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先来看看杨修的出身,他出身名门望族。祖上四代三公,也就说从他爸爸这一代往上数,有四代人做官做到了太尉这一级别,这是非常荣耀的家族。读三国演义,我们经常看到袁绍、袁术之所以一开始就成了反董卓联军的公认头目,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是四代三公。对,他们两个家族地位相当,所以为了巩固至高的家族地位,他们两家又联姻了。杨修的母亲是袁术的姐妹,所以说杨修又是袁术的外甥!

古代的名门望族都是儒学世家,对皇权非常忠诚的守旧派,杨家也不例外,杨修的父亲杨彪就是典型的守旧派。而曹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派,其实在政治立场上他们是对立的。

尽管杨修是袁术外甥,尽管他出身儒学世家。但因为杨修才高八斗,聪明机智,还能言善辩。曹操还是把杨修网罗到自己的麾下,并委以重任。当年杨修25岁,任职曹丞相的主薄,不要小看这个主薄职务,是专门帮助曹操打理文书方面的近吏。可能说相当于现在领导的机要秘书或者助理,是跟随领导左右,掌握领导核心要务的,可见当时曹操对杨修是多么信任!而且这个职务杨修一做就做了将近20年,直到被曹操处死,那年杨修才44岁。

一开始,杨修跟随曹操,曹操集团地位也不是很稳,四处征战,事情也很多,曹操将各种内外事情都交给杨修打理,杨修倒也完成的非常出色,曹操也是很满意的。

曹丕做了太子之后还极力的讨好杨修,争相与其交往,可以看出,杨修那个时候至少表面上还是志得意满的。可以说杨修是少年得志, 深受领导器重。那杨修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呢?历史上关于杨修的死因,颇有争论。通过发生在曹操和杨修之间的各种事例分析,杨修的性格特征是杨修注定悲剧直接原因。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杨修哪些致命的性格特征吧?

杨修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又恃才放旷、不知检点,说话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做事草率的人。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最后他招致杀身之祸的还是因为他有投机的心态,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还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些都是曹操最接受不了的,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人,他自认为是一个雄才大略,文武兼修,而且很骄傲的一个人。哪里受得了,自己身边的一个下属天天猜测自己的心里,而且还一猜一个准。并且时不时还要卖弄一下超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杨修面前曹操简直成了一个赤裸裸的人,小秘密无处安放,作为一个领导,那得有多难受啊!怎么能不产生除之而后快的想法呢?

下面我们从一些事例来分析一下,杨修是如何一步步遭致曹操嫉恨到决心要杀之而后快的原因!

曹娥碑事件,杨修卖弄了一次自己的聪明才智。曹操有一次领军经过曹娥碑下,看到碑上的八字谜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随行的杨修,你知道谜底吗?杨修说知道的。此时曹操还没想出谜底,于是让杨修先不要说出来,他们继续行进30里路之后,曹操说他想出谜底了,然后让杨修跟他一起写在纸上,结果他们写出来的谜底是一样的。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这件事让曹操感叹杨修的才力快自己30里路。我想此时曹操内心深处应该滋生了暗暗的妒意吧?

阔字谜事件,杨修开始了曹操最忌讳的揣摩心意的事件,而且还被猜中了,这应该开启了曹操的厌恶之情吧?

曹操有一次命人修相府,修的差不多的时候,曹操去看了一下,其他都挺满意,看到门的时候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杨修知道后让人把门拆了缩小。曹操再去看的时候非常高兴,很合自己心意,于是就问谁知道自己的心意的,下面的人说是杨修。曹操一时高兴不起来了吧?

一合酥事件,再次强化了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之情吧?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尝了一口,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几个字,放在案头上。杨修看到后,就分给大家吃了,后来曹操问起来,杨修说一人一口酥,就是分给大家的意思么?

如果说以上这些事情都只是杨修卖弄小聪明的伎俩,只会招致曹操对他的妒忌,厌恶之情,但不会招致杀身之祸。以下这件事情的发生可能就是曹操起了,灭了他的想法吧?

梦中杀人曹操生性多疑,睡觉时担心有人谋杀他,所以他睡觉时在边上放一把刀,而且特别警醒,一有动静就会杀人。有一次曹操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地上了,伺候他的人员马上过去帮他盖被子,结果这个动静惊醒了曹操,他拔刀快速斩杀了这个人。后来才发现真相,他故意装作继续睡觉,第二天天亮了,他起床了,故意责备是谁杀了他的近丞,下属都说是他自己在睡梦中把人给杀了。他装作非常痛心,然后安排厚葬了这位人员。杨修知道后,这个多嘴舌居然说道出了真相,他说曹操才不是睡梦中杀的人,你们才是在睡梦中呢!后来这个话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极其生气!

压死杨修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就是杨修不知忌讳的参与了夺嫡大战。曹操非常喜欢曹植,因为他文学造诣很高,他也具有文人的豪放不羁的个性,曹操觉得这个儿子最象他自己,有心想把王位传给曹植。

杨修本来就与曹植关系好,了解了曹操的心意后,更不遗余力的想帮助曹植夺嫡成功。他暗中告诉曹植,曹操想要问的一些问题的答案。果然,曹操要考验这个儿子,于是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曹植都对答如流,让曹操非常满意,他以为自己这个儿子以前只擅长文学,现在在军事管理上也进步很快!

曹植的对手曹丕知道这件事后,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侍卫,跑去告诉曹操说,这些都是杨修在背后帮忙,曹操非常生气,直接说杨修你竟敢骗我!

传位的事情,曹操也下定不了决心,后来曹操跑去问贾诩。贾诩很聪明,担心万一自己说出的答案跟曹操不一样,怕曹操因为疑心而招致杀身之祸。他开始故意不答。后来曹操说,我问你问题,你怎么能不答呢?贾诩也不直接回答,只是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刘表,他们都没有将王位传递给长子,所导致的后果您都看到了。曹操顿时明白了,马上下定决心,要把王位传给曹丕。这个时候曹操年事已高,他只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能够稳稳当当的传给自己的子孙,这个中间不能有任何风险。于是他开始决断的打压曹植的势力。

曹操宣布太子之位后,杨修也想与曹植疏远关系,无奈曹植也是曹操的儿子,不好直接拒绝,曹植还是经常找他,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交往甚密。这也是杨修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压垮杨修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说是曹操忌惮杨修参与夺嫡。才在自己死前帮助曹丕除去了心腹大患!但是同样支持曹植的丁仪兄弟却没有被处死!

我觉得是杨修多年以来,作为曹操的近吏,不是不是利用满腹的才华跟曹操一条心的去帮助曹操办事,而是经常不务正业,通过卖弄小聪明,猜测曹操的心思,投机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这些积累了太多曹操对他的不满就情绪,而最后导致了杀身之祸!

以史为鉴,以杨修之死为鉴。在职场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杨修这样的下属,他们的下场会是怎么样呢?

作为广大的职场新手,我们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努力做好工作,提高效率,而不是通过揣测领导的心意,去做投机的事情。更不能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以一比高低的方式,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那样做只可能起到反面的效果!

大家对于杨修之死以及对后人该汲取的教训还有什么不同观点,可以分享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时刻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