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如何保养(汽车保养的10个小常识)

时刻小站 164

怎么都没提到轮胎啊

我的上一辆车是小鹏P7,大概6万公里换的原厂轮胎。折合下来每公里轮胎费大概1毛钱,所有保养才折合每公里5分钱。在油车上,1毛钱相比油费可以忽略;但在电车上,轮胎费不仅比保养费高,甚至比电费还多啊!

换的时候,师傅说你挺有耐心啊,胎纹都磨光了才来换!换完之后,看着漆黑的胎面感觉倍棒,看起来显得更加运动了!

左下:磨光的胎纹 右:换完新胎

不仅是看起来更运动了,换完胎之后开起来也真的变爽了,就像老车突然变成了新车一样的感觉!此时我才回忆起来,这辆P7开了两三万公里时就感觉底盘变差了,后来越来越差,直至频繁打滑。当时还以为是新势力造车水平不行呢,原来只是电车的轮胎磨损太快了啊!

东北证券的行研报告指出:相比较于燃油车随车速逐步建立扭矩的温和特性,电动车的起步扭矩大,一方面对轮胎磨损更大,另一方面对轮胎抓地力降低的敏感度更高[1]。

燃油车与电车的起步扭矩特性对比

由此可见,电动车要想保持良好的驾驶体验,轮胎状态尤为重要。要么保持「轻踩电门、少踩刹车」的驾驶习惯,要么提升换胎频率 —— 这是电动汽车独特的保养需求。

频繁换胎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以前开小鹏P7的时候,米其林19寸PS4轮胎趁优惠可以1359元买到,6万公里换一次折合每公里1毛,3万公里换一次就是每公里2毛了。

如今开蔚来ET5,20寸倍耐力P0轮胎单个要2500元,3万公里换一次那就是每公里4毛了,快抵上开油车的加油费了,这实在是换不起了啊……

进口高端轮胎的价格高昂

此时,我开始严肃地考虑一个问题:同样的钱,与其买进口轮胎捏着鼻子开着6万公里,不如买国产轮胎开2万公里,天天都用新轮胎

把视野放宽之后,我渐渐了解到了更多行业信息。比如汽车配套的原装市场主要由进口品牌把持,它们给车企供货价格并不高,但充分利用消费者换轮胎时的思维惯性,在售后替换市场定价较高;国产品牌在汽车配套的原装市场还非常弱势,主攻售后替换市场,利润率比较低所以价格也非常实惠。

重点轮胎企业的配套车企信息

以我的消费理念,买电车都是买那些单车亏损最严重的企业,那么买轮胎肯定也不想让企业挣太多钱。下一次,一定要换国产胎了。再说,在王珢的一项测试中[2],国产胎除了静音性之外,各方面性能表现都不逊色啊!

以前买原厂进口轮胎,费钱但却无脑轻松;如今打算换国产胎了,就需要仔细研究一下轮胎特性了。

相对于燃油车,电动车的特性可概括为「自重大、续航短、起步快、胎噪敏感」[1],相应地就对轮胎提出了要求:

低滚阻:为提升续航,油车只需要加大油箱,电车则需要增加电池,成本差异很大。例如蔚来ET5配低滚阻轮胎的19轮圈版本,就比20寸轮圈版本的CLTC续航多了12%左右。瑞银报告也分析了这一问题[3],认为电车降低轮胎滚阻比增加电池要划算得多!

降低滚阻相当于增加了电池容量,更划算

强抓地(抗湿滑):电车起步加速度大,雨天非常容易打滑,因此需要轮胎有更强的抓地能力,特别是在湿滑路面上。高耐磨:电车自重大,加速、制动工况多,轮胎很容易磨损。再考虑到电车加速度大对磨损后性能降低的敏感性更高,且电车的年度里程普遍较高,电车替换轮胎成本就不可忽视了,对轮胎耐磨性的要求更高。高静音:由于没有发动机噪音,就会显得胎噪更为显著,所以需要更好的轮胎静音性。

优化单个性能更不难,但要四个性能全优化,那可就太难了!因为轮胎设计领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魔鬼三角」:低滚阻、高耐磨、强抓地三个性能不可兼得,优化其中一个性能,必须损害至少一个其它性能

考虑到静音性能通常要求轮胎材质软,而高耐磨、滚动阻力要求轮胎材质硬,这两个性能常常也是此消彼长的。这就从传统轮胎的「不可能三角」拓展成了电车轮胎的「不可能四角」

轮胎的魔鬼三角

注: 另外一种轮胎降噪思路是采用更细密的轮胎花纹,但这会导致轮胎的干地抓地力减弱、湿地排水性变差,从而与抓地力、抗湿滑性能产生矛盾。

正因为「魔鬼三角」的存在,我们是找不到完美轮胎的。著名的轮胎厂家,大多都是各性能的平衡高手。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低滚阻、高耐磨性能是必须的,因为这二者都直接与钱相关:低滚阻相当于多了几千块钱的电池,高耐磨相当于少换几千上万块钱的胎。至于抗湿滑嘛,后驱电车只要下雨都会滑,以后我就买四驱好了,反正电车做双电机四驱比油车简单得多!

