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已至,天气渐寒。恰巧读到清少纳言《四季之美》中的文字: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短短几句优美动人的句子,引起了我无限思量。曾几何时,我也同那作者一样,和一些可爱的人一起做相似的事情,一同感受着那份冬日的闲情与温暖。
初冬,秋收过后的稻田里只剩下一束束整齐干枯的稻茬,蜿蜒曲折的田埂边杂草枯黄,院子边、林子里,树叶已凋谢飘零,天地间一片萧肃。大人们不再在田间忙碌,悄悄地扛上锄头,拿起镰刀,为冬日烤火做准备。那时的我像大人们一样,和小伙伴们挑起小箩筐,钻进竹林里、树木间,捡树枝、挖竹根,直至夕阳西下,暮色将至,才踏着轻快的步子,挑箩带锄归。
配图来自网络,下同
烤火用的炉子比较简易,几块泥砖在屋角的泥地上砌成圆形便成了一个火炉。火炉的中央通常吊着一根可以伸缩的带钩黑色铁杆。大雪纷飞的冬晨,家家户户起床后便将炉子生起。生炉用的柴是早已堆放在墙角边上的枯树根、树枝、竹根等。柴渐渐燃起,一股股浓烟从炉火中升起,携带着白的或黑的灰在空中旋转。不一会儿整间屋子灰烟弥漫。灰烟通过一片片黑色小瓦慢慢渗透到屋外。待灰烟散尽,炉中只剩下袅袅轻烟与一炉熊熊的大火。炉火生好后,一家人围着火炉吃早餐、喝茶,然后开始在炉边做各自的事儿。炉中的柴不时噼里啪啦地响几声,偶尔打破屋中的宁静。而那伴烟升起的灰,盘旋着、眷念着,不时落在人的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那份温暖、舒适、惬意,宛如一片明媚的春光,洒在炉边每个人的身上。
炉火生好后,通常要烤上几种食物,或是糍粑或是红薯或是柑橘等水果。家人们从箩筐里或是水缸中拿出食物,放在炉边,慢慢地烤。而小孩们总是坐不住,尽管屋外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要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踏着木屐或踩着自制的高跷,打雪仗、堆雪人、折冰枝,在雪地里你追我赶,乱跑一气,欢快地忘记了时间。直到小手冻得如胡萝卜一般通红,摸着像根冰柱,他们才会如同小鸟般叽叽喳喳急急忙忙飞回家,凑近那燃得正旺的柴火,烤上一小会儿,然后拿起那早已烤好的带着灰的红薯、糍粑,迫不急待地吃起来。家人们在旁嘟嚷着,帮忙换着汗湿的衣服,言语中满是责备,目光里含着微笑。
串门烤火也是常有之事。呆在自家的火炉前觉得冷静,邻居们往往会穿上木屐吧嗒吧嗒地来到别家。主人们自是非常欢迎,忙不迭地搬来一把椅子,迎坐在炉前,并往炉中添加更多的柴。喝上一杯热茶,大人们便开始东拉西扯,聊天气,聊收成,谈自家事,谈村事,热烈的谈话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聊饿了,吃上几块糍粑、红薯,接着聊,悠闲时光伴着温暖的炉火,在聊天中不知不觉溜走。
当然,也有不用生炉子的时候。在无雪无霜的晴日,红红的太阳便成了那暖乎乎的火炉。起床后,找一个正对着太阳的避风的墙角,搬几把木椅,靠着墙面,一边晒太阳,一边做其他的事情,或是逗着慵懒的猫,或是织件毛衣,或是找几个人玩纸牌,或是无所事事地看看周围的景色,发一段时间的呆、出出神。从日初到日暮,大家悠闲地和太阳以及周围的人物融为一体。
而今,围炉烤火烤红薯、串门聊天、晒太阳依然是冬日里较悠闲的事情。但似乎稍微缺少了一点什么,火炉经过几次改造,已不再是之前的泥炉子,而是带有烟囱的铁皮炉子。柴烧起来越来越干净,但对放入炉中的柴的尺寸有新要求。放炉子的地面也变成了平整、干净的水泥。生活中多了一些精致,少了一点粗糙,却也略略减少了一丝悠闲的心情。但在寒冷的冬天放下工作和学习,悠闲地来做那些事情,依然那么温馨、美好。(作者单位:华泰期货有限公司,原文刊登于2021年12月17日粮油市场报A04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