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韵词音(教师礼赞,于丹丹/文)

时刻小站 180

诗是文学百花园中最芬芳绚丽的花朵,也是文学王国里最优雅灵性的仙子,还是文学中表达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把浓郁情感、体验、感悟、爱憎等表达最简洁、最灵性、最生动表达的一种形式。这次有幸荣获2019年中国黄金诗大会比投的金雕金奖和全国最受欢迎女诗人,是我始所料不及的。但是,我对诗歌的热爱、痴迷、执着和投入是与生俱来和不可动摇的。因此,通过人民日报版这个平台,向国内外热爱诗歌的朋友简要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与感悟,权当我对广大读者朋友和网友对我关爱支持的回赠吧!

一、与诗结缘解风情

可以说,我与诗歌有着天生的缘份,我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十分的幸运,我出生在一个文艺气息浓厚之家,儿时,在作为艺术学院教授的外婆陪伴下,我从牙牙学语时就受到了诗歌的熏陶启蒙。我的幼年生活中就充满了中国是传统的诗词戏文,这也让我从小就爱上了这些韵味十足,极富文采辞情的中国古典诗词。上学后,我对诗词曲赋的热爱更是如痴如醉,每天捧读诗文便觉得唇齿生香,如沐春风。在长期的诵读中,我无师自通地开始了处女诗词的写作,并为大家朗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收获了一大批由同窗构成的粉丝。也正在此时,青春年少的我,从古典诗词之外,又遇到了大量的现代诗作,我从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中我读出了青春期的积极与迷茫的交织;从舒婷的《致橡树》中感觉到了爱情的坚贞与独立的品格;从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体会到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于是,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交融到了我的生命之中,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升华在我的灵魂之中。随着年齡的增长,伴着岁月的变迁,我经历了常人不曾有的生活坎坷,带着时光的馈赠与人生的沉淀,我把我的一切寄情于诗歌。我在欣赏和诵读别人的诗作中寻找自已内心的桃花源,我也在自已的诗歌作品中用情描摹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以诗为伴乐在其中

诗歌给了我一个精彩的童年,诗歌给了我一个充实的青春,诗歌更带着我徜徉在人生的漫漫长卷之中。

每一首诗,都是融入了深厚情感的富有音韵、色彩的立体画卷;诗的一字一句都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密码的个性解读;诗的一段一阙都是诗人风格与灵魂的彰显;诗的每一个字、句和标点都诗人具有生命气息的深层呐喊与深情吟唱;诗是每一位诗人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丑恶的抨击。每一位诗人都是一个内心柔软、精神世界极其丰富和激情澎湃的人,只有心中都饱含了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热爱,他才能够把这份拳拳之情镌刻在诗的画卷中;每一位诗人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才艺兼备、敏锐笃情的人,才能把别人不在意的风景、风情、风俗、乃至心中的点滴感悟,巧夺天工地挥洒在诗文之中。因此,我认为,诗歌不仅是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诗歌也是最完美的抒情表达,诗歌更是最饱含生命气息和生命张力的文学作品。诗歌是心灵孕育、发酵的产物,是给生命以精神的慰藉。读诗,就是与诗人的灵魂隔着时空对话;写诗,就是自己听自已的灵魂发声的回音壁。

作为一个70后的女性,我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回顾我这40余年的人生,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陪伴我时间最长,让我最痴迷、最难以割舍的就是诗歌了。

记得曾经年少自信的我,用浓烈、炽热又稚嫩的文字作诗,高歌校园生活和自已的故乡,完成了处女作《园丁赞》、《雾凇赞》……是那时的我,用青春的激情在舞台上诵读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沁园春.雪……也正是参与这些诗歌的创作和表演,让我获得了无数的掌声与鲜花,增加了我人生的自信与豪迈。

也记得情窦初开的我,学会了在诗作中探寻爱与被爱的滋味,也学会了用诗记录内心的感动,于是有了含蓄婉约的诗作《蝶舞》、《花梦》……也是那时的我,开始执着于现代爱情诗的朗诵,在校园广播中经常会回荡着我诵读《雨巷》、《致橡树》……也正是这些柔情的诗句让我慢慢懂得了爱情的珍贵,在我的诗歌创作中埋下了婉约清丽的诗风。

