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嫁单亲家庭孩子年轻女孩的择偶要求,扎心又现实。
表妹今年30岁,眼看着成大龄剩女,大姨急得不得了,动员所有亲戚到处打听要给表妹介绍对象,表妹自己虽无所谓,但架不住家里老人亲戚轮番轰炸,勉强答应有合适的就处处试试。
表妹自身条件不错,长得还行,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白领,自己付了首付在二线城市买了一套房,有一辆十几万的代步车,工作稳定生活安宁,自小又独立,所以找男朋友眼光也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到30岁也没个谈婚论嫁对象的原因。
对于亲戚朋友的催婚及逼相亲,表妹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介绍对象必须是头婚;第二介绍对象不能是单亲家庭孩子。
第一条可以理解,30岁未嫁的女人,找对象很多已经是离了婚或者丧偶的了,表妹自身的条件优越,所以宁可单着也不找二婚,而第二条,很多亲戚理解不了,认为表妹年龄这么大了还挑三拣四,这样下去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吗?
关于这点,我是可以理解的。
单亲家庭孩子缺乏处理两性关系的能力
单亲家庭分为两种,一种是丧偶家庭,一种是离异家庭,相比离异家庭,丧偶家庭的孩子成长环境要好一些。
但无论哪种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基本都缺乏处理两性关系的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为了保护她的隐私,我们估且称她为小A吧。
小A是小学毕业那年父亲意外去世的,她妈妈聪明、能干,害怕再找个对象对自己孩子不好,尤其还是个女儿,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虽然也会谈男朋友,但决定为了小A一生不嫁。
妈妈性格开朗,思想也比较前卫,跟她处的像朋友一样,也会跟小A争吵打闹,但总体来说两个人基本上彼此无秘密,小A也自认为母亲给了自己父母双全家庭孩子拥有的一切,从不觉得自己身上缺少什么,直到步入第一段婚姻,小A才真正察觉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遇到第一段婚姻,小A非常珍惜,小心翼翼地维护,可是却又敏感多疑;看似处处忍让,却又在很多事情处理上显得寸步不让;总是在一些小的婚姻细节上较真,却也有着一些无法言说的妥协。
总之情绪感知能力很强,也正是这样,很多事情喜欢自己放在心里苦思冥想,却不知道平心静气坐下来跟对方好好沟通。总之,她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沟通和争吵的能力,出现问题习惯用放弃和逃避的消极方法。
最终短短几年弄得彼此身心俱疲,两败俱伤,最终以分手收场。用小A的话说就是:母亲教会了我生活,教会我明事理,却没有教我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孩子了解婚姻关系的第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相处方式,都会让孩子吸收内化,无论相处好与坏,孩子都能从观察和模仿中学到相处之道,等到长大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优化行为。
而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夫妻关系好坏,他都没有经历过,也无法从经历中汲取知识和夫妻相处之道,出了问题自然不知如何沟通和解决。
单亲家庭更难摆脱与父母的共生关系
在心理学领域理论体系里,把共生期定义为孩子从出生到6个月期间,这时候的婴儿是无法区分自己和妈妈,过了共生期之后,孩子才慢慢明白母亲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人,这个阶段的共生关系是正常的、健康的,是孩子从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阶段。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共生关系,则是成年子女与父母一方的不健康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的产生,大多跟三个因素有关:
不幸的父母婚姻、父母一方对孩子的依赖和控制、父母无视孩子情感需求,让孩子尽早地独立生活。
而单亲家庭的产生,要么是由于父母不幸的婚姻造成的,要么是丧偶造成的,无论这两个中哪个因素,在父母单独带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很容易造成父/母对孩子的焦虑、控制或者依赖,孩子很难跟父/母顺利剥离。
长时间的相依为命,让孩子无法认清照顾自己的父/母是单独存在的另一个独立人,内心也常常充满矛盾,一方面享受着被父/母照顾,一边又急于摆脱父/母控制。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跟妈妈一起生活长大,这个孩子认为跟母亲商量是对母亲的一种尊重,所以什么事情都要征求母亲的意见,慢慢长大了她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母亲不同意她的意见,她就会伤心难过,认为母亲不支持她、不理解她,她感觉自己被困住了。
而对于母亲的意见,她如果不听,就会陷入不孝的愧疚中,认为母亲一个人带大自己不容易,自己还如此不听话,饱受良心的谴责。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在人生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形成孩子的正常心理成长曲线,这个曲线上,汇聚着孩子成长过程中聚集的社会规范,一旦这个成长曲线被破坏,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远远大于自然属性,孩子如果想要顺利融入社会,那么家庭环境的健全非常重要,即便父母一方因为某种原因不在,也需要有代替角色,否则很容易造成性格扭曲。
单亲家庭孩子成家后需要很长时间磨合
我们跟身边人聊天,常常会听到有孩子的家庭说不想让自己孩子找一个单亲家庭孩子,一方面是觉得单亲家庭没办法给予孩子太多帮助,比如帮孙子之类,另一方面也是认为单亲家庭孩子成家后需要很长时间磨合。
这个磨合,一方面是两个人生活方式的磨合,另一方面是跟对方父/母之间的磨合。
单亲家庭孩子大多敏感、多疑、安全感缺失,这种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失,需要配偶长时间的耐心和隐忍,才能够得到一定的疗愈。
单亲家庭孩子长时间跟父/母单独生活,早已经习惯了跟父/母不分彼此,而这种没有界限感的生活方式代入到新的家庭,势必会造成配偶跟父/母关系不和。
写在最后:
共生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自我感缺乏,个人发展受阻。它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愿意社交、回避他人、不知道如何爱人;内在表现就是时常感空虚、无力,目标感缺乏。
只有经济独立、情感和情绪独立、接受新的亲密关系,这种不健康的共生关系才有可能顺利结束。
当然,分离并不是抛弃和断裂,而是懂得以更成熟的心理去爱人!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