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我国传统春社日越来越近了。今年的春社不是春分前,也不是春分后,恰好在春分这一天。
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老人去世满一百日后,如果遇到春社日,就可要挂社。如果未满百日,既不挂社,也不清明扫墓,要等到明年才挂社。
我家乡有一种说法:女儿挂社,儿子挂青,那么挂社和挂青分别是什么习俗呢?
1、儿子挂青
挂青,也就是清明期间的祭祖扫墓。民间相传,挂青这个词古代又写作挂清。北宋时期,人们在寒食(后为清明)扫墓时,把纸钱挂在墓树上,先人更容易领受这些纸钱。
南宋时期,中原人南渡,离开故土,也离开了祖坟,每逢清明,他们把原来挂在墓树上的纸钱,挂在柴棍上,面上北方祭祀。
后来,人们把这种祭祀方式称为挂飞青,也就是在外乡给先人祭扫。
南方很多地方仿效这种做法,把纸钱挂在柴棍上,插在坟头顶和坟墓周围,称为挂青,也写作挂清,又称给先人插肚脐。
再后来,一些地方用纸花代替纸钱,称为清朵或清花,而且越做越漂亮。自己家的每座坟都要插上。有这种习俗的地方,把清明祭扫称之为挂青。比如湖南农村就是如此。
过去我们家乡,有一种传统习俗,清明挂青只能是儿子去,不让外嫁女,包括女婿去上坟。民间有俗话说:女婿莫上坟,上坟羞先人。
实际上,女儿女婿到娘家挂青的阻力,不是别人,正是外嫁女的亲兄弟。亲兄弟认为,女儿女到娘家婿上坟扫墓,先人就只顾女婿家,不顾自己。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这种传统习俗让现在很多外嫁女愤愤不平,她们认为,同为父母所生,为什么不让上坟?
然而,不仅我们家乡的习俗是这样,还有一些地方的习俗也是这样,过去人闪只能遵守。
当然,现在时代不断变化,些种旧俗也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农家男孩长年在外,家里的坟没有人挂青。他们原来是打一些钱过来,委托堂兄弟或者族兄弟,代为祭扫。
久而久之,这些堂兄弟或者族兄弟就感到厌烦,经常发牢骚,再委托他们时,打过来的钱也不收,连电话也不接。有的即便接受了任务,去祭扫时敷衍了事,连坟头上的杂草也不砍。
于是,在外地的人不得不打破旧俗,委托自己姐姐或者妹妹代为挂青,这些外嫁女巴不得有这个的机会。俗话说亲人骨肉香,给自己的先人挂青,就是兄弟不拿钱也乐意。
因此,那些在外无法回家祭祖扫墓的人发现,还是同胞姐妹靠谱,把坟头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样,近些年来,随着外出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家乡外嫁女回娘家挂青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人的大流动,带来了一些农村旧俗嬗变,一些过去的禁忌,现在不再禁忌了。
2、什么是拦社和挂社?
