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电影(那些不能错过的厨房美食电影)

时刻小站 293

食色,性也。

美人、美食、美景,鱼叔向来无法抗拒。

最近,一部期待已久的养眼大片终于上线。

三大主演,直冲颜值天花板。

而且是美食题材。

好不好吃不知道,摆盘倒是精致。

不过,随着情节发展,鱼叔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故事走向十分奇诡,既吊人胃口,又细思恐极。

万万没想到,今年第一部奇片就这么来了——

《菜单》

The Menu

玛格特和泰勒,是一对热恋情侣。

泰勒财大气粗,出手阔绰。

这回,他要和玛格特一起去一家顶级的网红餐厅

餐厅在一座岛上。

所有赴宴的客人,需要先乘坐一艘游轮前往。

每次只招待12位客人,每人1250美元(约合人民币8500元)。

听到一顿饭如此昂贵,出身普通的玛格特忍不住感叹:

吃啥?吃的是劳力士吗?

很快,玛格特就发现这顿饭确实不简单。

贵,还不算什么。

最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用餐仪式感

在吃饭前,会有专人介绍餐厅环境和食材。

海鲜是现捞的,蔬菜是现摘的,牛肉更是严格熏制152天。

为的就是给客人最顶尖的用餐体验。

晚宴餐厅,更是装修高档,格调非凡,堪称一本「网红餐厅装X指南」

最显眼的,就是规矩、森严的开放式厨房

一览无遗的后厨,近乎军事化管理。

主厨是绝对的权威,一呼百应。

每次下达指令,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整齐划一的「遵命,主厨」。

主厨一看是「伏地魔」出演,就知道有古怪。

每次说话前,都要猛地击掌。

掌声起,全场静。

他就是整个晚宴的绝对中心。

大家吃什么、做什么、干什么,全部由他决定。

顾客是上帝?

对不起,这里的顾客完全没有选择权

想加餐?

对不起,不行。

不想吃?

对不起,也不行。

在这样的气氛下,食物也显得与众不同。

之前还在船上时,玛格特就尝到个叫作「木犀草乳液生蚝」的菜。

介绍的花里胡哨,却被玛格特一针见血的吐槽:

「不就是池塘里的废料?」

餐厅里的大餐,更是一个比一个奇怪。

有一道,叫「无面包面包盘」。‍

没有面包,只有面包的蘸料。

完全是玄学,凭想象吃空气面包。

还有道菜叫「岛屿」。

盘子上摆出小岛的模样,用石头、绿植模拟岛上生态。

乍一看,精致美观。

可一吃,就是普通的扇贝肉和海草。

吃到后面,菜品越发诡异起来。

每道菜上菜前,主厨都会讲一个故事。

一开始还是讲自然社会真善美,后来变成童年阴影腿上插刀。

轮到一道名为「困境」的菜时,请上一位年轻厨师。

三言两语,眼角噙泪。

本以为这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奋斗故事。

出乎所有人意料,厨师用极快的速度把枪塞进嘴里——

砰!

脑后的鲜血溅在提前挂起的防水布上,人应声倒地。

全场一片哗然。

而主厨则淡定地安抚大家。

说这都是「菜单」的一部分。

接下来,玉米饼上桌。

而看似平平无奇的饼皮,却让所有人心里发怵。

每个人桌上的饼皮图案都不同。

有人是税收账单,有人是出轨照片,有人是坑人黑历史。

小小饼皮,印着每个顾客最黑暗的秘密。

有人被这一幕幕吓坏。

想要退席离开,没想到根本走不了。

这顿晚宴,禁止中途离场。

而破坏规矩的代价十分惨痛——

一根手指。

眼看一场高端晚宴,逐渐演变成谋杀现场。

再吃下去,怕是命都没了。

而在后头,还有更多让人心里发毛的地方。

整部电影相当怪诞。

在俊男靓女的包装下,《菜单》其实是一部犀利的讽刺电影

矛头指向的,就是当下各种浮夸花哨的高逼格网红餐厅。

片中的餐厅,环境离谱,价格离谱,菜品离谱,厨师也离谱。

近乎全方位的离谱,正是网红店的惯用手法。

主厨掌握一切,自诩艺术家。

从每道菜、每个客人,到整场晚宴、整座小岛,都是他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他还会亲自为每道菜安排一段故事介绍。

让人在品尝之前,先获得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食物不是用来吃的,而是需要欣赏、享受。

