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在哪里 乌镇属于哪个市

原文标题:江浙地区历史行政的时空演变中有名的划割

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前言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历程

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制度,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行政区划的萌芽阶段,郡县制的发展及州、郡、县制的产生,州、郡、县制的发展阶段,道、路制的产生及发展阶段和行省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的阶段。

太湖西山·漫心岛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又非常多,再加上地区之问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即使在同一时期,各地区推行同一种行政区划制度,也会有所差别。自秦汉以来,我国历朝历代的地方政府层级基本上是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循环。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变革,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都是符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行政区划的设定是相对稳定的,彼此相互依存、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革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原因有:

1.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

3.维护边疆地区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4.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那么大家看看看江浙地区,特别是江浙的北部地区历史行政有名的划割有哪些呢?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一、盛泽旧属嘉兴

《黎里志》

吴江地方志徐达源的《黎里志》记载:合路在陆家荡东南,黄家溪北(按合路北为吴江,南属秀水,故名)。

合路邨在黄家溪北,而黄家溪(即黄溪镇)又在盛泽镇北。这就说明盛泽镇、黄溪镇都在合路邨的南侧,属于嘉兴

《黎里志》作于嘉庆乙丑年(1805年),书中关于盛泽镇属于嘉兴的记载应该不是当时的。因盛泽在明朝嘉靖年间已建镇,但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嘉兴府志记载嘉兴县有4个镇,并没有盛泽镇。

《万历 · 嘉兴府志》

更何况明朝嘉靖年的《嘉兴府图记》明确记载嘉兴和吴江交界处为柿泾铺(今嘉兴市王江泾镇市泾村),则可以看出盛泽在明朝时已经属于吴江县

《嘉兴府图记》

盛泽镇应该在明朝之前,已属于吴江县。具体划割时间应该为五代十国吴越国建吴江县时,盛泽便从嘉兴划入吴江了。

后世嘉兴县与盛泽镇接壤的乡共有3个:思贤乡、复礼乡、杮林乡。杮林乡于宋朝始建。那么盛泽镇原本来自嘉兴的哪个乡?

笔者推测是来自嘉兴县思贤乡,原因有多个。简单来说,1.根据宋朝嘉兴的乡的建制,可看出思贤乡较小,但思贤乡远离嘉兴县城,故推测曾经有过划割。2.复礼乡、柿林与盛泽地界隔着清溪河,且接触区域较小,不太可能曾经与盛泽属于同一乡。

记忆里的苏杭运河 via@地道风物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二、乌镇旧属湖州

乌镇·南栅

乌镇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镇。

乌镇区位示意图 via@地道风物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三、海宁旧属杭州

隋末暴政,群雄并起。唐武德元年(618),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武德四年(621),平李子通,其地入唐,时盐官县属东武州。七年(624),盐官县纳入钱塘县,属杭州。

贞观四年(630),又将盐官县从钱塘县中分离,仍属杭州,隶江南道(开元间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盐官县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改杭州为余杭郡,乾元元年(759),复为杭州。永徽六年(655) 县治迁至今盐官景区,筑城。城周460步,高2丈,濠阔5丈,深4尺。自此以后,直至抗战以前,县治从未再迁。

海宁方言系属图

海宁方言分区图

民国元年(1912),改海宁州为海宁县,直属浙江省。3年(1914),置钱塘道,海宁县属之,隶浙江省。16年(1927)废道,海宁县直属浙江省。21年(1932)属第二县政督察区,专署驻嘉兴。27年(1938)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绍兴。29年(1930)浙江省增设第十区,海宁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嘉兴。37年(1948),海宁属省直辖区,后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海宁言话地图

金庸于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海宁县的袁花镇。金庸他说自己是杭州人是因为建国前他已经移居香港了,海宁在建国前的确是杭州的,建国后才从杭州划给嘉兴,所以金庸只知道海宁是杭州的,不那么清楚建国后海宁已经划给嘉兴了。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四、苏州西山旧属湖州

太湖西山·阴山岛

西晋吴兴郡地图 cia@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同治·湖州府志》记载,太湖西山在晋朝的时候属于吴兴郡东迁县。古东迁县县治为今湖州市旧馆镇。

东迁县的范围很广。北至太湖洞庭两山,东至平望驿(今平望汽车客运站),南至仙潭(新市镇),西至湖州城东孺山界。整个南太湖及苕溪流域最广阔的水系尽收囊中,是江浙地区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古镇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吴兴古东迁县方位图

