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代表作(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时刻小站 140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的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壮美河山的作品。

辛弃疾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辛词现存六百多首。六百多首辛弃疾的词作中最经典的当属以下10首。

1.《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脱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美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此词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出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词品》: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近人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全篇借古喻今,缘景即情,屡问屡答,而局势开辟。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近代·顾随:一首词,前后片共是十句。前九句,真是海上蜃楼突起,若者为城郭,若者为楼阁,若者为塔寺,为庐屋,使见者目不暇给。待到‘可怜白发生’,又如大风陡起,巨浪掀天,向之所谓城郭、楼阁、塔寺、庐屋也者,遂俱归幻灭,无影无踪,此又是何等腕力,谓之为率,又不可也。复次,稼轩自题曰‘壮词’,而词中亦是金戈铁马,大戟长枪,像煞是豪放,但结尾一句,却曰:‘可怜白发生’。夫此白发之生,是在事之了却、名之赢得之前乎?抑在其后者平?此又是千古人生悲剧,其哀音愁凄,亦当不得。谓之豪放,亦皮相之论也。一部《稼轩长短句》,无论是说看花饮酒,或临水登山,无论是慷慨悲歌,或委婉细腻,也总是笼罩于此悲哀的阴影之中。(《稼轩词说》)

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词中表面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沈郁顿挫之致。起句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又云:怨而怒矣!然沈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结得愈凄凉、愈悲郁。……稼轩词,于雄莽中别饶隽味。如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又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多少曲折,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所以独绝古今,不容人学步。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全词就登临所见抒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清代李佳《左庵词话》:辛稼轩词,慷慨豪放,一时无两,为词家别调。集中多寓意作,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发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温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

8.《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林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此词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吉也志在恢复,所以辛弃疾与之英雄相惜,痛感虽为经纶手却均遭闲置;同时把韩元吉比作历代名相,期望与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业。在这首词中,有急切报国的热情,也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构成了悲壮苍凉的风格。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这是一首以议论为词的作品,且数用典故,但不觉其板,不觉其滞,条贯缕畅,大气包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沉着而痛快。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作品。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10.《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风格。

杨忠《辛弃疾词选译》:作者用轻笔淡墨,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俗画。辛弃疾的农村词,大部分是以写景为主,只有个别人物点缀其间,而此词则以人物为主体,描绘了和谐、美满,富有情趣的一家人,充满了生活气息。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