后来,我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带着我的诗歌情缘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在服从命令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的艰苦训练和执行任务中,钢铁的意志、轩昂的气概都如影随形地进入了我的诗歌之中,便有了《不朽的军魂》、《绿色的思念》……与此同时,作为军队宣传干事和电视节目主播的我,把更多的诗作朗诵表演,《满江红·怒发冲冠》 《长征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军旅生涯丰富了我诗歌创作的内涵,增强了我的诗作的铿锵之力,也正是诗歌的魅力让我傲人地在军营中崭露头角,受到褒奖与嘉勉。

从部队转业后来到吉林大学工作,我带着军人令行禁止的作风和诗歌缘情绮靡的特色开展了新的工作,此时的我多了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少了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写冰冷的公文。但生活中的我没有放下对诗歌的热爱与坚守,在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诗文细心品读,从古诗词中回味春秋战国,感受唐风宋雨。我也正是在这些诗歌中可以放松思绪,梦回千年。也正是此时,我的人生开始经历了一日千年的变化,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此,本就孤傲的我,只剩下诗词为伴。于是,我投身于儒林诗海,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与每一位诗人的灵魂碰撞,我读出了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这些优美苍凉的诗句都是情之所至的疏泄。也正是这时,我只读诗,不再写诗,只是静静地看诗作品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与诗融为一体的人,我的诗就是我的灵魂,我的内心,我不愿审视自已的彷徨与消极的灵魂,更不愿把它释放和挥洒。

幸运的是,当我离乡远行之后,我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当中。又在诗的陪伴和指引下结缘诗社,开启了我人生新的诗词旅程。在这里,我凝炼了前半生的人生履历,提纯了我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开启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诗歌创作之旅。有爱情诗《等》和《遇见你》《感谢你》,有古体诗词《苏幕遮.雨滂沱》、《中秋寄情》,有赞颂诗《父亲》、《教师礼赞》、《回眸军旅》……这些诗歌的创作都源于我的真情实感,都是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灵魂的皈依与独白。

三、用诗寄情传承美好未来

诗默默地陪伴着我走过了如歌的花样年华,诗集中泛黄的笔迹是我人生的烙印,脑海中美妙的诗句是我人生最美的花环。诗给了我一个充实瑰丽的精神家园,诗给了我一个静谧祥和的心灵港湾,诗歌给了我一个自由舞动的灵魂星空。

众所周知,诗歌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智慧结晶,是灵魂内涵舒展与心灵对话的外延拓展。每一首诗,都是一幅隽秀的画卷;每一首诗,都是一首生命的交响与咏叹;每一首诗,都是情与景、古与今、新与久、虚与实的交融与叠加。透过诗,我们与诗人并肩而立,能读到人们亘古追求的友情、爱情、亲情,能看到壮美的祖国河山,能体会到生与死、得与失、聚与散、兴与衰的抉择与无奈,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能发现战争的残酷和爱国将士的赤胆忠心,更能知道中华民族的不朽与辉煌。

也许是因为当今社会文化产品太多样化,展现形式也更多元化,人们选择作为最古老又最有抒情美的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读者量令人堪忧。文化产品的创作的主体是创作者,而大多数文化产品尤其是流行作品中,缺乏真实生活的写照,更缺乏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只有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只有情感真挚和具有爱心良知的人才能创作出读者喜欢读的诗。诗是语言和心理活动结合的产物,诗是灵感、音韵、节奏、画面有机结合的产物,诗是最具灵性的文化产品,诗也是最能源远流长的作品。因此,我热切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重拾这人世中最美好的文化瑰宝,用心品诗,用情作诗。

今天的我,在诗歌的陪伴下经历了涅盘与蝶变,我感谢诗歌带给我的一切,感谢前世今生诗歌与我生生不息的炽热情愫。也正是因为我对诗歌的这份难解难分之情,我会继续在我的后半生以心为砚,以血为墨,以魂为笔,将我生活的丰富经历、跌宕的人生感悟、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义无反顾地熔铸在诗中。我将用我的真情为诗吟诵,用我的灵魂与诗共舞,希望我与诗歌的情缘能够寄情传承美好未来。

作者简历

于丹丹,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副教授,曾任吉林大学副教授、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校园电视台主播、宣传干事。现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产业研究。曾在全国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数篇,荣获2019中国黄金诗词歌大会秋季颁奖金雕金奖和全国最受欢迎女诗人。(编辑/周晓荣)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