东汉三国时,伴随着辅郡吴兴郡的设置,整个苕溪流域孙吴时期增设的县治有永安(武康)、原乡、安吉、临水(临安)。县治的创建,意味着该地开发渐臻成熟。

到了晋代,苕溪流域内行政职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此时的乌程属地,一分为三。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分乌程西境建长城县,继而东乡境域增建东迁县。新县的设立,从侧面说明了苕溪流域东乡西境的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集聚增长。行政一统及交通的便捷,为官宦士族们远距离经营隐居提供了可能。

西晋讲座等地分郡图

到了南北朝时期,该流域经济圈社会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县邑的不断增加。随着荻塘、太湖溇港的兴修 ,苕溪流域三角洲东部地区首次得到开发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 (282 年) 分乌程东乡地置东迁县 ,治东迁(今旧馆) 。同年分乌程西北置长城县 (今长兴县东十八里) 。西晋时 ,苕溪流域领 10 县 :临安、余杭、於潜、武康、乌程、东迁、长城、故鄣、安吉、原乡。当时浙江全境共有 6 郡 49 个县 ,其中苕溪流域就占了五分之一多。只有当该地已经集聚了一定的人口 ,并且土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垦后 ,政府才会以建立一个新县的方式来认可这一地区的开发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苕溪流域经济圈的开发 ,开始从山地丘陵向三角洲低湿地发展。

清初苏浙省界

清朝时候,太湖西山又一次划回湖州。并在太平天国运动讨平后,再次划入苏州,直到现在。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五、吴江西横头旧属湖州

吴江西横头和太湖洞庭东、西山一样,曾经属于湖州。

吴江西横头的平望梅堰横扇(不含菀坪镇)、坛丘南麻桃源青云铜罗震泽八都七都庙港12地,在西晋时期属于吴兴郡东迁县。

吴兴古东迁县分乡镇图(模拟)

吴兴郡东迁县的震泽乡包含现在湖州的太湖上、漾西、轧村、吴江七都、庙港、横扇。东迁县的澄源乡包含吴江市八都、震泽、梅堰、平望、桃源、青云、南麻、坛丘、铜罗。东迁县的洞庭乡包含吴县的金庭、石公、堂里。

唐朝时候,吴江西部仍然属于浙江西道湖州。

第一次变化在五代吴越国时期。五代十国后梁朝时,吴越国割吴县南部、嘉兴北部建吴江县。吴江南部的绮川、范隅、感化,嘉兴北部的思贤乡的一半、久詠乡划入新设的吴江县。并将原属湖州澄源乡的平望驿划入吴江。

后梁吴越国吴江建县图

镇海、镇东节度使(吴越国)历史疆域变动简图

吴越国节度使州县历史地图

历史行政的时空演变还对方言产生了遗留。比如今吴江西部的八都震泽青云桃源靠近湖州的村,方言就和湖州东乡话几乎一模一样。吴江七都话更是可以说就是湖州东乡话。作为曾经湖州在吴江遗留的最北境的吴江横扇话,也和松陵的苏州口音有明显差异。

湖州市旧乡地图(古今地图附)

湖苕方言地图

太湖地区水系与晚清政区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六、海宁狮岭乡旧属海盐

海宁历史行政图 via@地道风物

1958年11月撤销海盐县建制,大部并入海宁县,西塘公社划属平湖县。1958年11月7日,沈荡、红旗公社及百步公社原百步乡并为沈荡大公社;百步公社原狮岭乡划属海宁县硖石公社。是时,原海盐地区(除原狮岭乡外)为7个公社,辖72个管理区。

1959年3月,沈荡公社划分为五个大管理区:齐家(原齐家大乡及圆通大乡第三高级社)、沈荡(原沈荡乡)、横港(原横港大乡)、百步(原百步大乡)、工商(原沈荡镇)。

1959年4月起,撤销公社下辖的管理区,建生产大队。8月17日,沈荡公社工商管理区与武原公社第九管理区除纯农户全留属公社管辖外,分别从沈荡、武原公社划出,单独成立县属建制镇。沈荡镇仍辖4个居民村,武原镇仍辖11个居民村。是时,原海盐地区除原狮岭乡外,置7个公社,直辖117个生产大队;2个镇,辖15个居民村。

