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多少世纪(现在是几十世纪)

时刻小站 174

那年月、那个时代

——校园生活趣事漫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十二三岁就被以拔尖方式抽到县中就读初中,在这所学校一读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乃至补习——几年都在这所学校。所以在学校那时的酸甜苦辣咸滋味依然回味无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很多那个时代合理存在的在今天也许就是不合理的,比如那时我们班上女生人数就是个位数,而且农村女生更是凤毛麟角了!再比如吃个饭也是很特别的,在膳厅买饭一个要么早要么迟、一个要靠挤,简直如同打仗一样的。

(网络配图)

挤饭馒头发霉菜

民以食为天!人只要活着就要生活,生活必然涉及饮食问题。初中时我们在教学楼的一楼,而且还是离膳厅最近的第一教学楼,铃声一响,基本上住校生就是打冲锋地往膳厅猛冲过去,如是冲不赢你就最好别去冲锋。因为接下来的就是看谁力气更大了,人一多就是挤饭了,大个子学生可以一把把别人挤开夺取窗口优先打饭。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几十人一二一、一二一喊着号子沿着墙壁不断地从打饭窗口两边挤进去,挤到窗口的人张开两手肘,抵住两边进攻的人,争取把饭盆递到打饭师傅面前,让师傅按要求打饭。打完饭的人用双手把自己的饭盆举到头顶,掂着脚尖挤出来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悬在空中,一不小心也许饭就撒了,被别人挤出来后才完成整个打饭过程。

那时的我和老王个子比较小,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先打饭,偶尔干脆到校门口买一碗米豆腐充饥!说到米豆腐,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其实就是米浆做成的米果,切成细丁类似豆腐,清水煮煮,加点葱花、辣椒。在当时饥饿的我感觉那就是一种美味无比的食物,现在想起来还口水咄咄滴!说到米豆腐的价钱与卫生吗,好像与现在的饮食讲究那绝对格格不入,三两饭票一碗,卫生就不敢恭维了,校门口是沙子路,人来车往的,灰尘那是绝对有的,现在的话恐怕早被城管不知道赶到哪里去了?

现在早上很多人比较讲究吃什么营养早餐。那个时代能够管饱就是最大的幸福,记得那时学校最好吃的是热馒头,去得合适也许你能买到热馒头,用筷子串起来,一个筷子三到四个,一共七八个。出了膳厅,喜滋滋地一边吃一边走,走到教室门口,基本上七八个馒头就吃完了,究竟是啥滋味那就记不得了,摸一摸嘴巴,心里暗喜今天真是幸运!一天的学习也许更有劲头了!

前面说到饭,有人会问那时的菜如何?呵呵,菜吗?说来恐怕就是一肚子的酸甜苦辣咸,没办法!不能怨天怨地怨父母,只能怪那个时代穷——人穷、家穷、国家穷啊!记不得到底吃过多少回发霉的菜?也不敢想象没有菜购买的乡中学生是如何过来的(不过那时乡中好像有小周末——周三下午可以回家、周四早上返校)。记得县城学校住校生基本上是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返校的场景那是很壮观的——活像逢圩赶集的。一个人或者三五人一群,都是肩挑手扛的,挑着担子来的——担子上一头是菜、一头是米。菜一般是两罐,家境好一点的同学,其中一罐恐怕是辣椒炒鱼干(鱼干恐怕还是自己去家乡小河摸的)。但更多的是素菜干等,比如芋荷干、青菜干、浸豆角、浸菜梗,偶尔父母们弄点豆豉类、海带类,不一而足,凡能下饭又能长时间保存的素菜必是首先!

买学校食堂的菜那是计算来计算去的,算算口袋仅有的一元钱到底可以买几餐菜然后才敢下手!说到那时的一元钱那是对很多家庭来说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元,记得大部分同学是从周四早上开始买菜吃,家中带来的菜要吃到周三晚上,有的菜在大夏天其实周二晚上开始就发霉或者已经馊了,但摸摸口袋硬着头皮坚持吃到周三晚上。如果每餐都是花一毛钱买菜的话,那么周六上午上完课回家,口袋里还有节余;如果吃过三餐两毛钱的菜,那么周六上午上完课回家,口袋就空空如也;如果哪天提前消费了,那恐怕周五晚上或者周六早上就得吃白饭了!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不怨天不怨地,抬头走路、低头读书、心无旁骛,心中想着只要考到大学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

大通铺高山流水

房子能遮风挡雨就是好的,那个时代房子小一点,挤一挤也能住下来,幸福指数好像还是蛮高的!