其中的挂社,也就是俗称的拦社,有的地方叫挂社坟。
民间习俗,只有三年内的新坟才有拦社。拦社的社,又称社日节,一年有两个社日节,即春社节和秋社节,都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春社日是祈求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两神灵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社日则是因为获得了丰收,要向土地神和五谷神报告,并表示酬谢。
这里要进一步解释一下社。古代把土地神称为社。《白虎通义·社稷》对社稷的解释,就把社和稷解释得非常清楚:
如果要问我国农村哪种祠庙最多,无疑就是土地庙或土地祠,有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有土地庙或土地祠。
同时,最简单的祠庙也是土地庙或土地祠,有的人家用三块石头或者三块砖头搭成门状,就成了土地庙或土地祠。
由此可见,社在我国农村的影响广泛和深远。
我国在宋代以前,春社日没有固定的日子。从宋代开始,春社日就被相对固定下来,以立春日来进行推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比如,2022年的社日的推算:立春为农历正月十四(公历2月4日)为癸巳日,经查询农家历书,立春后的五个戊日分别是:
第一个戊日是农历是正月十九(公历2月9日)——戊戌日;
第二个戊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九(公历2月19日)——戊申日;
第三个戊日是农历二月初十(公历3月1日)——戊午日;
第四个戊日是农历二月二十(公历3月11日)——戊辰日二;
第五个戊日是农历二月三十(公历3月21日)——戊寅日。
这里的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戊寅日就是2023年的春社日。
民间还有一种稍为简便的推算方法,也就是以清明节来推算,在清明节前的倒数第二个戊日为社日。
比如,2023年的清明节为农历闺二月十五(公历4月5日),为癸巳日。
清明节前倒数第一个戊日农历闺二月初十(农历3月31日)——戊子日;
清明节前倒数第二个戊日是农历二月三十(公历3月21日)——戊寅日。
这里的清明前倒数第二个戊日——戊寅日就是2023年的春社日。
今年的春社日与春分重合,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分逢春社。在农历中,春社日有的年份在春分之前,有的年份在春分之后。旧时农村常用这种现象来预测农业年景。
比如,农村有俗语说,先分后社,无米过夜;先社后分,米谷倒囤、先社后分,谷米打堆;先分后社,米糠对扯、春分逢春社,社土缺黑土等。
以上解释清楚了拦社和挂社中的社,下面来解释一下拦社和挂社的习俗。
拦社,指老人去世后,从次年开始上新坟祭祀,也就是次年算第一年(也有的地方以没有过第一个清明为新坟)。第一年到第三年的新坟,要赶在春社日之前完成上坟祭祀,且新坟上坟只有三年,三年上新坟都是如此,这就叫拦社,又叫挂社、挂社坟。
湖南农村把挂社,说成是挂畲,但畲字不读shē,而是读xia。畲与畲土(即种菜的旱土)读音相同,所风俗则与拦社是一样的。
三年后新坟变成老坟,就不再在春社日前上坟,也就是不用拦社,而是在清明扫墓。
不过,地方不同,上新坟的风俗有差异。比如,有一些地方只在第一年时的春社日之前上新坟,第二年则是清明节那天上坟,第三年则是在清明节以后扫墓。
湖南一些农村在清明期间扫墓也有类似的习俗,清明扫墓必须赶在清明节以前完成,而且没有前三后四的说法。民间把这种风俗称为拦清或者赶清。
3、女儿挂社
女儿挂社,就是春社前上坟,以外嫁的女儿为主。本文以湖南女儿挂社为例,来说说这种民间风俗。
湖南女我挂社,从以雪峰山为界(注:此种分界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习俗。
雪峰山以东地区,儿子和女儿都参加挂社,还要邀请亲戚朋友参加,非常热闹。挂社的开销,大部分通常由儿子承担,女儿承担当地风俗规定要承的部分。
在坟头上插社朵(社花)时,女儿的女儿的社朵与儿子的社朵有明显的区别。
一是颜色不同,女儿的社朵为红色,儿子的为白色。
二是大小不同,女儿的社朵要比儿子的要大。
三是在坟头上的位置不同,女儿的社朵插在坟头的最顶端,也就主要位置。儿子的社朵插在女儿的社朵的周围。
雪峰山以西地区,挂社以女儿为主,大多只有同胞兄弟参加,也可堂兄弟参加,不邀请亲戚朋友参加。所有挂社的开销由女儿承担。兄弟参加挂社,属于帮忙和配合性质,或者说接待性质。
只有那些家里没有外嫁女的人家,才由儿子挂社。
总的来说,挂社是我国民间讲究孝道的传统民俗,在我国农村一些地方,挂社坟与清明扫墓相比,挂社坟的民俗并不比扫墓逊色,有的还更为讲究。只不过随着进时的变化,挂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