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候(乍暖还寒时候指什么季节)

时刻小站 177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八场中,主持人龙洋提问:李清照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指的是什么时节?结果百人团的高手,居然有40人都答错了。

这一次主持人龙洋和蒙曼老师都没感到惊讶,毕竟她们对这样的结果,早已经习以为常。在那之前,百人团同样有51人答错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关的题目。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课本中选修课的内容,答错还能理解。但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却是正儿八经的语文教学重点篇目,为什么他们还是会搞错呢?

民间谚语说得好:二、四、八月乱穿衣。从春天到夏季过渡的季节里,天气忽冷忽热。因此单看乍暖还寒这四个字,将它说成是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交都说得过去。

雁过也、满地黄花堆积、梧桐雨,都不能证明李清照这首《声声慢》中描写的时间一定是深秋。所以这首词写的时间到底是何时,尚有争议。

不过,节目组的标准答案却是深秋,因此有人答错就不奇怪了。

一、仅凭乍暖还寒无法得出唯一结论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初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首先排除A初春这个答案。而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描写愁绪的词,天气是乍暖还寒,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秋天。

因此,判断季节要么是在夏末初秋,要么是在秋冬交替的时候。而节目组给出的三个答案中,B是夏末初秋,C是深秋,但是到底哪一个对呢?

有人说,标准答案应该是C深秋。因为《声声慢》里面提到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不就是指大雁冬天向南飞吗?

再看《声声慢》的下半阙,提到了满地黄花堆积,这不就是在深秋季节,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吗?因此,时间应该是在深秋。

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理由是:大部分的菊花都是不会掉瓣的再说,你又是咋知道李清照说的满地黄花是菊花呢?她说的那种黄花有可能真的是黄花,别名叫萱草,又名忘忧草。

另外,通过雁过也,也无法判断出正确的季节。大雁一年要飞两次,春季向北飞,秋天向南飞。一次要飞两个月,时间分别在二、八月份左右。所以通过雁过也,也不能得出结论说,《声声慢》写的就是深秋季节。

另外,还有人觉得词中提到的黄花,也有可能是梧桐花。梧桐树花有白色、淡黄绿和粉紫等好几种,《声声慢》中提到的黄花就是指的黄花梧桐。

顺便提一句,梧桐更兼细雨有人以为是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其实最早出处是孟浩然《残句》中的疏雨滴梧桐。

最后,还有人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黄花菜和梧桐子是中药材。所以有人觉得,李清照肯定写的是这两种东西。因为她丈夫去世了,所以她在词中提到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

不管以上的说法正确与否,都证明了《中国诗词大会》给出的正确答案,无论是A、是B、还是C,全部都是错误的。单凭乍暖还寒,根本无法判断出词中正确的季节。

二、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是她所有的词作当中名气最响亮的一首。有的人说,自从她写过《声声慢》以后,这个词牌就被写到了头,后来再也没有一首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一点,郦波老师是非常赞同的,所以他在讲解李清照这首《声声慢》的时候说:自从李清照写了这首《声声慢》之后,无人再可超越。

近代有学者王兆鹏、郁玉英作《宋词经典名篇定量考察》在书中通过现代大数据方式,做了一个宋词的排名李清照《声声慢》排名第三,第一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名是岳飞的《满江红》。

不过,李清照这首词并不是从一诞生就为人们所接受的。其实在南宋诞生的时候,当时的人对它的评价并不太高。因为它的写法打破了传统,不符合宋人婉约蕴藉的审美。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这首词时,认为它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也就是说,写得太不含蓄了,字里行间充斥着坊间巷口的低俗用语。

《声声慢》在重男抑女思想保守的南宋词评人眼里,颇不可取。到了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文人开始注重性灵,鼓励真情流露的写作方式,这首词的地位才得到抬高。到了清朝,又得到了王世贞等人的推崇,于是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宋词里面有一个概念叫慢词,本来是指的一种词风。自李清照《声声慢》之后,慢词也可以代指她的词作,或者是她本人。

清人极爱李清照的词风,晚清谭莹在《乐志堂诗集》中,赞她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直接把她和李白并列。

这大概是因为,李清照和李白的作品,情感色彩都十分浓郁。只是李白的诗展现的都是男儿豪情,李清照更多的作品,则体现出的是女儿的柔情。

二李的诗词,一高亢一婉转,一阳刚一阴柔。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在情感的共鸣上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性情中人特别容易爱上他们。

结语

最初看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这道题百人团有40个人答错的时候,感觉百人团真的特别没水平。但是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这个事情不对啊。

李清照的词里,根本没有提到明确的季节。仅凭一句乍暖还寒,谁看得出来呢。所以蒙曼立刻举出朱淑贞的二月乍暖还寒来说明,这四个字确实可以代指春天。

如此一来,想要知道词中所写的季节,就只有通过大雁、黄花和梧桐这样的意象来确定了。但是,后来大家发现,这些意象都不足以说明《声声慢》到底写的是哪个季节。

甚至连词中的黄花,究竟是什么花,都还存在着争议。所以正确答案从何而来?原来大家又被这个背诗大会给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