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刻揭露人性的劣根,一篇《祝福》,写尽了祥林嫂这位可怜女性的悲惨命运,也藏着三个可怕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把祥林嫂推向绝路。
祥林嫂是一位能干朴实的农村妇女,被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给鲁四老爷家打工。在某一天,祥林嫂突然被她的婆婆绑走,大家才知道,原来祥林嫂是逃出来的。她的丈夫死了,婆婆想要卖了她,给小儿子凑彩礼钱,祥林嫂只好逃出来做工。
但是,她婆婆还是找到鲁镇,绑走了祥林嫂。这里面有几个细节,非常值得琢磨。
第一个细节,就是祥林嫂是怎样被发现不见了的?是因为四叔家里要吃饭了,四婶才惊讶发现,祥林嫂人呢,这才开始去找祥林嫂。鲁迅先生这么写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因为四婶饿了,祥林嫂的失踪才有人发现。这里面隐藏的一个信息,就是祥林嫂这个人,即使哪天消失不见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不会有人想到要去找她。她在这个社会上,只是一个东家觉得好用的工具,东家没饭吃了,才能想起这样一个人来。这样一个无人牵挂的可怜人,其实,已经埋下了她最后无声无息死在除夕大年夜的悲剧结局。
第二个细节,就是祥林嫂的失踪,不是发生在深夜,也不是发生在没人的地方。她是在人来人往,甚至是在众人的围观下被绑架绑走的。这怎么看出来呢?
小说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 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老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这些报告的人,一是从上午就关注到船,而且一直在关注船的动态;二是祥林嫂怎样被抱住,怎样被拖着,绑架的人谁在抱谁在帮,说得清清楚楚;三是祥林嫂在船里面是如何被捆着的,船里面还有谁,他们都说得很明白。而且,按照以前人们生活的习惯,淘米的地方多在河边人多的地方。
所以,祥林嫂的被绑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中,发生的惨案。这就是鲁迅先生一直非常痛心,想要批判的状态,当时的人是多么麻木!对于发生于眼前的悲剧,对于一名可怜女性的救命呼声,一个个竟然能够站着围观。这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初衷一样。
当年,鲁迅在日本时,就是看到学校报告厅在播放影片,播的是中国人被日本人处决,周围一群围观的中国人伸长脖子看着,在叫好。报告厅里的中国留学生看了这个镜头,也在叫好。对于自己同胞的悲剧,都当成八卦在看,毫无同理与互助之心。
因此,小说中还有第三个细节,看完也是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人的麻木不仁。当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儿子也被狼叼走了,回到鲁镇的时候,一群人都跑来听她讲这段悲剧。文中写道: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你看这些老女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用别人更加痛苦的生活,作为自己精神满足的材料。对着别人的苦痛,表演式地流泪,既在精神上获得自我感动的满足,还能够通过对比别人的悲惨生活,来体会自己生活的美好。这种假惺惺的同情,写得入木三分,想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鲁迅的文章是一把尖刀,刺破许多人性最深处的黑暗面。读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细细品读,才能察觉出背后种种令人细思极恐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