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评价?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评价?
从某种程度而言,评价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为教育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教育评价的概念大于或高于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概念高于教学评价。这三者都属于评价,但评价的类型又有多种多样,比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这里,我重点讲讲教学评价。
我们在运用评价时,通常会依据目的选择设计具体的评价。特定的评价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尽管它能够产生很多预期的目的之外的效果,但没有一种评价能够服务于所有目的的达成。每一种评价都应该为特定的目的或相关目的而设计。
所以针对评价,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要有对于教师评价的实施与落地的指导,从而来支持和支撑整个评价的过程,并科学地捕捉和衡量学生的每一个变化。
怎样实现有效评价呢?
第一,巧用支架。生活中支架随处可见,房梁桥柱、心脏支架、相机三脚架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不胜枚举,这是看得见的实体支架。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支架,但它的作用更强大,思维支架。当我们把思维支架介入评价之中,自然而然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评价,同时可以持续提升评价品质。
第二,以始为终,回到评价的原点。原点具有起点和终点的双重属性,作为起点,它是事物发展内在逻辑的起点,蕴含着事物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而作为终点,它又是原点不断发展并积累的结果,是起点所追求的目标。回到原点,就是抓住其根本宗旨。评价是需要有原点的,原点就是评价的初衷,也是更好展开评价的重要依据。
当然,在聚焦原点之前,我们还需要理清并阐述清楚评价的核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来评价,评价究竟可以实现什么。
基于这两点启示,结合对于当前教学评价问题的辩证思考,我们尝试挖掘并甄选了10 个支架来辅助教学评价。
支架1:学习计划单
教师有教学计划,但很少有学校要求学生做自己学习计划。其实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学生在开始上课之前也需要备课,这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入的过程。
所以有些老师在课前设置了预习单,课中设置了练习单,课后设置了巩固单。虽然这三类单和学习计划单很类似,但三单聚焦的是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罗列,并没有真正的从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出发,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疑惑、发问、建构过程、迁移应用等,并就这个点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结构。
为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高度责任感,并使学习体现多元智能的发展,评价应从既定的评价理念开始,最后通过与多元智能相关联的学习目标来体现。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是以具体的动词(如列举、比较、界定)来体现,而不是以抽象的含糊不清的词语(如理解、欣赏、知道)来表达。
支架2:随堂记录卡
随堂记录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捕捉,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进行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碰撞,提升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同提高;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
当然,如果随堂记录卡能够再配上反思记录卡,学生完整的学习经历将成为一种可视化的行为路径,而这些也将成为更好的指导教师展开教学的方法和路径。
支架3:成长档案袋
关于成长档案袋,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学生参与。许多档案袋的设计与编制都有鲜明的教师属性或者是成人痕迹。所以,首先我们要清晰并明确形成档案的目的是什么?档案袋是谁的?档案袋材料是给谁看的?档案带的所有权和解释权又是归谁所拥有的?
当我们明确了这些问题,真正还原档案袋自我评价与改进的功能时,档案袋中的材料才是有效的、真实的、有价值导向的。
在建立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会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看到自己进步成长的足迹。同时,来自同伴、教师、与家长的参与评价,让学生更多感悟着亲情和友情、感悟着成功和挫折、感悟着信心和力量。
支架4:评价反馈表
评价反馈是我们当下教学评价中最缺失的一部分,因为很多学生得不到教师正面的评价和反馈,或者即使有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候也是零碎的、及时性的,并非是完整的、系统的,经过充分思考或者准备的。
而评价反馈表从某种程度而言,第一,了解我在哪里;第二,知道我的差距;第三,明确我的方向;第四,不断地靠近目标;第五,清楚是否能够抵达。
支架5:学习契约书
在传统课堂中进行评价,很多教师都会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评价工具与实际的学习和学生之间不够匹配。解决不匹配问题的办法就是运用学习契约书。
在制定学习契约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编制学习任务清单,明确每个学习环节需要建构的实质性内容,运用的工具技术等。当然,某一项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能够有学习契约反思表进行结果描述,这样就能形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的评价闭环。
支架6:冲突核查表
课堂中有很多突发状况,但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机制进行应对。关于冲突核查表的制定是否又是一种新的关于课堂评测的新思维与新方向?当突如其来的状况在预设中有前置性的铺垫与思考,是否也是另一种成长的可能与赋能的方式?
比如,教师一旦发现了小组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小组成员就应该相互妥协、解决纠纷或者请求外援。为了预防和从根本上防止严重问题的发生,在每次讨论会开始之时,小组成员都应该遵守下述这些条款。
支架7:参与指南
参与指南也叫做合作指南。我们倡导合作学习、合作互动、合作教学等,但现实中假合作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一方面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另一方面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合作。
再者,他们对于合作规则、基本流程需要达成的效果并无所知。所以,通过合作指南,一方面是告知他们合作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合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等。当然,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和合作对象,他们又拥有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与此同时,相应的评价标准也产生了不同。
支架8:成长描述
其实和成长档案袋的形式有相似之处,不过更便捷、更灵活。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喜欢把自己的进步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对许多学生而言,进步的展现方式从一定程度而言,将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不断进步。
支架9:公告牌
维果斯基认为,一个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建构自己知识的,通常是通过在共同任务中与他人相互交流完成的。公告牌顾名思义,就是告知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成果、方式等。
制作公报牌,第一步策划主题,第二步是组建小队,第三步是协商设计,第四步是评议补充,第五步是修改完善,第六步是张贴公式,第七步是按步实施,第八步是对标评价。这也是一种深刻的以终为始的路径,以结果为导向倒推行动路径。
支架10:检查表
其实就是基于目标的自我核实,清晰地了解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完成情况。研究表明,依据教师提供的反馈,自己订正错误,是学生应用评价结果作出学习决策的低层次表现。而高层次的表现应该是学生自己为下一步的学习设定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
为此,学生就必须学会分析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并思考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检查表的意义所在。
老师们,教学评价改革少不了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和评价途径的改革。评价手段、方法、途径支撑教学评价改革,其本身也是教学改革应有的意义。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的是,手段、方法、途径毕竟是评价的技术,是形而下的器,即使是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实质也是为评价服务的,其本质的特征仍是教学的一部分。
教学评价改革不能只是技术或只有技术,而把评价的最根本的目的与目标悬置起来。忘掉了形而上的道,那么教学评价改革就会缺失准绳,失去标准。
理想的教学评价模样,第一,有标准,有依据,有参考;第二,勾起好奇,引起兴趣,持续探索;第三,慢慢引导,逐渐放手;第四,告诉方向,形成发散,最后实现自我实现。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老师教学管理教育类丛书 心理学学科教材¥36购买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