设计了独立的排沙体系,可以实现排沙和淤沙的平衡。

听到这些,很多人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三峡库区内的淤沙问题已经成为了三峡最大的隐患之一了。据相关报道显示,三峡库区内很多河段泥沙淤积已经达到了10多米,淤积严重的地方,大吨位的船只已经无法航行。所以,关于三峡库尾淤积严重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严肃对待才行。

三峡水库排沙量减少,对下游的危害有多大?

任何事物都讲究适度和平衡,就以黄河的小浪底水库为例,如果泄洪排沙时,泥沙排出量过多,会导致下游河道堵塞,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但是,泥沙排出量过少也不是好事。就像三峡水库近些年排沙量减少,就给宜昌、荆江等下游河段带来了很大的摧残。

我们就以荆江河段为例来说明,从地图上可知,荆江大概位于三峡大坝以下100多公里的位置,处于三峡大坝下游河段中最蜿蜒曲折的地段,历来就是洪灾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区域,而三峡工程的修建,对荆江的防洪安全有显著的帮助。

但是近些年,随着三峡库区的排水量逐年递减,荆江河道常年处于连续的冲刷状态,导致很多河段出现了凸冲凹淤的现象和河岸崩塌严重等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2013年,在荆江的下游河段,河岸线每年平均崩退约15米左右,在短短11年时间,河岸线崩塌总长度就达29公里,而且凸岸崩塌现象表现更为明显。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荆江原本的河势走向和荆江主流的摆动频率。

而且从整体上来看,三峡水库排沙量的大幅度减少,让下泄洪水的动能大大增强,造成了部分河床下切严重,有些河道甚至被冲刷出了近20米左右的深坑。

而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主要是通过优化调整的方式进行改善,即通过适当增加三峡水库的排沙量,来减少河床下切、河岸崩塌等带来的影响。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到可以同时化解坝前泥沙淤积、坝后冲淤过多的难题。

总之,三峡大坝自蓄水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其在防洪、发电、渔业、航运、供水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排沙逐年递减等问题,也给三峡大坝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质疑。

但我们相信随着三峡大坝防控工程的推进和联合调度的不断优化,相关部门一定会找到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此,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