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语,大家都非常熟悉,也经常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和意义。而且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人们更好了解、掌握和使用提供了方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个具有贬义意义的成语:沆瀣一气,看看它怎么读,讲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又怎么变成了
一、沆瀣一气的意思
沆瀣一气,正确读法为:hàng xiè yī qì,其中沆瀣(hàng xiè)人们不是很熟悉。
这个成语毫无疑问也是来自于历史典故,它最早出自于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段话的意思:唐僖宗二年,主考官崔沆放榜,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人们谈论这个事情时候都笑着说: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成语沆瀣一气最初的意思是指:他们师生两人的关系极像是夜间空中的水汽、雾气、露气连在一起。
应该说当时这就是一句开玩笑的话,没有包含贬义,因为崔沆、崔瀣二人根本没有什么营私舞弊的事情发生。只是人们知道崔瀣中举录取之后,马上就获得了不错的官职,因而怀疑他们之间有猫腻。
传来传去,很快人们就用沆瀣一气,来表示他们可能存在钱权交易的关系。慢慢地,沆瀣一气这个词语就变成了包含有贬义内容的成语了。
沆瀣一气,最终成了泛指臭味相投的人集合在一块,还有勾结成一伙做坏事的意思。
沆瀣一气中的沆瀣的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我们可以从下列文中找到证据。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一一屈原《楚辞·远游》
翻译:我吃的是天地间六种精气, 饮的是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养着精神的明净, 吸收精气到体内, 污秽粗浊之气得以消除。
何为沆瀣、六气?王逸注的《凌阳子明经》中说的很明白: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关于餐沆瀣兮带朝霞 中沆瀣的意思,北魏张铣在其《文选·嵇康<琴赋>》中注明:沆瀣,清露也。就是说,沆瀣,是夜间的水汽,露水。
二、成语故事
沆瀣一气,既然是从历史典故来的,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
唐朝时,科举制度的发展已非常完善,人才选拔都要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们想当官,就要走科举这条路。到了唐僖宗时期,有一叫崔沆的官员,这个人不一般,曾担任过中书侍郎等职务。在乾符二年,崔沆被委任为主持朝廷科考方面事务的主考官。
在当年的科举考试的考生中,有一个叫崔瀣的考生,他很有些真才实学。考试结束,主考官崔沆开始批阅考卷,当他看到崔瀣的考试卷子时,认为不错,连声赞叹。
到了发榜这天,人们在榜前观看,高声地念着中榜人的名字。这时,有人向身旁的崔瀣道喜,因为有崔瀣的名字,他高中了。
按唐时科举惯例,凡在考中试的考生,就是主考官的学生、门生或门徒。崔瀣高中后,按习惯也要以门生的身份,去拜自己的老师崔沆,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无巧不成书,有意思的是,老师名叫崔沆,而学生又名叫崔瀣,而沆瀣原意又是指夜间的水气、露水。 这师生的名字能合在一起,也是机缘巧合。
于是,人们就在崔沆家门口,围着看热闹。大家说说,笑笑,拿沆瀣开玩笑。有好事者还把沆瀣两字变成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两句话。本意是想说他们师生的关系就好像是夜间的水汽、露水一样,是合在一起,分不开的。
这样看来,当初这就是开玩笑话的,是不包含什么贬义的,也不是说崔沆、崔瀣师生在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的事实发生。
但由于崔瀣考中后,又马上当了官,于是有人就怀疑,他俩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勾当。为了佐证,就用沆瀣一气来暗示他俩私下关系不一般。
就这样,沆瀣一气,就开始从中性词,慢慢被人们理解成了一个包含有贬义内容的成语了。
三、沆瀣一气成语有何寓意?!
说起沆瀣一气这个成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它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色彩成分的。它所指的是崔沆与崔瀣纯洁的师生关系,大家对此并无异议。人们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才把沆、瀣合在一起表达的。
但别忘了,人无常态必有鬼,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个词后来成了贬义词也是有原因的。除了会含有一定的个人认知成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社会官场风气不正,官员上下相互之间钩心斗角现象不满。
这种政治上的腐败尤其让人们深恶痛绝,于是,他们就用沆瀣一气来表达那些肮脏龌龊、臭味相投的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兴风作浪,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这个成语依旧有一定的警诫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引以为戒。做人要坦坦荡荡,做事要干干净净,交友要谨慎,交往要小心,否则,一不小心,就极容易和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沆瀣一气,那么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深渊。因此,我们一定要修心养性,洁身自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