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坐火车去兰州路过宁夏,清晰地记得有青铜峡一站,从地图上看到有一个水利工程,还开发成了景区。后来去宁夏时听当地朋友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值得一游,这是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素有"黄河小三峡"之称,峡谷长10多公里,两侧的崖壁30多米高,粗犷、雄浑、壮观,也被称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
从地质学讲,由于贺兰山、六盘山呈南北纵向分布,组成祁(祁连山)吕(吕梁山)贺(贺兰山)"山"字形构造体系的中轴,在这中轴的上下两段的接合部位,露出了一段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和砂页岩互层,质地坚硬致密,由此形成此峡谷。
青铜峡自古就是黄河九大干渠的渠首,是"塞上江南"的发源地,峡谷中河水时缓时急,两岸山势对峙,闻名遐尔的108塔依山而建,与拦河大坝遥遥相望。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闻名于世,集中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几大优势,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风光和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了著名的黄河大坝、壮观的十里长峡、独特的一百零八塔、神奇的卧佛山,还有以农业滴灌和生态观光为特色的金沙湾等一批精品景观,充分展现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风情和塞上江南风光。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主要景观有"拦河大坝、一百零八塔、秦王古渡、群虾石壁、天书雄阁、观音台、睡佛山、青铜峡石刻、金沙夕照、牛首慈云、黄河落日、宁夏水利博物馆、大禹文化园、十里长峡、鸟岛、牛首山西寺、中华黄河坛"等,景区配备了游艇和漂流工具,特别是西北黄河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子"特色漂流项目,被誉为"西北第一漂"。
上世纪60年代,黄河青铜峡修筑了一座拦河大坝,建成了装机容量30.5万千瓦的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库容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如今,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深入,泛舟领略西北黄河风光已经成为黄河大峡谷一项必不可少的游览项目。2020年初的疫情散去,3月21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按下了春天的启动键,召唤四方游客领略西北春色的同时,体验黄河两岸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圣地。
到青铜峡景区108塔是必看的一处景观,塔群建于西夏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实心式喇嘛塔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零八塔坐落在十分陡峭的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依就山势凿石分阶建造,自上而下,按一、三、五、七的奇数排成十二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因塔数而得名为一百零八塔。
塔的底座为砖砌八角形须弥座,实心、覆钵式的塔体,外表涂抹白灰。塔顶是宝珠,与北京妙应寺的元代白塔十分相似。最上面的一座塔形制特别大,以下逐层按比例缩小,远望可综观塔群的全貌,很符合几何透视的原理。此种形制的塔群建筑在中国的古塔建筑中是独有的一例。
在宁夏水利人的眼中,青铜峡就是宁夏水利的发源地。青铜峡景区有一座水利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真实地反映了宁夏经济社会与水利发展历程相互依赖的关系,全面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诠释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真谛,让我们了解了古老的宁夏引黄灌区灿烂的文化。馆内展示了曾经散落在乡野却见证着宁夏水利史的物件——古老的水车、架子车、民国时的测量仪器、扁担、箩筐、竹篓等,因为它们,博览馆的内容显得丰富而生动。和这些老物件零距离接触,也是在解读宁夏水利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感受宁夏水利文化的辉煌。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向自然宣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一人,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也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之一。"天覆其苍,地载其黄",作为中华历史与文化的集合,几千年来大禹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在大峡谷的黄河岸边,建有一座层层叠叠的大禹文化园,为我们再度打造出一座属于中华民族的丰碑与精神家园。
大禹文化园为仿汉代建筑风格,总体布局分为"一核"、"一轴"、"两翼"。"一核"为水路交通转换核,"一轴"为建筑景观中轴线,沿着轴线建有码头、广场、牌楼、入口大门、钟楼、鼓楼、明堂和大殿。两翼是主轴建筑与文化延伸及视觉延伸,建有河图洛书、九州苑和大禹雕像。整体建筑高度由西向东逐级增高,高差31.05米,形成错落有序的布局。
游船行驶在滚滚而来的黄河上,朵朵浪花从身边飞过,乘船开进峡谷,一路赏心悦目的美景,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卷。河道左侧是牛首山,右侧是贺兰山,就像伸出的一双大手拥抱着黄河。不远处水鸟戏着芦苇,快艇飞驰而过,船在河中行,人在画中游,陶醉之情溢于言表,黄河大峡谷风光,果然名不虚传。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