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大学以前,对于清朝末代皇帝,我个人认为是光绪皇帝。自从听了百家讲坛,才晓得末代皇帝是溥仪。
咸丰皇帝正值壮年去世,留下了唯一的子嗣——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六岁登基,十九岁就病逝了,虽已结婚却没有子嗣。于是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就立咸丰的弟弟醇亲王的儿子为帝,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其实是过继给咸丰皇帝做继子的,这样当皇帝才会名正言顺。
光绪皇帝一生的命运很悲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虽有治国安邦之心,却没有实权,导致他最后满怀悲愤之情离开人世。光绪皇帝三十八岁去世,一生没有子嗣。当时清政府还没有灭亡,皇位空缺,自然就要立新的皇帝了。慈禧太后为了日后继续把持朝政和死后不被清算,早已选中光绪皇帝弟弟的儿子,也就是三岁的溥仪作为未来的大清皇帝。在光绪皇帝未去世时,溥仪便被接入了宫中,从此开始了宫廷生活,这就奠定了溥仪未来的人生走向。当清朝晚期的皇帝是一件特别悲哀的事,因为那时处于多事之秋,内忧外患重重,想使国家走向富强,是非常困难的事。
溥仪三岁登基,六岁时清朝灭亡,他也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这也就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他。清朝虽然灭亡,但是中华民国对清室有优待政策,允许皇帝及家人、太监及一些臣子继续留在紫禁城,不至于流落在外。溥仪也就继续当他的皇帝了,只不过只剩紫禁城这个小朝廷了。待在里面的溥仪逐渐长大,也渐渐地知道些事情。对于宫廷,他很想逃脱,却又逃脱不了。在他青少年时期,他遇到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英国人庄士敦。在他的教育下,溥仪对于外界和西方国家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溥仪比起光绪皇帝要好的多,至少不会很受制于人,敢于反抗旧思想,接受新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后由于冯玉祥取消了清室的优待政策,溥仪等人不得不从紫禁城搬离出去。出了紫禁城,溥仪就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了,什么都做不了,只得到父亲家住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溥仪投靠日本关东军,从此走上了叛国之路。日本关东军为了统一东北三省,就在那里利用溥仪的皇帝身份建立了伪满国,溥仪也就成为了伪满国的傀儡皇帝,处处受制于日本人。后来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战败,伪满国才垮台,溥仪也就不是皇帝了。之后,他先在苏联软禁一段时间,然后回国接受审判,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待了十一年。在十一年的牢狱生活中,他渐渐地走向重生,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牢狱生活结束后,余生便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正常生活了,直到1967年去世。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
溥仪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