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有生之年系列)

时刻小站 131

《七人乐队》汇集了香港七位殿堂级的名导: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岭东、徐克。他们以久违的复古胶片方式各拍摄一部小短片,组成一部浓缩的香港时代映像,致敬胶片,也为纪念那些逝去的时光。

这难得一见的合体亮相之作,也被很多影迷称之为有生之年系列。一张影票,看七段大师作品,且都是胶片拍摄,恐怕也只此一部。

据说这个巧妙地构思源于杜琪峰,原本的片名叫《八部半》,八位导演通过抽签方式选择拍摄一个年代的故事,后吴宇森因身体原因退出,改为现在的名字。影片的创作缘起是致敬电影大师费里尼,也是为了寻回电影创作的初心。杜琪峰和其他六位电影人同样成长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对胶片拍摄有着独特的情愫。在2010年接触数码摄影机前,他执导的诸多佳作基本都是通过胶片拍摄的方式完成,如我们熟知的《枪火》《文雀》。

《枪火》

胶片电影摄影师李屏宾曾说,胶片更接近于创作,因为有一部分完全交付给未知的命运了。

这种耗资巨大,又工序繁复的制作方式,催生了一批专注创作,精益求精的电影人,其中承载着昔日创作者的诸多心血,对老一辈电影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此次的这部合拍之作才显得意义非凡。影片从创作到真正问世,花了10年的时间,它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重温那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也让我们看到老电影人在千帆过尽之后仍然怀着一颗初心,去创作,去思考。

《七人乐队》以香港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主题,以光影记录历史。囊括了几位电影人对香港的过往、当下与未来的观察与思考。不过与其他主旋律合拍片不同,这部影片更像是一种随心创作的兴起之作。短片均以小视角切入,七个独立故事,七种迥异的创作风格。涉及的主题有青春爱情、师生情、爷孙情、香港经济发展热潮与城市建设等。

洪金宝的《练功》背景放在上世纪50年代,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他少时习武练功的一段趣事。这段小故事拍得平实又充满童趣,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比如师父隔着天花板的听声识武功。

洪金宝出演了老年版的师父,但故事的主角却是少时的自己。少时的洪金宝因顽皮被送入于占元创办的中国戏剧学院京剧戏班学习,和其他元字辈师弟合称七小福。正是这段苦练岁月促使他有机会迈入香港电影圈,在功夫喜剧电影里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

《七小福》

在这个故事中,年近古稀的洪金宝已从徒弟到了做师傅的年纪,但通过镜头故事,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对这段旧日时光的无限追忆。它像是一个老者回首往昔的记忆白描,没有什么叙事技法,只是在小演员们不断地翻跟头,重复不变的练功日常中捕捉到一丝时光荏苒,功不唐捐的意味。

许鞍华执导的《校长》同样以对往事的追忆展开故事。在两条时间线里,通过校长的视角讲述一个女老师和学生们的浓浓情谊,以及她个人命运的悲剧。这个小故事依然是以许鞍华惯常关注的女性为故事主角。故事中年轻老师性格温婉,对学生悉心关照,总是帮他们解围,带他们走正路。多年后孩子们纷纷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她自己却因病早逝,孤独了一辈子。

她的镜头中总是出现那些孤独的女性,形单影只,一生孤命,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某个热爱的事业,桃姐是这样,萧红亦如此。这个小故事影片温情脉脉的叙事基调,复古的画面质感,流露出一股怀旧的心绪。人物间的情愫拍得含蓄委婉,意蕴深远。许鞍华通过校长的口吻讲述了她理解的所谓昙花一现。

多少年过去了,许鞍华还是选择将镜头对准那些被岁月遗忘的人,他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在岁月中湮没,只剩一声回响。

谭家明的影片《别夜》更像是一首抒情的小夜曲,讲述的是两个初恋的年轻人在面对离别时的缠绵悱恻。很多人对谭家明的名字不熟,但其实他是香港新浪潮最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1980年,执导首部电影《名剑》被视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崛起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其后的《爱杀》《烈火青春》凭借独树一帜的视觉风格以及前卫的影像表达在新浪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烈火青春》

《别夜》中虽然聚焦的是小情小爱,但在七部作品中有着最具个性的影像风格,浪漫化的视听语言,空间场景与文学音乐的融合,将一对痴男怨女的离愁别绪烘托得恰到好处。

袁和平的《回归》和林岭东的《迷路》都以一段亲情故事切入,讲述香港在时代变迁,日新月异中不变的情谊。两段故事都拍得中规中矩,和他们以往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无论是爷孙之间的温情日常,还是回港与妻儿团聚的故事场景,都透露出两位导演内心的无限柔情,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两部影片的故事反而是次要的,镜头中香港城市风貌的变换,历史传统的承继反而是引人共情的部分。如今林岭东导演已逝去,我们只有通过他镜头下的那个迷路人眼中的香港来缅怀斯人。

以黑色电影著称的杜琪峰这次以一个小市民发财梦的故事映射了2000年代香港金融市中人的贪婪和恐惧。他以时代浪潮之下股市和楼市震荡为背景,以三个小市民在其间的掘金故事,带我们重回那个人心浮躁的时代。

故事的风格仍然凌厉而生动,他将黑色电影中快节奏的视听语言与黑色幽默的叙事相结合,用几段密集的对话折射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背景,将时代变幻之间人心的动荡不安和无常感刻画地真实贴切。正如小短片的标题,这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斥着白日梦的时代。

最后一部短片是由徐克导演的《深度对话》,影片完全跳脱出香港的叙事主题,来了一个脑洞大开。讲述的是一个精神病院的医生和病患之间的一段病例探讨。在一段段荒诞又无厘头的对话中,病人和医生的角色多次反转,最后甚至连导演都入境,加入了这场究竟你是谁的游戏。

可以看出,徐导在这部影片中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深度。相较其他短片,其实这部无论从运镜还是叙事设计都更有电影感,在这种戏谑化的表达中徐克以老顽童的心态表达出他对时代的困惑:你以为自己是医生,其实说不定是病人。

《七人乐队》的七部片水平参差不齐,风格迥异,却恰到好处地汇成一首乐章,向我们呈现出胶片质感下的旧日的香江情调。

在这个数字化影像带来的便携、快节奏的时代,仍然有导演愿意用一卷卷胶片带我们重回那从前慢的岁月,体味胶片电影那厚重颗粒感所带来的独特的味道,本身已实属难得。

他们对香港的深深怀缅,对电影的诚挚热爱,让人感动。

希望这样的电影不是最后一部。且看且珍惜。

24楼影院

上一篇:

下一篇:

  同类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