每位顾客,他都精挑细选。

继而确保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感受。

晚宴菜单私人订制,分量配比精确计算。

通过故事包装和氛围渲染,让每个人都够吃。

但,绝对吃不饱

主厨就像一位疯狂的艺术家。

他解构所有食物,强行赋予艺术意义。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菜单」的一部分。

电影剧情看似浮夸,但很多地方都让人似曾相识。

比如,吃饭前的「手机先吃」。

泰勒作为美食发烧友,严格落实这一点。

哪怕餐厅禁止拍照,他也忍不住每道菜都先来几张。

再比如那些浮夸的菜。

放到普通餐厅,那就是诈骗。

但在网红店,就是有格调。

那些有钱人即使觉得离谱,也不会承认。

反而只会大加赞赏,称之为大胆的艺术创新。

最讽刺的是,其中一位顾客是美食评论家

她的工作本就是为大众挑选那些好餐厅。

但实际上却变成富人的特权,强行为浮华的食物附上新意。

那份由海草和石头做成的菜,在她嘴里变成了「吃大海」。

看到那份没有面包的面包,她先说自己觉得难以理解。

但话锋一转,就对其不吝赞许。

认为主厨敏锐地洞察到「食物反映的阶级历史」。

所有人都在夸,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哪怕只是一句「不错」的评价,也会被觉得肤浅。

在这里,所彰显的不止是有钱,有逼格,更是代表了有钱人的面子。

主厨为他们创造了趋之若鹜的网红餐厅。

让他们感到自己高贵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这帮顾客,用他们的虚伪和傲慢,无形间配合主厨,成了他菜单的一部分。

电影名为《菜单》,但其实「菜单」不止是菜肴。

而是置身其中的所有人和物件。

主厨看似是这类美食艺术的忠实拥趸,但其实更像是逢场作戏。

他用做作的顺从和虚伪的表演,紧紧握住了这些富人的命脉。

他知道他们不会反抗,他知道他们只会恐慌却毫无作为。

这是他要对抗的,同时也是他要毁灭的。

因为,所有认为美食即艺术的人,根本不去在意菜品本身

他们想要的,就是用金钱包装出来的体验。

食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与众不同。

没人在意能不能吃饱,就像他们根本不在意主厨做的是什么。

有人只听故事,只顾拍照,只顾无脑夸。

有人来了11次,却一道菜也不记得。

所谓的晚宴,对他们而言,就是看一场换了形式的艺术展。

当然,《菜单》本质上说的不是美食。

而是,阶级

从一场平平无奇的社交活动,变成一场针对富人的围杀。

在这部电影里,玛格特成了唯一的例外。

***以下有剧透,情谨慎观看***

应召女郎的身份,让她成了全场最特别的一位。

当男友忙着跟主厨道歉、旁人忙着吹嘘食物精美时,只有她直言不讳。

要么说口味平平无奇,要么说根本吃不饱。

甚至点出这家餐厅最奇诡的地方。

「你花钱买了他的服务,为什么还要听他的话?

玛格特的坦率,在一众富人之间显得很异类。但也因此吸引了主厨的注意。

相似的贫苦出身,使得玛格特对食物保有着最原始的感觉。

在他人都缄默不语时,她大胆提出自己没吃饱,转而要主厨做一份芝士汉堡。

玛格特的「出格」,反倒赢得主厨的好感。

在做汉堡期间,主厨罕见地露出微笑。

他从玛格特身上,看到了顾客对食物最纯粹最原始的喜爱

而他,也不用费尽心思想故事、做包装。

他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出一个好吃的汉堡。

现实中,网红美食的风潮也在不断的发生。

比如前阵子大火的「围炉煮茶」。

简单的布置,低廉的食物。

经过网红包装和营销风气,转而变成一种「高端精致生活」的代表。

可实际体验往往就如同玛格特那样,吃了个不痛快。

还有各种特立独行的餐厅。

单人价格上千,预约要提前数月,才是档次。

菜单开盲盒,餐厅规矩多,才是有格调。

老板脾气差,服务员摆脸色,才是有个性。

吃饭的意义,彻底变了味。

然而,受网红之风影响的不止是餐饮,还有各种生活方式、流行文化等等。

它们都在将一系列离谱的外在行径,包装成一种让人们趋之若鹜的潮流,最终反而脱离了其最初的意义。

《菜单》的设定出彩之处就在于此。

它用桌上的菜,来指代所有被过度包装的「艺术品」。

看起来很美很诱人,但就是不能让人吃饱,也索然无味。

对这些浮华虚伪之物的过度追捧,想掩盖的也是一种空洞无趣又想攀附格调的内心。

就像片中痴迷于高级食物想象的泰勒。

只有浮夸的自我感动,对近在眼前的死亡、混乱视而不见。

他完全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最终,他也成了最极端也是最可悲的牺牲品。

作为今年第一部惊悚片,《菜单》算不上完美。

在故事剧情、角色塑造等方面都有些瑕疵。

但比较巧妙的是,它在讽刺、惊悚和喜剧之间平衡得还不错。

总体而言,不失为一部有趣的电影,值得一看。

尤其是结尾相当荒诞。

看完之后,胃口大开。

好想来一份大号芝士汉堡,狠狠咬上一口。

爽!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