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说的是那些以花言巧语迷惑他人的人,说的的确比唱的还好听!
当我们从这句话引申到唱歌时,会发现截然相反的结论?
不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而是说歌根本不如唱歌好听?
这也就是很多人所纳闷的,为什么现在的歌曲不如老歌好听呢?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搞错了?众所周知,歌是用来唱的,怎么还能说呢?
这里所说的唱歌,指的是具有优美动听旋律的艺术类歌曲,虽然这种说法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推敲,但至少从本质上与说歌进行了鲜明的区分!
本文所说的唱歌,正是从本质上区别于说歌的艺术类歌曲。
而说歌的概念,源自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一次被采访时的评论:
现在的歌缺乏旋律,是说歌,而不是唱歌?音乐最重要的是旋律。音乐如果再这样发展,非常可怕。
当下红得发紫的《早安隆回》,就是一首七拼八凑而成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所说的毫无旋律美感的说歌。
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唱歌与这首说歌的不同之处:
歌词
艺术类歌曲《我的祖国》的歌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意境深远,充满画面感。
单是歌词,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说歌中的歌词,一般像大白话一样浅显直白,缺乏意境与韵律。
譬如《早安隆回》的歌词中,除了一字不差的照抄老掉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之外,仅仅只是把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句中的亮字,改为了美字。
改动的这一个字,非常巧妙的避开了完全照抄有被怀疑抄袭的嫌疑?
但问题在于,正因为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才能照亮我一路前行。
改为最美的星星之后,美与照亮之间,又有什么内在的关联?
歌词中夹杂着的baby,半土不洋,不伦不类?
纵观全部歌词,连最起码的合辙押韵都无法保证?
旋律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说过,旋律是一首歌曲的灵魂!
艺术歌曲的灵魂就在于,每首歌曲都具有宛转悠扬、优美动听的旋律!
即便是不识谱的人,也可以从五线谱中,蜿蜒曲折的旋律走向(即五线谱中相邻符头的连线)中,感知旋律的宛转悠扬。
说歌中,普遍以节奏见长?随处可见莫名其妙的切分节奏,以及同音反复,唯独缺乏优美动听的旋律?
而且这首说歌与《加油加油》《冬天里的一把火》《歌声与微笑》的某些乐句中,除了节奏略有不同之外,旋律几乎完全相同?
附图划圈处,拼凑的痕迹明显可见。
词曲搭配
这是艺术歌曲与说歌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通过演唱歌曲《我的祖国》与朗诵其歌词,可以明显的看出,歌曲词曲的搭配中,旋律重音与歌词的朗读重音高度一致。
(《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
在说歌的词曲搭配中,莫名其妙的切分节奏,根本无法保证旋律重音与歌词朗读重音的一致?歌词中本该弱读的虚词出现在旋律重拍的现象屡见不鲜。
生命力
一般来说,每首艺术歌曲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流传愈久弥新!
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至今70多年了,仍然被广泛传唱,而且被移植改编为各种合唱、以及不同种类乐器演奏的器乐曲等等,而且歌曲的旋律早已走向世界。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像《我的祖国》这类歌词优美、旋律动听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才会永久流传!
像隆回这样的说歌,只会昙花一现过后,被无情地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七八十年后《我的祖国》仍然广为流传!有谁还会记得《一封家书》这首说歌?
这就是只有艺术歌曲才能够永久流传,毫无旋律美感的说歌只会昙花一现的一个具体的例证。
君不见,对隆回的吐槽声越来越大,此曲跌下神坛还会远吗?
这就是唱歌与说歌的本质区别。
从文字层面歌词的述说,到带有旋律的唱歌,的确是艺术进步的一种体现!
反过来,从唱歌到说歌,毫无疑问,只能是艺术倒退的一种体现!与社会的发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样的口水歌能火,除了莫名其妙的机缘巧合之外,更多的彰显出民族音乐美育教育的缺失,极大的拉低了公众的审美情趣,为这种口水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这只能说是中国音乐的莫大悲哀!
假如公众的审美情趣稍微高那么一点点,还有谁会去听这种唱又缺乏旋律,说又不像说的说歌呢?
但愿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们,高举复兴民族音乐的大旗,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作品,牢固的占领中国歌坛阵地!使这种毫无旋律美感的说歌无处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