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朝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1352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1360年,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击败陈友谅。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在地方确立里甲制, 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 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以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大破北元,消除外患。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90年,李善长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永乐时期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由于明兴宗朱标早死,由明惠宗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明惠宗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争,最后率军南下,攻占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靖难之役。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改元永乐。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明成祖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锦衣卫制度由此确立。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1420年完工,1421年迁都北京。永乐时期武功昌盛,明朝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打击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东北方面,朱棣还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 ,增长财政收入 与此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明史》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远迈汉唐。仁宣之治明成祖朱棣驾崩,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年号洪熙。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明仁宗年龄已经偏高,登基仅一年就驾崩。明仁宗朱高炽驾崩,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年号宣德。明宣宗登基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明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但其执政期间并非毫无弊端,由于明宣宗喜好养蟋蟀,许多官吏因此竞相拍马,被称为促织天子。 同时明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乱政埋下隐患。143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由盛转衰1435年,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年号正统。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涉朝政,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后去世之后王振大肆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明英宗对他信任有加。 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此时,明王朝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正统时期,流民问题几乎遍及全国。打破了明初确立的基层里甲控制体系。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1444年,叶宗留、邓茂七等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在闽浙的统治势力。此外,正统时期,明英宗与王振连续发动对麓川的征讨战争(明征麓川之役),数十万人被征用,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侵明。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大军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明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杀, 史称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土木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拥戴明英宗亲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夺门之变1450年,也先释放明英宗。然而明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明英宗困于南宫(重华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不久朱见济病死,明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明英宗、明代宗因而严重对立。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年号成化。明宪宗时期,重用阁臣李贤等人辅政,于夺门以来诸政,重新厘正,以取得朝野支持。为于谦平反,恢复明代宗的帝号。但李贤去世之后,明宪宗宠爱年长自己十七岁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怠于政事。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明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造成舞弊成风,直到明孝宗死后才全被裁撤。弘治中兴主词条:明武宗南巡之争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明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委以重任。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明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 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驾崩,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年号正德。明武宗登基后极好逸乐,建设豹房供自己享乐。此时明朝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安化王、宁王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1520年明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朱宸濠。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崩。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嘉靖时期主词条:嘉靖新政、南倭北虏1534年,明世宗即不视朝。明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壬寅宫变。此事后,直至明世宗驾崩前一晚,明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并且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隆庆开关奠定基础。另葡萄牙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门始终为广东布政司香山县管辖。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驾崩,明穆宗朱载坖登基,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隆万改革主词条:隆庆和议、张居正改革明穆宗登基后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徐阶策动朝官弹劾高拱,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内阁首辅。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1572年,明穆宗朱载坖驾崩,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年号万历。由于年幼由皇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皇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开始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张居正整朝政正,改革体制,史称万历中兴。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忧,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万历怠政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迟迟不立皇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明光宗朱常洛才被封为皇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谩骂,东林党因此兴起,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明神宗。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著,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1617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驾崩。明光宗朱常洛登基,明光宗仅在位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明光宗朱常洛驾崩。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明朝灭亡阉党专权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王恭厂大爆炸,造成2万多人死伤。当时东北方的后金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在袁可立和孙承宗相继离任后,蜷伏了几年的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突然活跃,大举西侵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不久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崇祯之乱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崇祯登基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铲除魏忠贤势力,处死奉圣夫人客氏。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的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顺天府。明思宗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南明时期4万次播放10:10南明弘光朝为何一年覆灭,丢失多省?史可法和东林党要负很大责任主词条:清兵入关、清朝统一战争、南明抗清、南明1646年,永历政权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 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但最后因内部孙可望叛变及反清势力鞭长莫及与之间的貌合神离最终导致节节败退。1651年,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奔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领李来亨被杀而亡。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