那时家里都是土墙瓦房,而且房间也不多,也没有电,读初中时,家里还是煤油灯照明(我以前写的《儿时那盏煤油灯》)。即便如此,但人们生活好像比现在更加充实、更有滋味,邻里关系和睦融洽。夏天晚饭后大屋场门口的晒场上都是大声聊天大声说笑的人们,而今基本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听不到这样的笑声 ,很怀念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即使县城中学也只能睡大通铺,一个班一个寝室,或者两个班或者更多班挤在一个大寝室里。寝室中间是一张特大的通铺大床,靠墙的两边是连架小床,但不管大通铺还是小床都是上下两层的。中间大通铺两边住人,一个隔位住三四人,住在中间大通铺的同学一律脚朝外,一溜过去三四个隔位,一边就住下十二至十六人,这样大通铺一层就住下了二十四至三十二人,上下层算来最多可以住下六十四人,加上靠墙住的,一个大寝室就住下近八十人,厉害啊!多么节省住房啊!

而且住在这样的寝室里人与人之间更有温情感,也更有交流。晚上下了自习,洗漱完了之后,嘻嘻哈哈地大家其乐融融!海阔天空的聊天,偶尔谈论一下某某老师、某某女同学。

某天熄灯过后,张三宝就批评起某老师,说:该扎子老师冇滴条着,就晓得照书念一下 ,甘得子捱都晓得教书哦!

系啊!捱觉得伎都可能冇时间备课,胡乱应付捱等人王七山接口说道。

接下来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李四奇悠悠的地说道:昧去哇老师,捱觉得噶壁班该扎妹崽仔就蛮靓哦!唔到来做老婆就蛮好!

王五思接着说:倪就蛮昧!捱还想呢!

哈哈……笑声一片,隔壁寝室都能听得见。

接下来话题恐怕就越扯越远了,荤素搭配、中西结合话题也多,聊天开始分组进行……

此时也许窗外一双眼睛、一对灵敏的耳朵正在倾听同学们的各种议论。靠窗户住的同学首先发现情况,最先紧闭嘴巴一声不吭、装睡!

可是住在最里面不知道情况还大声地说道:阿毛股,倪该扎卵拐屎嗯哇事啊!在想妹崽仔啊?

……一片起哄声,说什么的都有。

接着窗外响起晴天霹雳:黄四伢,捱就听倪哇得最起劲了,你个瘌蛤蟆还想吃天鹅肉。明晡子,喊你爷佬来学堂!

原来班主任和值日老师早已在窗外偷听大家聊天了。随着班主任的大声吼叫,寝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个晚上就这样安静地过去,自然黄四伢也不会喊他父亲来学校,班主任也不再追究!其实班主任也知道我们这些年轻学生也就是过过嘴瘾而已,大的问题肯定是没有的。

那个时代住校生也会产生些许矛盾,比如那个时候大家更多地还是用木桶盛水(洋铁桶买不起,塑料桶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木桶最怕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就容易开裂。某日,住在楼上的初中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提了一桶水上去,准备晚上洗漱之用,结果晚自习后回到寝室,木桶的水早就所剩无几,而是高山流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已经淅淅沥沥地浇灌在黄四伢同学的被子上,倒霉的黄四伢同学,又轮到他了。他虽然跑到楼上吼了几句初中生,但也是无济于事,只好与别人搭铺一晚,熄灯后,昨天的故事又继续上演着……

高年级同学对新生的到来又喜欢又害怕,喜欢地是自己可能又往大学校门迈进一步了!害怕地是自己又长大一岁,也许某天就要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一员。

新生到校,对学校既感到新奇又感到陌生,对很多事情都是很茫然的,特别是初一学生。那时早上要上早操,班主任在班上再三强调早上起床时间为夏季5点40分、春秋季6点、冬季6点20分。第一个晚上在学校住,初一新生都很兴奋,又生怕第二天早上不能按时起床。所以第二天早上很多同学不到五点就起来,东一群、西一群坐在柚子树下聊天,等着天亮。

这时楼下高年级学生宿舍有人走出来去上厕所,看见那些新生就大声地骂道:一伙阿腻股,甘早起来托卵啊!吵死了!说归说,安静了一会儿之后,新生还是在老生走后继续叽里呱啦地聊天,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事情其实年年都发生,新生到校都是这样的心情和状态,我记得大学的时候也这样的。

校园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美好的青春回忆。谁的青春没有记忆?要是能再回到学生时代、回到那个寝室多好啊!记住青春的自己,也记住青春时代五味杂陈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