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是一种能力,是指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通俗来说也就是能控制住自己冲动的心理,做事情能够看得到未来的成果,当下会静心去努力完成该做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很有名,也被很多人借鉴,但是也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许多人把延迟满足当成了欲望控制,我有需要的东西,为了不被满足,故意延迟,从而来训练自己的忍耐力。这种做法本末倒置,有点曲解了延迟满足真正的含义。
延迟满足不仅仅是在体现欲望控制,更多的是一种培养挫折的耐受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否坚持,下定决心努力地去完成,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比如你出来参加工作,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为了考上心仪的单位,你必须努力学习,要去考证,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这半年的时间之内,你需要克服自己懒惰、消极的情绪,每天给自己规定目标和任务完成。
这段时间之内,你要克服玩手机的欲望,出门旅游玩耍,还有不好好看书的过程,这些事情你得学会控制,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要控制,考试成功以后你可以尽情地玩。
这种的话才是真正的延迟满足能力,学会用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心理。
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就会容易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贪睡爱谁懒觉不起床、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等。这些不良习惯出现泛化,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则会有固执、任性、焦虑等状态,遇到压力止步不前,影响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功能。
它是意志力的表现,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部分。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非常自律,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够脚踏实地完成任务,而有些人则会耐受不住,在学习的时候,一旦有人打电话说要不要出去玩,就马不停蹄地出去了。
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绝非一朝一夕形成,长期的环境、教育理念的过程里逐渐发展来的状态。它需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意志力的培养,需要有合理的目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恒心,具有强大的意志品质。
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呢?有几种方法可以学习。
1、列目标,定计划,按时完成。延迟满足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习惯,要有这种能力,平时得有目标塑造的过程。给自己列个表,每天规定什么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完成任务以后,就放下该做的事情。
有得有失,进退自如,这就避免了临时抱佛脚或者囫囵吞枣的局面。
2、不计较一时得失。做事情要有毅力和耐心,对于事物切勿有太强的成果观念。做什么事只追求结果。一旦结果做不好,或者感觉难度大,就不去做了,这种想法对成长会有很大的阻碍。
真正好的做法是循序渐进,无论做什么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想着一步登天。慢慢来,用3年、5年时间成长。
有些人会问,3年、5年是不是太长了?从人生角度来说一点也不长,只是很短的一段经历。
你会发现,如果你把时间目标定得合理,不追求1天、2天完成事情,而是花1年、2年允许自己成长,进步会非常快,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也是做事情的成功条件之一。
没有人天生会走步,也没有人天生会说话,总得有个时间去发展,欲速则不达。
3、享受过程。对过程要保持享受,每天专注自己该做的事,获得进步就可以了,只要自己开心,满足就没有问题,至于结果怎么样,就随缘吧,然后在这过程里不断改善自己的缺陷。
随着时间推移,当人的心态能够更加平稳,也能够有意志力去完成一件事情时,人的自制力也会提高,会获得长足进步。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