把抗湿滑性能抹掉,「不可能四角」拓展成了电车轮胎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变得简单了一些。然而,低滚阻、高耐磨都与高静音是矛盾的。这让人又纠结了起来,因为买电车的一大优势就是静谧性,总不能为了省钱就容忍胎噪吧?

说是不可能三角,实际上轮胎企业还是有独门秘技去优化,只不过成本比较高而已。这让我想起了电脑显示器的竞争格局,传统的NanoIPS技术很难优化HDR性能,4K显示器做到HDR600的LG 27GP95R价格4500元,做到HDR1000的LG 32GQ950就要10000元了。

采用新一代MiniLED技术的KTC M27P20 Pro,同样做到了HDR1000却也只要4400元 ——由此看来,破解「不可能三角」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行业的创新技术

那么,电车轮胎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应该如何破解呢?类似的思路,总体设计上先保住低滚阻与高耐磨性能,再用创新技术提升轮胎的静音性能。

提升轮胎静音性能的创新技术,就是在轮胎内壁增加聚氨酯静音棉。胎噪分为轰鸣音(Booming)、空腔噪音(Cavity)、咆哮噪音(Rumble),产生频率依次增高,整体500 HZ 以内。研究显示[4],轮胎内部贴合吸音棉可以有效降低180-250Hz的空腔噪音。

轮胎内部贴合吸音棉可以有效降低180-250Hz的空腔噪音

按理说这个技术不算太难,成本也不会太贵,应该可以很快普及吧? 特斯拉的Model 3/Y原厂轮胎确实使用了此技术,但大部分进口品牌仅应用在高端产品中,例如米其林e聆悦、竞驰EV系列、韩泰万途仕s1 evo、马牌PC6等。

聚氨酯静音棉轮胎的另一个特点——减震抑震。这是目前电动车更需要的性能之一。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阿维塔11,它采用了22寸轮毂和40的扁平比,塑造了更加动感的造型,同时大轮毂让它获得了更强的运动惯量,优化了续航。低到40的扁平比,更加考验轮胎滤震性能,因此阿维塔11也采用了带有静音棉的马牌PC6轮胎,既为了静音,也是为了减震抑震。

这也不奇怪,毕竟进口轮胎本来就在市场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CR5市占率接近50%),新技术会被当成提升利润率的工具,而不是取得市场突破的手段

进口轮胎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国产品牌对待新技术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本身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率先利用新技术才能弯道超车

就比如说,刚才咱们提到的显示器领域,如果不是率先利用MiniLED技术,把LG当年的万元机皇打到4500元,谁买会注意到KTC这个品牌啊?类似的竞争也出现在固态硬盘领域,长江存储的崛起,使曾经2000元左右的三星2T 970 evo固态硬盘降价到了999元,最终受益的就是消费者。

途虎APP轮胎排行榜的15款热销轮胎中,有3款轮胎使用了聚氨酯静音棉技术[5],而汽车养护领域的专家汽车奇谈高小强就选用了其中一款。

他选用的是支点轮胎,这让我也重点关注了这个品牌。他在粗糙柏油路上的实测结果显示,支点静力S1的静间表现确实不错[6](如下图)。这点也不意外,因为这款轮胎在开发时,性能对标的就是米其林e聆悦系列。

等我的ET5到了四五万公里需要换胎的时候,就打算这些应用了聚氨酯静音棉技术的国产品牌中来选。其中,支点轮胎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在胎侧采用了尊绒天鹅绒工艺。过去制造一条轮胎,就像我家小朋友捏橡皮泥,字符、从模具里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尊绒天鹅绒工艺通过纳米级激光雕刻工艺实现象牙黑视觉,长时间也不会发白、皲裂。

这个工艺对轮胎本身性能并没有提升,但也是很重要的。轮胎新旧对车的颜值影响很大,例如我那辆P7,新胎的黑色胎侧提升了整辆车的精气神。亮黑的轮胎,就像我们脚上的黑皮鞋,更显精神。

写得比较长,那最后做三点总结吧:

电车与油车保养不同:电车没发动机、没机油,日常维护保养简单很多,整体保养费用也低不少。相对来说,由于电车对轮胎的要求更高、磨损更快,轮胎就成了电车不可忽视的保养大头。电动车轮胎特性:在低滚阻、高耐磨、高静音、强抓地的「不可能四角」中,可以通过双电机四驱来解决抓地问题,通过轮胎结构与胎面花纹设计实现低滚阻与高耐磨,再以聚氨酯静音棉技术来实现高静音特性。轮胎替换策略:由于电车轮胎磨损太快,轮胎生命中后期的驾驶体验受影响很大,买一个进口胎开6万公里、不如买有七八成功力的国产胎开2万公里。下次替换轮胎时,准备在应用了聚氨酯静音棉技术的国产品牌中来选,目前留意到支点、雷神、东风三个品牌,大家有推荐的也可以给我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