海宁言话地图 via@乐活海宁

1961年5月,调整公社规模,海盐地区划为2个镇17个公社。原狮岭乡从硖石公社划出,单独建制狮岭公社(横港公社长岸大队第十五生产队片划入)。沈荡公社划为沈荡、齐家、横港、百步四个公社。欤城公社划出原石泉大乡倪填、缪家、张桥、新桥后,仍为欤城公社。通元公社划为通元、石泉两个公社。官堂公社划出首荡、大刘、团结后,分为长川坝、官堂两个公社。武原公社划为海塘(城郊)、城西、富亭三个公社。西塘公社划为西塘、海塘、圆通三个公社。橄浦公社、武原镇、沈荡镇不变。

1961年12月复置海盐县时,除原狮岭公社仍留属海宁县外,其他2个镇16个公社分别从海宁、平湖县划回(10月,圆通公社改称元通公社。海宁县的海塘公社易名为城郊公社)。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七、余姚旧属绍兴

北宋时余姚属越州,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升为望级县,南宋建炎五年(1131)升越州为绍兴府,余姚属绍兴府。

元代元贞元年(1295),升余姚县为余姚州,属绍兴路,州制叶恒沿海筑塘,东接慈溪,西抵上虞,宋时土堤皆易以石,共长140里。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元末明初余姚腔地方戏曲形成,成为全国四大声腔之一。

清代,余姚属绍兴府,其中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余姚特设绍兴同知分府府治于梁弄镇。

民国时,属会稽道,1927年废道直属浙江省。1931年省县之间设行政督监专员公署,余姚属第五区专署(驻绍兴),1934年改属第三区专署(驻绍兴)。1941年4月23日,日军占余姚县城,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四明山。1947年浙江省三区专署治所从绍兴迁到余姚,1948年三区专署改为浙江省二署,专署治所驻余姚,余姚为其属县。1949年1月,国民政府为加强浙东统治,划境南部梁弄镇、四明山区及上虞、鄞县、奉化等共15乡设立四明县,县治设梁弄。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设在境内的四明县瓦解,余姚县城设余姚市军事管制委员会,6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归属宁波专区。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八、海宁殳山(双山乡)旧属桐乡

双山乡,曾经属于桐乡县所有。双山乡以境内有殳山、史山而得名。其地历史,据《石泾小志》载:汉代为由拳县西南境,三国(吴)后改属嘉兴,五代(后晋)时又改属崇德,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后划归桐乡。旧时曾以殳山作为桐乡之别称。

桐乡八景图之殳山览胜,载于光绪《桐乡县志》

1996年版的《桐乡县志》记载:屠甸乡,清朝时属千金乡(今海宁双山乡及桐乡南日、晏城、史桥和百桃部分地域)。民国21年(1932年)属殳山、分水两乡。《桐乡县志》又载:1950年,桐乡县屠甸区殳山乡东片7个村划归海宁县双山乡。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十、桐乡大麻镇旧属湖州

大麻镇曾属于德清县管辖,1912年开始有大麻乡。1950年划归崇福县。1958年崇德、桐乡二县合并,至此大麻就属于桐乡管辖了。

就行政区域而言,民国版《德清县新志》:

大麻村,为杭嘉湖三府接界,属德清县。

清代为德清县金鹅乡十四都;民国18年(1929)为德清县第五区大麻乡;33年(1944)属下舍区,分设大麻、海卸、湘漾三乡;34年(1945)又合而为大麻镇,其时面积为24平方千米。1950年5月19日,大麻镇划归崇德县。

在地名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即所辖属地出界在别的区域范围内,不与本行政区域相毗连的土地,被称作飞地。大麻镇与德清县并无陆地接壤,只有长约1千米的淳安桥港可以相通,所以,曾经是德清县插在崇德、余杭、海宁三县交界处的一块飞地。但有水路相连,并非完全隔离,故亦称准飞地。

这条东西走向的淳安桥港,又恰恰是桐乡市(原崇德县)与杭州市余杭区(原杭县)的界河,因有淳安桥而得名,该桥为三县交界,三县又分属杭、嘉、湖三府,桥西1.25千米是德清县地界。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十一、桐乡濮院旧属嘉兴

濮院镇扩张史

濮院镇古地名为李墟,又称御儿。隋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习称幽湖、梅泾、濮川。唐和北宋时为嘉兴县永乐乡地。濮院之名,始于南宋,其时属梧桐乡。建炎二年(1128年),著作郎濮云翔(濮凤)随宋高宗南渡,以附马都尉驾临安(今杭州),后迁居幽湖,遂为濮氏世居地。后居语溪之梧桐乡,谓凤栖梧桐,事有适符。(清《濮川所闻记》)濮凤六世孙濮斗南拥立宋理宗有功,擢吏部侍郎,赐第称濮院,后移作镇名。

