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包括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所谓物理防晒,就是通过太阳伞、帽子、防晒衣、长袖套等进行防晒;
化学防晒,就是使用防晒霜、乳液、喷雾等化学产品,吸收、反射、折射光分子,让光线落在皮肤表面,不渗透进皮肤内,来达到防晒的效果。
物理防晒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们长时间的在水边、高原、雪山,或城市里到处是玻璃幕墙的地方待着,光打一把太阳伞可就不够了,因为紫外线可能会被水面、玻璃等反射到各种角度,这时候可能就需要结合化学和物理防晒了。
然而,市面上防晒产品琳琅满目,还会区分SPF、PA等级等。那么这两个指标各代表什么?在不同场景该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防晒到底在防什么?
人的机体会老化,皮肤也会老化,正常情况下,皮肤老化应该是缓慢渐进的,我们称为生理性老化。
而长时间的日晒会导致日光性老化,使皮肤老化更加严重、迅速,更容易出现皱纹增多、皮肤粗厚、肤色加深、弹性降低等问题。
不仅如此,如果日光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皮肤角化过度甚至出现变性,还有发展为皮肤癌的可能。虽然我国皮肤癌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皮肤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数并不少。
因此,防晒不仅是在防衰老、防晒伤,同时也是在防癌。
太阳光的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防晒的主要对象是紫外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紫外线。而紫外光根据波长又分为3种:
短波紫外光(UVC),波长200-280nm,它可以被臭氧层挡住,一般达不到地球表面。
中波紫外光(UVB),波长280-320nm,主要引起晒红、脱皮,然后皮肤会慢慢由红转黑。
长波紫外光(UVA),波长320-400nm,主要引起晒黑,但不像中波紫外光那种是由红变黑,是直接引起晒黑。
因此,在生活中,防晒主要防的就是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
SPF——衡量UVB的防护等级
防晒产品能否防中波紫外线(UVB),主要看SPF指标。
SPF等级范围为10-50,数字越大防晒指数越强。通常来说,在平原地区,我们使用SPF10、SPF15、SPF20左右的防晒产品就足够了。
如果要去阳光直射、紫外线格外强烈的地方,比如拉萨、贵州等高原地区,以及三亚等靠近地球赤道的地区,就要使用SPF30以上,甚至SPF50的产品。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暴露程度、是否下水来提升防晒等级和性能。
PA——衡量UVA的防护等级
防晒产品能否防长波紫外线(UVA),就要看PA指标了。国内一般将PA等级分为PA+、PA++、PA+++、PA++++。
PA的选择同SPF,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PA+、PA++就可以了,如果要去紫外线格外强烈的地方,就要提升等级到PA+++、PA++++。
防晒霜使用注意
早晨10点到下午4点最需要防晒,特别是春末和夏季。
出门前20-30分钟提前涂好,不要涂完立即出门;
足量使用,一般要求1cm²涂抹2mg的防晒霜,也就是涂整张脸大概需要1-1.5个手指肚面积大小的防晒霜,或者1元硬币大小。
如果用量不够,涂得太薄,防晒效果就会打折扣,原本的SPF15可能只能发挥SPF7的作用。
2-3个小时补涂一次,因为夏天出汗较多,防晒有效成分可能就会随汗液流失,而无法起到防晒的作用。
最后提醒一点,如果自身存在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或正在服用一些容易引起皮肤光敏感的药物,比如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则应该尽量避免日晒,以防病情加重。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皮肤护理-医学微视
参考资料:医学微视官网 - 朱学骏 主任医师《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