桐乡方言志 & 桐乡市方言地图

明万历年间(1571~1626),《秀水县志》云:濮院镇在治西南三十六里。镇的称呼见诸于官方文案了。然此时的濮院镇,仍只是一个经济文化地理空间,既无明确疆界亦无明确镇治机构。

镇地分属秀水、桐乡、嘉兴三县管辖,地域相应划入三县治下的乡、都、图。

清雍正间,嘉兴府照磨厅署移驻濮院,管辖濮镇嘉秀桐三县地方。

进入清代,镇域仍为嘉秀桐三县属地,直至宣统初年划分自治,镇域属嘉兴县地划入王店区。宣统三年(1911),镇地秀桐合组,统称濮院乡,设自治公所(《濮院志》载),濮院始有明确的行政区域和自治组织。

民国22年(1933),镇地分属嘉桐两县,是年,分设桐濮、嘉濮两镇公所。两镇均实行保甲制,桐濮13保,嘉濮7保,涵盖了所有街坊和传统乡脚的部分村庄。

杭嘉湖方言分区图

嘉兴地区方言地图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十二、萧山旧属绍兴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清继明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萧山为莦珊。

清同治二年(1863年),复莦珊为萧山,属绍兴府。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萧山县为省直属县。

1949年5月5日,萧山解放,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萧山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萧山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撤销绍兴专区,萧山县划归宁波专区。

1959年,萧山县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县级萧山市。1988年1月1日,萧山县改称萧山市,仍属杭州市。

2001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行政级别高于县级,为副厅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十三、宜兴旧属常州

宜兴·荷花寺

宜兴现在隶属于无锡市,实际上更早的时间,并没有无锡这个地级行政区划,整个无锡包括宜兴都是隶属于常州的。当然,在历史上,宜兴还隶属于苏州(吴郡)。

宜兴在秦汉时称阳羡县,隶属于治所在苏州(时称吴县)的会稽郡。三国东吴孙皓时,设吴兴郡,阳羡县隶之。

宜兴·荷花寺

到了几十年后西晋大乱时的永嘉年间(307-311年),吴兴郡分出一部分设义兴郡。义兴郡到了隋朝灭陈后降级,改称义兴县,隶属于常州。

之后的唐朝数百年间,宜兴一直由常州管辖,宋朝数百年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辖区没有变化,但名字却变了。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整个无锡包括宜兴都是隶属于常州的。当然,在历史上,宜兴还隶属于苏州(吴郡),宜兴历史上数个朝代一直属于常州管辖,两地距离相近,语言相同,来往更频繁。真是刻意的划分导致今天的局面,常州与无锡地图尴尬造型。

宜兴市是无锡市的飞地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十四、德清新市旧属湖州乌程

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嘉泰《吴兴志》卷十八《事物杂志》载:陆市,在(德清)县南十五里。旧为市,一夕平沉,居人遂徙而东去,所谓新市也。康熙《德清县志》卷二《市镇》更为详细地记载到:初,县之东南十五里有陆市焉。晋永嘉二年夏,淫雨一月,洪水大发,市一夕沉垫,居人徙。新迁之市在县东四十余里,谓之新市,即今德清县新市镇。明代方志中仍有该镇的记载,故终宋一代都未被废。宋代时亦有三市镇的记载,嘉泰《吴兴志》卷十八《碑碣》载觉海寺在德清县三市镇。但同书卷十三《寺院》却载:觉海寺,在县东四十五里新市镇。

《齐东野语》卷十二《雷书》亦谓:及近岁德清县新市镇觉海寺佛殿柱,亦为雷震,有字径五寸余。……故三市镇当为新市镇之误。

古东迁县在太湖流域地势图

而且有意思的是,德清新市曾经还属于吴兴郡东迁县,这意味着在以前,新市太湖洞庭山吴江西横头在同一个县内,而如今这些地方都分属不同的市,乃至省份。

文末有投票,欢迎参与↓

读者朋友,你来自哪个区域呢?单选原苏州府1原湖州府(含吴江西部、洞庭山)2原常州府(含无锡、宜兴)0原杭州府(含海宁)2原绍兴府(含萧山、余姚)1其他地方28 人参与 还有 4 天 19 小时结束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时刻小站